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增值有方专注有道奉献无私—新加坡华联企业有限公司执行主席李棕

增值有方专注有道奉献无私—新加坡华联企业有限公司执行主席李棕

时间:2023-08-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李棕的雷厉风行,在新加坡地产圈相当出名。目标很快被锁定为大华银行旗下的“华联企业”。当时主要以酒店管理为核心业务的华联企业,恰恰归属于“非银行类”业务,根据2006年颁布的新法令,大华银行不得不剥离这类资产。李棕在第一时间联络大华银行商谈收购细节。

李棕的雷厉风行,在新加坡地产圈相当出名。从接触项目直至确定谈判细节,他的决策时间一般不超过48小时。

用他的话说,成功的生意,就是要比别人看得更远,动得更早,做得更快。

把握先机赢得平台

2006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颁布的新法令,触动了李棕最敏感的商业神经。

法令要求新加坡本土的大小银行,于当年起,全线削减“非银行类”的资产与业务。李棕说:“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高度关注这些银行究竟持有哪些非主营业务类资产。”

目标很快被锁定为大华银行旗下的“华联企业”。2001年6月,大华银行以总值约100亿新币的收购价,将当时排名新加坡第四位的华联银行收归囊中,除主营业务外,一并接手了其包括“华联企业”的附加资产。当时主要以酒店管理为核心业务的华联企业,恰恰归属于“非银行类”业务,根据2006年颁布的新法令,大华银行不得不剥离这类资产。

李棕在第一时间联络大华银行商谈收购细节。他很肯定自己的选择,理由有三:

其一,经历过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香港经济已于2003年起强劲复苏,新加坡虽略显滞后,但已于2006年起出现反弹趋势,前景光明且极具爆发增长式潜质。

其二,根据新加坡政府的远景规划,未来新加坡将被打造为宜居的“世界级花园城市”及宜商的“金融大都会”,且计划于2015年将观光游客数量从年600多万人次提升至1700万人次,本土常住人口则由400万提升至650万。凭借新加坡政府的财力与能力,必能如期达成远景目标,市场空间大有可为。

其三,时任印尼“力宝集团”总裁的李棕,在中国内地与香港、韩国等地都投资有不同类型的地产项目,并于2002年新加坡经济尚未复苏前,抢先以低价在当地购置了七八块地皮,经营住宅及商用写字楼项目。此后,他一直积极物色可整合新加坡业务的旗舰商务平台,有一定规模、知名度及年代积淀的“华联企业”正中下怀。“华联企业在70年代的新加坡已经声名鹊起,属地产蓝筹股之一,旗下拥有许多优质资产与物业项目,但在几十年的银行运营体系下被疏于打理,拓展潜力巨大。”他说。

打定主意的李棕,于2006年引领力宝集团与当时的合作伙伴以10亿新币的价格,成功收购大华银行持有的55%华联企业股份。随后又以每股10.20新币的价格展开全面收购行动,并于2010年买下该合作伙伴所持有的全部华联股份,将控制权由64.67%提升至88.5%,4年间全部交易总值约为30亿新币。

2006年完成第一阶段股权交易后,李棕并未急于开展业务,他花了大约6个月的时间重新梳理团队。“当时‘老华联’遗留的员工,包括总部的60多人以及旗下酒店、物业的几千名员工。通过基于能力与忠诚度的双重考核,最终总部留任8成,其他业务留任5成,并针对项目策划、项目谈判等岗位需求,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招聘。”他回忆说。

掌舵全新的华联企业,李棕自有方略:“总部的人少,每一个都与我有直接的工作接触,应当使用较为温和的管理策略,活跃团队氛围;下属企业的员工数以千计,为确保向心力与业务品质,则在派驻得力中层管理人员的同时,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并施以严格的奖惩制度。”

资产增值充实回报

完成团队梳理后,李棕一面执掌华联企业继续收购优质地产项目,一面同步启动了“资产增值”计划,即通过规划改造等手段,提升旧有物业的使用效率与回报率。在此后的发展经营中,这渐趋成为集团创造主要价值的核心利器。

收购华联企业伊始,基于集团当时已有的酒店、商用写字楼与老式零售地产项目,李棕与新任管理层通过评估摸清了运营的三大症结。

首先是经营不善,比方说,投资100元的业务明明可以赚50元,结果却只赚了30元;其次是使用效率不高,100平方英尺的房子,只将70%的面积用于出租,实际可以达到85%;最后还是用途不当,比如在地价最贵的黄金零售商圈单纯经营酒店,白白损失零售商机。

基于上述分析,轰轰烈烈的“资产增值”计划拉开了序幕。

地处乌节路的文华大酒店,原本是“老华联”旗下的知名物业品牌,建筑面积130万平方英尺。虽然位于新加坡零售商圈中地皮最贵的黄金地段,但一直维持着三四十年前的传统经营思路,不但没有开展针对住客与过路客的零售业务,更因为底部建有相当于4层楼高的宏伟大堂,浪费了很多空间,只能靠咖啡厅、休息区等基础模式获取极低的利润回报。

“文华大酒店的1050间客房,每一年可以为‘华联’带来2700万新币的营业收入,但这远远不够。”李棕说。经过悉心规划,李棕与管理层决定,将酒店的大堂搬至5层,再将其下的1至4层改造为一座20万平方英尺的购物中心——文华购物廊,并吸引了超过100个以时装、时尚生活为主题的租户进驻,开业当年就实现3000万新币的销售收入。如今,整栋文华酒店(含零售)的年营业收入超过1.2亿新币,在李棕接手后的6年内翻了5倍。

除此之外,“华联海湾大厦”则是另一个让李棕分外推崇的增值改造项目。

大厦原址位于新加坡滨海湾哥烈码头50号,前身是一片附带多家餐厅的空旷停车场,年运营收入为500万新币。李棕说:“事实上,政府计划在未来的10至15年内,投入10亿新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将滨海湾打造成新加坡‘外滩’,吸引大批知名企业与跨国公司总部进驻,使其渐成金融新地标。毫无疑问,如果我们仍然守着一个停车场,实在是大大的不明智。”

于是,一座建筑面积约为50万平方英尺、18层高的甲级写字楼在原址拔地而起。这座建筑风格独特、设施先进的大厦,不但与地标性保留建筑物华联圆楼和华联廊桥一起成为联通“新加坡‘华尔街’——莱佛士坊中央金融区CBD”与“滨海湾金融区CBD”的必经要道,吸引众多跨国公司租户,更成为华联集团全新的总部所在地,年收益额为5000万新币,回报率翻了10倍。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增值改造,是正在进行中的“第壹莱佛士坊”项目。

虽然在过去的20年间,由日本著名设计师丹下健三所设计的可360度全景观赏新加坡海峡的写字楼已经成为实力型租户的首选,还有“老华联”遗留的唯一零售资产——一栋5层楼的商场,但李棕仍然发现了其中有待改进的细节。

李棕说:“‘第壹莱佛士坊’原本包括两栋商用写字楼(一栋60层、一栋5层)以及一栋零售商场。尽管占据绝佳地理位置,但商场品牌老化,布局随意,没有明确的经营思路;60层的写字楼虽有‘新加坡第一高楼’之称,但同等高度的大厦在本土共有三座,优势不够突出;而5层的写字楼实在太过浪费黄金地皮的利用率。”

李棕带领“华联”给出全新的增值方案是:以女性白领消费者为主体对商场进行重装改造,梳理品牌,将核心区域用以销售化妆品、皮包、鞋子等高利润回报率商品;将60层写字楼(1号楼)增高3至5层,成为独一无二的新加坡“第一高”;将5层写字楼增高至38层(2号楼)。

“一开始,政府并不同意增高60层的写字楼(1号楼),我们反复与政府沟通,并捕捉到新加坡正在大力推动旅游业的产业背景,承诺如大楼被允准增高,一定将其打造为全新热门景点,延长游客在新加坡的逗留时间。”李棕说,这是政府极为看重的角度,大楼最终被允许增高3层。作为至高观景平台的第63层,每日都可吸引近千名游客到访;其下的第61层与62层,则被打造为视野辽阔的餐厅。

与此同时,在李棕的倡导下,由设计师丹下健三之子丹下宪孝为华联企业精心设计的第壹莱佛士坊之2号楼——一座38层高的新潮建筑拔地而起。与1号楼紧紧地相依而立,并于2012年3月竣工。该2号楼将提供约为35万平方英尺的办公出租面积,其兼具时尚、环保气质的设计理念,开启莱佛士坊商用建筑新纪元。商场改造项目尚在施工建设中,效果值得期待。

完美收购多元发展

在不断帮助“老华联”的现有物业项目实现“资产增值”的同时,李棕亦带领华联企业将经营触角不断延伸,力图通过多元化产业组合的成长方式致力于将股东利益最大化。

首先是巩固以“君华”为品牌的酒店产业。多年来,华联企业一直通过子公司“君华酒店集团”运作与管理酒店业务,该集团作为地道亚洲式礼遇与文化传承的代名词屡获殊荣,旗下酒店多坐落于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等地的黄金地段或度假郊区,包括旗舰酒店新加坡文华大酒店、新加坡滨华大酒店、浮罗交怡君华彩虹度假酒店、海南文华大酒店及汕头君华大酒店。

其中以卓越服务享誉世界的“文华大酒店”,于不久前荣获2012-2013年度“国际酒店大奖”(International Hotel Awards,亚太区)新加坡最佳酒店类总体大奖,并将与来自欧洲、非洲、美洲和阿拉伯地区的其他地区级赢家,共同角逐各个类别的全球级最佳奖项。

酒店业务之外,华联企业亦着重以收购现成物业的手法,不断壮大商用写字楼产业版图。一个明确的法则在于,李棕从不基于单纯的土地储备自建地产项目。

“合理的土地储备概念,是土地成本不超过整体项目预算的3成。纵观当下地产趋势,此种性价比只可能发生在二三线城市,而在已经高度发达的一线城市断无可能。‘华联’致力于新加坡本土的经营发展,如果依靠土地储备发展物业,土地成本很可能蹿升至整体预算的7成,且若相应的规划建设不能立即展开,还要支付近乎天文数字的银行贷款利息。如此一来,无论后期投建怎样的地产项目,都难以实现合理回报。”李棕补充说。

在李棕看来,收购现成物业项目的好处在于,成交后当即可以获得经营回报,并可在随后的6个月至1年时间内,通过“华联”擅长的资产增值手段,使回报率成倍提升。

其实每一天,李棕都在全神贯注地寻找机会。他表示:“经济景气时,你可以看5个买3个;经济不景气时,众多卖家纷纷匆忙抛售手中物业,你有机会看15个买3个,这意味着更充分的选择机会。受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影响,新加坡房价大跌,连带商用写字楼的租金出现大幅跳水,从原先的19元新币每平方英尺跌至六七元新币每平方英尺,业内人心惶惶。”低点购入,高点观望,是华联企业自始至终秉持的睿智策略,李棕觉得机会来了。

他锁定的“猎物”,是美国高盛基金旗下的新加坡发展银行(DBS)总部大厦。依据行业惯例,基金类企业持有地产项目的时间通常不超过5年,但恰逢该物业到期转手时,遭遇金融风暴冲击,无人问津,在市面已滞销2年。

为确定市场是否已经“见底”,李棕决定在出手前先试探一下。2010年1月,他将“华联”旗下的一栋物业写字楼放在市面上“试销”,很快有人出价,但价位较低。2个月后,又有人出了更高一点的价格,此后几乎每个月都有新买家跃跃欲试。如此6个月后,出价已上涨了30%。

价格持续回升,意味着市场“探底”结束,是时候行动了。

2010年8月,李棕代表华联企业主动联络高盛基金,对方出价8.7亿新币,相当于新币970元每平方英尺。李棕告诉记者:“我没有还价,双方当即达成协议。正式签字之前,又有三四家买家闻讯赶来,出价皆高于我,但因为有诺在先,只得作罢。大家很奇怪,为什么我的动作如此之快。事实上该物业在市面流转了整整2年,并不是秘密,只能说当时很多同行都被金融风暴困住,没有紧密关注市场信息。另一方面,银行不愿为购买星展大厦发放贷款,理由在于大厦内占据50%面积的最主要租户——星展银行将于2012年年底整体搬迁,届时接手企业若无法实现顺利续租,则可能影响还贷能力。因此掌握充沛的现金流,亦是华联企业在这场交易中制胜的关键法宝。”

收购回报立竿见影。短短6个月后,星展大厦的资产市值就由8亿新币蹿升至14亿新币。这是两栋建筑面积为120万平方英尺的写字楼,其中一栋由主体银行占据,另一栋的出租率为90%。华联企业接手后,当即产生5000万新币的年租金收入。但是李棕琢磨的,始终是待银行搬迁后,如何通过改造实现资产增值。

具体做法分两步走,首先基于大厦所处地段的写字楼均价,将原先4.9元新币每平方英尺的租金,提升至7元新币每平方英尺;其次将通连两栋大楼的底部大堂,改造为4层楼的购物商场,仅此一项,就可能为集团带来3000万新币的年营销收入。2014年,在整体改造项目完工后,预计回报幅度将高达1亿新币。

速战速决,是李棕一贯的收购风格,他也藉此在新加坡地产界声名远播。“处理任何地产项目,我作出决策的时间一般都不超过48个小时。如此一来,卖家也愿意主动与我联络,一个电话或一个短信,我会第一时间作出简单判断——要或者不要。然后待拿到具体资料后,再于48个小时内作出进一步决策。且大部分时候我都不会杀价,因为我总在‘买低’,机会比微弱的价格差异更重要,拉拉扯扯的杀价容易错失良机。”他说。

2011年8月,华联企业斥资2.93亿新币,收购樟宜机场皇冠假日酒店100%股权。这是一次典型的“李氏闪电战”。

当时,正值新加坡酒店产业“拐点”期,已经在市面上历时6个月苦苦寻找四五星级酒店项目的李棕,突然听到风声——皇冠假日酒店计划拍卖。李棕说:“我当即联络其股权持有方,表示可不可以直接卖给我?对方起初并不以为然,拿出全部资料让我于第二周参加拍卖即可。我索性直接发问,究竟出到什么价钱,就可以不用拍卖?对方说, 2.9亿新币,我当即点头,握手成交。”

最终,华联企业用2.5亿新币,收购了皇冠假日酒店现有的320间客房,并另外投资4300万新币收购了酒店旁边的一块空地。收购完成后,当即获得5.5%的市值回报率。李棕说:“未来资产提升的可行的策略在于,再投入3700万新币扩建另外200间客房。届时酒店将拥有520间客房,每间房间的建筑成本,从90万新币降低至63.5万新币,这远远低于新加坡的现时市价,相当超值!”

除此之外,在积极运作酒店、零售及商用写字楼产业的同时,李棕亦带领团队开始发展“老华联”从未涉足的住宅地产项目。

2010年9月,Twin Peaks住宅物业正式对外发售。这是一个位于利安尼山路、毗邻乌节路商圈的高档精品住宅项目。目前有两栋一模一样的36层大厦,包含462个单位,以单卧房居多,其余为双卧房及三卧房单位。

作为新加坡首创的全家新理念奢华公寓, Twin Peaks的所有单位内,都配备了精装修以及具有收藏价值的名牌家具,甚至连枕头、床单等基本生活用品都一应俱全,拎包即可入住。小区拥有完善的休闲、健身设施,配有花园和瀑布。目前已售出开盘总数的70%,除了本地消费者,还有诸多来自马来西亚、印尼和中国的买家,著名影星成龙亦是其中住户之一。

运作如此高端的住宅地产项目,李棕的思路与之前略显不同。他说:“Twin Peaks的业主都是社会财富精英,他们更看重物业本身的品质与相应的配套服务。因此一旦有机会拿下黄金地段的产业予以改造,就应毫不迟疑,不用刻意等待‘拐点’。Twin Peaks原址的前身,是一栋20层楼高的旧公寓,我们将其推倒后原地重建。值得一提的是,凭借毗邻文华酒店的地理优势,小区可依托酒店服务体系,为业主提供送餐、洗衣、派遣派对厨师等周到便捷的服务。”

截至目前,华联企业已成长为横跨商用写字楼、酒店、零售与住宅物业项目的多元化地产运营商,其中写字楼占6成,酒店占2成,零售占1成,住宅占1成。各地产单元协作发展,某种程度上大大降低了“华联”自身的运营风险。

“经济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在同一时期,总有‘高点’业务与‘低点’业务。多元化的好处在于,永远可以有机会逢低买进,逢高观望。自2006年收购以来,‘华联’的总资产数额已由23.5亿美金(约合30亿新币)攀升至80亿美金(约合102亿新币)。预计未来5年内,规模超过100亿美金(约合127亿新币)。”李棕说。

专注狮城远景展望

专注新加坡地产项目发展,是李棕为华联企业定下的核心法则。目前集团约97%的资产都集中在新加坡本土,未来更要力争实现100%。2011年第三季度,华联企业的总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猛增了68.7%,达到8640万新币。

有人质疑,新加坡作为一个竞争充分、规模有限的市场,不适合将全部精力投放在此,李棕的策略过于冒险。

“的确有人问我,新加坡这么小的地方,怎么可能一直有机会发展地产投资?万一经济突然滑坡,你连回旋的余地都没有。但我不这么认为,机会是恒定存在的,真正的机会概率并不与所在区域的地理范围成正比。即便在相对有限的市场空间内,也可以借助经济的高低起伏,在不同时期找到不同类型的投资机会。更重要的一点在于,目前新加坡致力于本土地产投资的企业凤毛麟角,但专注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效,比如‘华联’会吸引钟情新加坡的投资商毫无顾虑地进行投资,并渐趋凭借旗下的一应优质物业,成为新加坡高水准的地产商名片企业。”他说。

李棕自信,自己不会看错。

2012年,全球领先的发展及人力资源分配方案供应商ECA International颁布了一年一度的最新城市排名研究报告,新加坡连续13年蝉联亚洲驻外员工最理想居住城市首位。该调查报告的参考指标包括:气候、医疗服务、房屋与相关设施、隔离程度、社交网络、休闲设备、基础建设、个人安全、政治气氛及空气品质等因素,旨在协助全球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制定驻外员工的薪金政策,并补偿其在外派城市适应新生活时所遇到的困难。

李棕说:“这更让我坚定了对于新加坡未来前景的雄厚信心,加之新加坡政府出台的有力规划,这绝对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国度,值得专注以对。”

李棕透露,未来3年,华联企业将继续完善现有物业项目的资产增值改造,并伺机收购全新地产项目。他说:“目前正在进行的增值改造共有3个,其一是樟宜机场的皇冠假日酒店;其二是星展大厦;其三是第壹莱佛士坊老旧商场的改造。收购方面,虽然定下100亿美金的资产规模目标,但决不为了收购而收购,目前计划以保守冷静的策略,平均每一年完成一桩优质资产的收购即可。比如2010年我们收购了星展大厦;2011年收购了皇冠假日酒店;2012年正在积极物色中。从起初在亚洲蓝筹地产企业排行榜20名开外的位置,跻身如今的前6名,华联企业的成长来之不易,不能随意膨胀挥霍。”

回顾一路走来的经营历程,李棕坦言,凭借审慎精明的投资策略,企业并未遭遇过真正意义上的挫折或失败。“但有时会发生迫不得已的减速。比如,在执行资产增值计划时,有些租客即便可以获得补偿,也不愿按计划搬迁,我们唯有放慢脚步,等待合约自动到期。”他说。

对于李棕而言,父亲李文正是自己生意方面自小言传身教的“好老师”。

李文正出生于1929年,祖籍福建莆田,白手起家创立了力宝集团,并运作其成为以金融、房地产和商业流通为主要投资目标的知名国际华资跨国财团,投资领域包括商业银行、保险、证券公司、房地产、制造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百货超市、传媒产业、医疗产业、教育和娱乐服务等。尤其在金融业,李文正获得十分卓越的成就,不但赢得“印尼钱王”的美名,而且曾经出任亚洲银行家协会主席,早在1983年,著名的《亚洲金融》杂志就曾推举李文正为当年“最杰出的银行家”。

如今,力宝集团产业遍及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澳大利亚、英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在亚太拥有近20家上市公司,雇员约4万人,总资产规模超过240亿美金。而所有这一切的起点,却是李文正创业打天下时,手中仅有的2000美金。

现在,除华联企业董事长之外,李棕也同时担任力宝集团总裁,在父辈的旗帜下继续将力宝集团的事业推向新高,而且烙印上了与时并进、历久弥新的特色。

李棕说:“父亲从小就教育我,做事要有耐心,要勤劳,要节省,节省下来的钱就是做生意的资本。他一手缔造了奇迹般成长的商业王国,我正以此为榜样,带领华联企业为新加坡的地产企业书写全新高度的运营标准,那是‘华联’生命历程中闪亮的里程碑,亦是全体团队成员心血与智慧的最好见证。”

钟情教育奉献社会

李棕不但继承了父辈的创业精神,在商业世界再展虎父之风,同时也传承着父辈致力于奉献和改善社会的使命,在新时代继续书写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价值。

李文正不但是享誉华人社会的企业家和金融巨子,同时也是广受赞誉的慈善贤达。他常年支持公益事业发展,并尤其热衷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中代表性的项目包括:捐资支持印尼国立大学的发展,为中国东南大学修建了李文正大楼和李文正图书馆,并亲自出任印度尼西亚国立大学董事长、东南大学名誉董事长及名誉教授。在家乡莆田学院的建设中,李文正也作出重要贡献,并且资助建设了莆田学院李文正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在北京,他亦捐款800万美元帮助清华大学兴建图书馆北楼,而在重大救急救灾中,李文正也总是慷慨解囊。

2006年,李文正还向新加坡国立大学捐款2100万新元,兴建了“李文正大厦”并于2009年正式揭幕落成。

因为对社会的积极贡献,李文正赢得社会广泛赞誉以及多项权威荣誉。在印尼,他曾荣获印尼总统颁发的“社会贡献忠诚勋章”,而在中国教育界和工商界,他的美名和事迹也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

如今,以雷厉风行之势和钢铁意志在商界纵横捭阖的李棕,也以一颗柔软的慈悲之心积极投身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他不但带领华联企业扶弱济贫,每年都举办各种慈善活动,而且也在很多公益活动中慷慨解囊,在被需要的时刻,展现作为有能者亦会多承担的风范和价值。

在所有公益慈善中,教育是李棕最为热衷的。李棕专门为发展公益事业成立了李棕集团基金会(Stephen Riady Group of Foundations),该基金由集团属下新加坡与香港公司设立的11个基金会组成。2012年,该基金会宣布向新加坡国立大学捐赠2500万新元,2013年,基金会又再赠500万新元,累计捐赠3000万新元给新加坡国立大学,并通过新加坡政府的配对资助,累计为国立大学筹资高达7500万新元,折合约3.5亿元人民币。为了向基金会及基金会发起人李棕博士表示感激,新加坡国立大学还把大学城于2013年年初刚启用的多用途建筑命名为“李棕体艺中心”。而在此前,李棕领导的华联企业已向新加坡另一所学校——新加坡科技学院捐赠200万新元,用于设立酒店专业奖学金。

李棕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2007年,他曾在参加新加坡基督教青年会成立105周年感恩庆典期间,接受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主办的专业期刊《天风》杂志的采访时分享道:“生命真正意义在于‘舍弃’而非‘索取’。这是生命原则,神要我们与更多的人分享真理,若你的爱不设限,你就能比以前更有爱心,去爱更多的人。”

已经带领华联企业取得卓越成就的李棕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他的内心还有更加远大而宏伟的蓝图和抱负,致力于将力宝和华联企业带到崭新的高度。就华联企业而言,除专注新加坡及地产业务之外,李棕目前也积蓄力量,把握适当的机会在新加坡和地产业务之外图谋发展大计。

2013年3月11日,华联企业公告称,公司以3.675亿美元购得美国洛杉矶市中心地标性建筑——联邦银行大厦(U.S. Bank Tower),以及大厦关联资产马奎尔花园及停车场。联邦银行大厦也被称为图书馆大楼、第一州际世界中心,1989年建成完工,高1018英尺(约310米),拥有72层办公楼面和6层地下停车场,是美国最高的地标建筑物之一。大厦拥有约140万平方英尺(约13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出售时租用率为56.3%。李棕在购得联邦银行大厦后表示,联邦银行大厦地理位置优越,必将赢得大批加利福尼亚州当地或国际商业租户的欢迎,进而有信心“化腐朽为神奇”,让这栋富有盛名的大楼重现历史辉煌。“华联企业将依托自身在租赁和资产重新定位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大厦租用率和营收回报率”,同时他也表示,此项交易后,公司将继续把投资焦点放在新加坡。

而在2012年年末,李棕更带领华联企业提议出价131亿新元(107亿美元)收购主营地产和饮料业务的星狮集团,并因此震动东南亚商界。虽然最终这项收购未能如愿,但这已让世人看到李棕在温文尔雅背后的雄才韬略。

也因此,人们相信,已经在新加坡这片空间有限的土地上,依靠其点石成金般的智慧和谋略变革性地创新改写了新加坡地产经营历史的李棕,还将继续书写新的历史。可能不会有人知道他还将演绎怎样的传奇,但无论他的进取和成功多么让人惊叹,也应该不会有人觉得这不可思议,甚至怀疑他是开创如此新篇章的主人。因为,大开大阖,缔造非凡,不走寻常路,于李棕而言已是寻常的事。

杨元庆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

联想集团是“中国创造”的一个传奇。不仅因为它在波诡云谲的市场中总能把握正确方向,由小到大最终成就全球第一大PC公司;还因为它孕育了享誉中国商界的新老两代杰出领袖,一个是柳传志,另一个是杨元庆。

20年前,杨元庆作为联想未来“领导核心”得到柳传志的苦心栽培,那时的他独当一面,3年时间就将联想电脑做到国内销量第一,业界称他为“营销奇才”;13年前,他执掌联想集团,开启了联想国际化征途;10年前,他和柳传志一起策划实施了联想集团对IBM PC的并购,震动世界;3年前,他则在柳传志的支持下带领集团做到了世界第二,而今稳坐世界第一。

全球称王让杨元庆实现了多年的战略抱负,但他还有更大的雄心。他不仅要稳固集团PC事业,还要引领联想集团转型为“全球个人终端领域的领导级厂商”。一贯说到做到的杨元庆,这一次将让世界再度见证联想的中国智慧与世界实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