现今的中国网民中,恐怕只有极少数人会对360感到陌生,360安全卫士、360杀毒、360安全浏览器、360安全桌面、360手机卫士甚至360团购大全,无时无刻不出现在我们的电脑屏幕和手机屏幕上。“360”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指的是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NYSE: QIHU)。
作为目前国内最强的互联网安全服务公司,奇虎360成立于2005年9月,其创始人是周鸿祎,核心力量是规模庞大的高水平安全技术团队,主营业务有免费网络安全平台以及奇虎问答等独立业务,主要依靠的创收途径是在线广告及互联网增值业务。2012年,奇虎360的年营收额为3.29亿美元,2013年为6.71亿美元,成为中国无可争议的网络安全领先品牌,其旗下的奇虎网、360安全卫士、360杀毒、360安全浏览器、360安全网址导航、360搜索等多项业务深受用户好评。
虽然只有不到十年的成长期,奇虎360的枝头却依然缀满了希望之花,并逐步孕育出丰硕果实,它的成长之路总结成五个字就是“不走寻常路”。正是360的剑走偏锋,才成就了它的一代枭雄。
一、于危机之中寻找转机
1. 错失先机
1998年,周鸿祎创建了3721公司,依靠中文关键词搜索的技术吸引了当时90%以上的中国互联网用户,覆盖了中国当时40%的付费搜索市场的份额,远远走在了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前方。2003年,出于竞争压力和对公司前景估算的失误,周鸿祎将3721卖给了雅虎中国,正是这个错误决定导致了他后来的困境和转机。
2004年,周鸿祎出任雅虎中国总裁。2005年,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周鸿祎任职期满,离开雅虎中国,并带走一大批技术人员,开始盘算起重新创业。当时,国内搜索引擎格局还未完全形成,在网络搜索方面,雅虎仅次于谷歌。凭借着从雅虎带走的一大批技术人员,周鸿祎完全有能力开发和壮大自己的搜索引擎(这也是他为什么要带走这么多雅虎技术人员的原因)。可周鸿祎尚未着手,百度已抢占先机。百度成功上市之时周鸿祎喟然慨叹错失良机: “当时3721已经是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了,如果我没有把它卖掉,而是将不好的用户影响修正过来,现在它至少可以跟百度平分中国市场,3721是一个至少几十亿美金的教训。”
2. 探索转机
2005年9月,通过几番融资,周鸿祎创建“奇虎360公司”。该公司首先定位为搜索服务提供商,发力于基于Web2.0的“社区搜索”,并获得了红杉资本高达5000万美元的投资。但是,社区搜索最终宣告失败。风险投资公司对奇虎的表现十分不满,并开始向周鸿祎施压,要求通过变卖公司等方式尽快收回自己的投资,避免亏损严重从而带来巨大风险。360创始人周鸿祎不愿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创造的成果被变卖,他不得不开始思考如何摆平投资人。最终,他把目光投向了杀毒软件市场。
熟悉互联网的人一定还记得数年前瑞星的小狮子在电脑屏幕右下角摇尾巴、打哈欠的样子。早期中国的安全软件市场,几乎是由瑞星、金山和江民杀毒软件三分天下。这三大杀毒软件的盈利模式类似于微软,靠卖软件盈利,所以用户必须付费购买才可以得到安全服务。
然而,中国网民似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不喜欢使用付费软件,免费使用盗版软件的观念已根深蒂固。周鸿祎便看准了这一点,果断改变公司业务发展方向,于2006年7月推出360安全卫士,以反流氓软件作为切入口进入安全领域,并声称“永久免费”。同时,奇虎又与俄罗斯杀毒软件卡巴斯基结盟,推出安装360安全卫士,赠送卡巴斯基半年使用期服务。这一合作可以说是互惠互利: 对于奇虎来说,与卡巴斯基结盟不仅解决了360安全卫士不能杀毒的短缺,而且可以借助“免费”旗号以及卡巴斯基的声誉迅速招徕大量用户,此外还可以从卡巴斯基得到一部分广告费; 而对于卡巴斯基来说,国外杀毒软件因为瑞星、金山、江民等国内公司的狙击,迟迟不能进入巨大的中国市场,通过与360安全卫士的捆绑,让用户试用其软件并对其产生依赖(杀毒软件的用户黏性极大,没多少人会闲来无事换个杀毒软件),最终得以轻松敲开中国市场的大门。自此以后,奇虎360开始转型生产安全产品。
二、以用户体验开拓市场
360对网络安全服务市场的攻入给国内三大杀毒软件制造商带来巨大的压力。在各厂商之间口水混战中,360逐渐胜出,市场占有额不断提高,最终把瑞星从坐了9年的第一把交椅上赶了下去。分析其成功的原因,从根本上说就是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抓住用户的需求,注重用户的体验。
1. 免费服务的诱惑
谁能抵抗得住免费的诱惑? 更何况中国消费者向来没有自愿付费使用软件的习惯。而传统的杀毒软件通过卖软件的盈利模式,要求购买正版软件才能够安装升级,引起了许多用户的不满。但因为杀毒软件是计算机的必备软件,用户不得不掏腰包保证电脑的安全。然而,360安全卫士的出现却让用户(尤其是对计算机不甚了解的用户,而这种用户在中国占绝大多数)有了不出钱也能享受电脑杀毒服务的选择,广大互联网消费者自然是趋之若鹜,即使服务稍差一些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2. 贴合心意的宣传
必须承认,360的宣传力度非常到位,每一句宣传语都能说到目标受众的心坎儿里去,让用户感觉到360真诚地为用户着想、为用户服务。比如,360软件的弹窗很多,大部分都是在说明“××软件不安全,但是因为您安装了360软件,便已经帮您把不安全的因素剔除了”,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炫耀功劳。这便是在用户心理上大打安全牌,让其觉得360软件确实为自己做了很多事。同时,周鸿祎本人也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对瑞星、金山等传统杀毒软件厂商口诛笔伐,声称它们“杀毒软件利润暴力”、“杀毒软件自己造病毒”等,从而让自己站在了道德上的制高点。另外,360的广告直接做到了CCTV(中央电视台)上,在央视报道某恶意软件或病毒时,屏幕上会显示360的标志,间接为360做了广告。这是原来的软件厂商不曾想到的宣传手段。
3. 踏实全面的体验
360的软件以简单易用著称,这也是它最成功的一点。瑞星等杀毒软件复杂难用,尤其对非技术用户,更是让其摸不着头脑。而360则是“一键杀毒”、“一键清理”,简单易用,用户友好性极佳。这点让360深得非技术用户的喜爱,重要的是,在中国这样的用户占到绝大多数。当360安全卫士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一定的份额时,公司随后又继续推出了360安全浏览器、360手机助手、360安全桌面等产品,并借着安全卫士的占有率,通过不断弹窗来告知用户“使用360的产品将更加安全”(甚至还伪装微软安全补丁)的手段迅速占领了桌面市场份额。于是,奇虎360在中国市场迅速崛起,多项软件市场占有率处于领先地位。
三、靠流量换广告获得利润
奇虎360是商业机构而非慈善机构,不可能仅仅依靠永久免费的360安全软件生存下去。这决定了它必须拥有自己的盈利模式,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自动印钞机”,才能继续让公司做大做强。互联网公司的传统盈利模式是“免费服务+广告”,例如百度免费向浏览者提供搜索服务,同时也在搜索结果上插入广告,以获取巨额广告利润。奇虎360作为一家典型的互联网公司,也选择了靠用户提升流量,再凭借流量吸引广告的盈利方式。然而不同的是,奇虎360的流量不单单是来自于搜索点击,而是靠多种经营全方位地吸引用户,获得流量。
1. 搜索服务
以360安全浏览器、360网址导航、360搜索为典型,之所以把这三者放在一起,是因为这是一条利益链。首先从浏览器说起。浏览器是进入互联网的重要接口,谁把握了浏览器,谁就把握了互联网,这类似于微软牢牢把握住PC的操作系统端最终成为IT帝国。然而浏览器是免费的,又如何能够从中获取利益呢? 归根结底,还是广告。打开360安全浏览器,进入360网址导航,整个页面全是推荐的网站,用户可以省去输入网址的麻烦,很是方便。然而这些出现在导航页面上的网站可不是随便乱挑的,每一个网页链接的背后都是一大笔广告交易。这便是奇虎360的第一大“印钞机”。
另外,浏览器还提供搜索的功能。于是360与Google合作,将其浏览器上的搜索直接链入Google,为Google带来大量流量,这些流量可以帮Google赚到可观的广告费,Google再将这些广告费分给360一部分,从而实现互利双赢。但是毕竟靠着他人分成不如自己独立完成,周鸿祎再次开始盘算起搜索引擎。终于,360搜索于2012年8月低调推出。这对于百度来说就像一次出其不意的“偷袭”,甚至引发了3B(即360与百度)大战。因为360浏览器等一系列软件导入流量,360搜索的市场持续增长,最终改变了国内搜索引擎格局。这便是奇虎360的第二大“印钞机”。
综上所述,360安全浏览器保证了360导航以及搜索服务的推广,而这两项服务又成了两大“印钞机”,给奇虎360带来了巨大的营收。
2. 软件下载
360软件管家和360手机助手比较有代表性,这两款软件十分相似,对应于PC端与移动端。用户可以通过这些软件直接下载PC或者手机的应用软件,与到网站中去下载安装包相比,这两款软件的确为用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而对于软件开发商来说,想要让用户能通过360软件管家和360手机助手下载软件,则必须支付给360一定数目的广告费,而360软件管家和360手机助手中的排行榜和搜索结果跟软件开发商所支付的资金数量密切相关。换个说法就是,只要用户在使用这两个软件,钞票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入奇虎360的口袋。这就是奇虎360的第三大“印钞机”。
3. 安全服务
360的定位是安全服务类的互联网企业,软件安全是其本行。其中360杀毒和360安全卫士负责PC基础安全,360系统急救箱主攻系统救援,360游戏保险箱、网盾、密盘以及企业安全则专门针对上网安全。从其子类我们不难看出,奇虎360的安全服务采用的是基础安全结合紧急救援、全面覆盖结合具体针对的策略,首先给用户以全方位的基础保护,其次层层递进,提供更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保护,从心理上征服基础用户和高端用户,使其产生依赖性。360的安全服务和其他服务又是同一体系的,虽不是捆绑销售,但安全服务软件会提醒用户使用360的软件和搜索产品会更具安全性,而这对广大已经产生了产品使用黏性的360用户来说,并不是什么无理的要求。况且通过360的安全软件,用户根本不需要经过搜索—下载—解压—安装的流程,就能轻松地完成一键安装,这更是符合了新老用户日益加快的节奏要求和去繁从简的心理趋向。
此外,前文曾提到360与卡巴斯基的合作,卡巴斯基借助与360的捆绑获得销售安全软件的利益,360则从卡巴斯基的手上获得一笔推广费。于是,安全服务也就形成了奇虎360的第四大“印钞机”。
4. 其他服务
除安全、搜索、下载服务之外,奇虎360还开展了很多经营项目,这里说两个典型:360游戏中心和360安全桌面。360游戏中心提供各种网页游戏,运营模式类似于4399等网站,即与游戏运营商合作,360在网站上提供游戏,游戏运营商付给360广告费。当然,如果想要游戏推广到首页或者搜索结果靠前,那就需要更多的广告费。360游戏中心是奇虎360的第五大“印钞机”。
360安全桌面本身并不能给奇虎360带来巨大利润,但是它可以增加用户对360的依赖感。这与电脑桌面的“黏性”密切相关,用户习惯了一个桌面,通常就懒得再换(就像Windows操作系统)。当用户习惯了360安全桌面,也就离不开奇虎了。通过这款软件,奇虎可以进一步推广自己的产品,奇虎的软件甚至将占领用户的电脑,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总体来说,360安全桌面可以保证前面所说的五大“印钞机”长期有效的运行。
四、借商业纠纷做公共宣传
在格局几乎已经成熟的互联网产业中,奇虎360以掎角之势迅速发展壮大,这让人不得不佩服周鸿祎的商业头脑。但同时,360也惹怒了许多原有的互联网商业巨头,彼此之间多次展开口水战。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360触动了许多大公司的利益,二是360从不按常理出牌。为此,国内很多主要IT公司都试图对360进行围剿,但均因360极强的公关能力而以失败收场。
我们先谈口水战不断的第一个原因,然后再通过3Q(360与腾讯)大战实例来分析360是如何巧妙化解危机并顺势利用危机展开公共活动的。
奇虎360的成功并不是用革新技术开创了新的产业与市场,而只是对现有市场的固定产业额度重新做了划分。在对手的眼里,可以说360是一个市场的搅局者: 自己的奶酪不够吃,又不会做奶酪,便只能抢走别人的奶酪。从这个角度说,这自然会触犯许多公司的利益。360做安全软件,触犯了瑞星、金山和江民等老牌杀毒软件公司的利益; 360做浏览器,抢走了搜狗、傲游的利润; 360做搜索,动摇了百度的地位。于是,“搅局者”最终引起众怒,招来了众多公司的围剿。然而,就市场经济而言,360并不是什么“搅局者”,而是市场新秀,它懂得如何打开市场,如何重分蛋糕,如何规避风险,你可以说它的成功是投机取巧(其实质是自由竞争),但你不可以否认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允许投机取巧。
奇虎360最著名的商业纠纷应该就是3Q大战。腾讯善于模仿和改进已有的优秀软件,并通过自己庞大的用户基数挤垮原来的软件制造商。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腾讯的模仿品,如QQ游戏模仿联众游戏大厅、腾讯微博模仿新浪微博。而这一次,腾讯“抄”到360头上了。QQ电脑管家几乎实现了与360相同的功能,成为奇虎的一大威胁,于是360指控腾讯QQ软件中会偷走用户隐私。姑且不论“偷走隐私”是否真实,但这一指控确实让腾讯百口莫辩。就这样,两公司便开始陷入了持久的口水战。2010年10月,奇虎发布“360扣扣保镖”,宣称“保护用户隐私”,并将腾讯的广告、QQ秀等屏蔽。对用户来说,他们觉得360在切实为用户着想; 但对腾讯来说,他们失去了一大笔收入。最终,腾讯做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宣布腾讯QQ与360软件不兼容。这让用户强烈感到腾讯在滥用自己的垄断地位; 而360则显示出极强的公关能力,不断强调360为用户考虑、保护用户的安全,从而再一次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最终两边吵得不可开交,直到政府开始介入。根据法庭判决,360构成不正当竞争罪名,腾讯胜诉。但是腾讯真的赢了吗? 显然不是。腾讯因此事名誉大损,而360却反而名誉大增。另一方面,此事件让360连续多天被炒到了网页头条,而诉讼费与赔偿金加起来还不足上一次头条的广告费。
点评
奇虎360的成长速度之快可谓是商业上的奇迹,这充分证明了周鸿祎的商业头脑与长远眼光。但不可否认,奇虎360在商业战争中采用了各种出人意料的手段,如卖旧创新(卖掉3721)、轮番口水战等,并巧妙利用这些手段促成360的成长壮大。因此可以说,奇虎360在一定程度上是极其成功的。它的用户渗透率达到95%,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安全公司之一。长路漫漫,奇虎360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尤其是其盈利模式还有待完善:子项目铺得太广泛,但没有一个项目能够让360足够吃饱。虽然360的成功元素里缺少对新的产业与市场的开创,但不可否认,在当时格局未定的互联网乱世中,周鸿祎放弃搜索引擎,进军安全服务,创办奇虎360,正可谓乱世枭雄剑走偏锋,终成一方霸主。奇虎360不容小觑!
奇虎360大事记
2005年9月,奇虎360正式商业化运作,推出BBS搜索。
2006年2月,奇虎公司收购上海亿之唐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2006年6月,奇虎公司正式推出博客搜索。
2006年7月,奇虎公司正式推出360卫士。
2006年8月,奇虎公司正式推出经验搜索。
2006年9月,奇虎公司正式推出生活搜索。
2006年10月,奇虎被清科评为2006年最具投资价值企业50强。
2006年11月,奇虎获得美国高原资本、红点投资、红杉投资、Matrix、IDG的联合投资。
2007年3月,奇虎公司推出360软件百科服务。
2007年6月,奇虎360安全卫士推出木马查杀功能。并与Discuz结成战略合作伙伴,覆盖40万个中小社区。
2007年7月,奇虎360安全卫士跻身安全领域国内三甲。
2007年8月,奇虎公司推出免费账号软件360保险箱。
2008年3月,360正式将域名切换至.cn,完成从产品到安全平台的蜕变。
2008年5月,360安全卫士发布安全浏览器,其中采用了独家全球首发的“沙箱”技术。
2008年7月,奇虎360与国际知名杀毒厂商合作推出免费的杀毒软件——360杀毒,全方位保护网民上网安全。
2008年11月,360安全中心率先截获“扫荡波”蠕虫病毒,成为在微软“黑屏事件”后网民修复MS08-067漏洞补丁的首选工具。
2008年12月,在IE0day漏洞爆发之际,360安全中心全球独家首发临时补丁,有效遏制了木马疫情的爆发。
2009年1月,360安全卫士5.0版正式发布,其中包含360木马云查杀和新版实施防护功能。
2009年2月,360安全中心在全球率先发现Win7首个安全漏洞。
2009年5月25日,360安全中心率先发现微软Direct Show0day漏洞,收到微软全球公开致谢,成为国内迄今为止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电脑安全厂商。
2009年6月19日,360安全中心推出“软件管家”。
2009年7月,360安全中心协助湖北省麻城市网警,破获涉嫌制作、传播并滥施网络暴力的“小耗子”木马网络犯罪案。
2009年10月,360安全中心发布全球范围内首款真正永久、彻底免费的杀毒软件——360杀毒1.0正式版。
2009年12月,360杀毒软件首次参加国际杀毒权威认证机构Virus Bulletin测试即通过,成为国内首款一次性通过VB100测试的杀毒软件。
2010年1月18日,360杀毒的用户规模突破一亿。
2010年3月29日,360安全中心对外公布了中国互联网业第一份最为全面的《用户隐私保护承诺》,同时宣布了一项开创性的举措: 将360源代码交由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托管和检测,以便用户随时监督。
2010年11月奇虎360与腾讯QQ对战(俗称3Q大战)。
2010年12月9日,360发布一款最新的免费隐私保护产品——360密盘。美国FBI曾经花费1年时间试图破解此加密算法,并未成功。
2011年2月9日,360安全中心首次发现潜伏期长达19年的Windows长老漏洞(MS11-011),微软为此向全球首先发现该漏洞的360安全中心公开致谢。
2011年3月30日,奇虎360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交易。
2011年5月31日,360公司发布了“360°开放计划”,并推出最新产品——360安全桌面。
2011年6月,奇虎360公司与彩票控合作,进军彩票领域。
2012年1月13日,360手机卫士获第4届中国CIO年会安全领域“2011年度最佳产品奖”。
2012年3月,凤凰网与奇虎360宣布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12年4月27日,360获邀出席Sy Scan前瞻信息安全技术年会。
2012年8月16日,360在自己的子域名下推出了综合搜索,成为360网址导航的默认搜索引擎。
2012年9月,360的PC端产品和服务的月活跃数达到4.42亿,用户渗透率达到95%,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安全公司之一。
2012年11月22日,360杀毒通过ICSA认证,安全防护能力受到国际认可。
2012年12月17日,360壁纸独立版发布。
2012年12月,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被评为“2012年中国信息产业年度经济人物”。
2013年1月5日,360百科上线。
2013年2月17日,奇虎360正式收购基于Saa S模式的在线网站日志分析平台“日志宝”团队。
2013年3月,360公司获得评由速途网评选的2012年度互联网风云榜“年度风云企业”称号,360手机卫士获得“年度十佳移动互联网应用”称号,360极速浏览器获得“年度十大桌面软件”称号。
2013年4月25日,360学院获得由《培训》杂志举办的首届中国优秀企业大学“菁英奖”。
2013年8月,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中国互联网协会授予的“2012—2013年度中国互联网公益荣誉单位”和“企业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两项称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