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7日,谢青被美国国家工程院授予院士荣衔。获得美国工程界的最高殊荣,这不仅是对谢青20年如一日专注于网络安全事业的肯定,亦为飞塔称霸全球UTM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持。
技术奇才三级跳
在飞塔公司总部Sunnyvale(加利福尼亚州桑尼维尔市),拉起百叶窗就能看到著名的Kifer大街。时年50岁的谢青头发已显花白,尽管集万千荣耀于一身,这位刚晋升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的明星却相当平易近人,有一个细节是,由于谢青身高一米九五,他说话时频频弓下身子,以免给对方造成压迫感。
在中国,有人如此评价谢青:作为一个杰出的技术性人才,谢青在科学家和企业家之间找到了最佳平衡点,凭借对事业的专注和对市场的深刻洞察,完成了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三次华丽蜕变。
“来硅谷20多年,基本上都在网络安全领域发展,在技术上不断改进,在公司结构、团队上不断提高。”
20年,风云际会,天道酬勤。谢青说自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不服输的人。
在飞塔公司成长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重大的技术难题和产品方向问题,他会通宵达旦地钻研。
在跟客户打交道时,谢青总努力找到客户需求,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最终拿下订单。
谢青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口音里还带有浓厚的北京味。父母是清华大学的教授,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熏陶,使他在童年时期便与众不同。
年轻时,谢青在北京市体校练了八年排球,运动员的拼搏、竞争、团队精神,在他内心根深蒂固。直至今日,他依然对竞技项目“情有独钟”——从排球、篮球、高尔夫球到滑雪、冲浪、帆板、下围棋,甚至开飞机,他样样不肯居于人后。
尽管父母希望谢青将来从事教育事业,但调皮贪玩的谢青却对修理收音机、摆弄小电器等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以至于在考入清华大学填写专业时,谢青选择了无线电通讯专业。毕业前夕,其凭借“飞行信息跟踪系统”获得清华第六届挑战杯唯一特等奖,被保送清华本系读研。1989年,完成硕士的学习之后,谢青只身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硅谷斯坦福大学继续深造。
硅谷是全球的创新中心,掌握着科技行业的脉搏,而斯坦福大学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初来乍到的谢青一下子眼界大开。谢青回忆说,那时候总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这个科技的摇篮放手一搏。
1992年的硅谷,不少科技公司都开始安装互联网防火墙,敏锐的谢青一眼发现了商机,把网络安全领域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并且开始了创业的步伐。他人生中所创办的第一家公司SIS,Inc.,就是一家专门为客户设计软件防火墙并提供咨询服务的科技公司。
“在斯坦福留学没什么钱,只有技术和勤奋,编写互联网软件是投资成本最少,见效最快的。”谢青回忆说,当时的创业想法很单纯。
然而,那时的谢青年轻气盛,既没学过销售和管理,也没有什么关系融资,仅凭着一腔热血和技术,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摸着石头过河”。
为了创业,谢青开始变得“不务正业”,最后索性暂停攻读博士学位,成为硅谷华人圈少见的辍学生。
“虽然SIS公司持续了4年,最后也没什么结果,但还是挣够了买房子的钱,成了家,还学到了很多。”谢青笑着说。
这次“没有什么结果”的创业,使谢青在产品、市场营销、资金运作等各个环节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他也意识到软件防火墙的重大缺陷——互联网经过二十年的发展,速度快速增长,非常符合每两年速度加倍的摩尔定律,用软件做防火墙,效率不高,始终受到电脑硬件设计性能及操作系统网络适应性两个条件的限制。思来想去,谢青萌生了以硬件芯片代替软件防火墙的创业想法。
机会不期而至。
1996年的一天,谢青在篮球场上遇到了Intel公司的邓锋和思科的柯严,向二人聊起了自己的想法,二人一听,顿时蠢蠢欲动。在他们当中,谢青是安全专家,邓锋是芯片天才,柯严则是软件高手,三人又都是清华校友,搭配堪称完美。
“芯片防火墙”还是一个空白领域,能不能做成功,谁也不敢保证。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第一台设备研发成功了,Net Screen公司的成立以及日后一度扶摇直上并带有中国色彩的公司,不仅在股市大跌的2001年上市,更成就了“以40亿美元的高价被Juniper公司收购”的Net Screen传奇。
在Net Screen初创时期的硅谷,中国留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还少之又少,大腹便便的风投们无不用怀疑的眼光看待这群年轻的创业者。随着芯片防火墙产品大受欢迎,Net Screen业绩增长显著,风投这才重新审视Net Screen。1998年,著名风投红杉资本抛来了橄榄枝——注资400万美元。
这件让他们兴奋的喜事,没有人会想到,却成了日后分裂的导火索。
红杉资本成为Net Screen最大股东后,便安排了一位职业经理人取代了谢青CEO的位置,谢青成为董事长(Chairman)和技术总监(CTO)。
此时的谢青虽已名利双收,但也饱尝着“创业者被边缘化”的无奈和痛苦,另外,风投更多地考虑市场占有率和企业营业收入,对产品本身以及长期发展往往投入不足,谢青的不少技术灵感都因此胎死腹中。
“风投有自己的退出计划,而网络安全随时都在变化,需要不断地对技术、产品长久地投入和更新。”谢青坦言。
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谢青意识到,长此以往,Net Screen产品必然无法做到最好,1999年年底的股市大热也勾起了他的投资欲望,权衡利弊,谢青萌生了退意,逐渐淡出了正如日中天的Net Screen公司,做起了职业投资人。
殊不知,天有不测风云。次年,美国网络股神话便宣告破灭,纳斯达克指数急剧下跌,谢青也告别短暂的投资者生涯。
谢青在飞塔硅谷总部
这一草率举动,给了他一个深刻的教训——一定要专注从事喜欢且擅长的领域。思前想后,他决定杀回网络安全行业,意图东山再起。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谢青对整个行业仔细梳理后发现:提高互联网速度的刚性需求使ASIC芯片防火墙得到市场认可,而今,网络协议和网络应用却变得复杂诡异,攻击行为也更加猖獗,现有的技术和设备已经难以阻止新的病毒入侵攻击,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如何突破行业瓶颈?
经验与挫折往往让人更能深刻解读行业,冷静反思之余,突然,一个创业思路浮进了谢青的脑海——UTM(多功能统一威胁管理)。
所谓UTM,就是把ASIC芯片和多种安全功能放进同一个“盒子”里,用户通过这一个盒子建立的安全基础设施,不仅可以将多种安全功能进行有效整合,亦能根据自身安全需求,随时增加及调整策略,从而形成了针对病毒入侵、间谍软件、钓鱼诈骗、垃圾邮件、病毒木马等安全威胁的多层防护体系,彻底完善以往安全产品缺乏联动性、运行缓慢等弊端。
基于这一出发点,谢青又一次招兵买马,和弟弟谢华一起历经一个多月的悉心筹备,2000年10月,美国Fortinet(飞塔)公司应运而生。
带着对网络安全领域的原始激情和厚度积累,谢青第三次敲响了创业的大门。
打造飞塔传奇
经历了前两次创业的洗礼,谢青积累了大量创业基础,在公司运作上也变得得心应手。
而在外界,UTM理念却遭到了普遍质疑,各种议论甚嚣尘上。要知道,当年全球网络安全市场规模只有不到60亿美元,并且几乎每周都有一个新的网络安全公司成立,竞争可想而知。不少朋友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谢青自然也明白,作为一家立足于UTM事业的初创公司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面对的不仅是传统防火墙的枪林弹雨,更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卓绝挑战。
开弓没有回头箭。谢青坚信好技术、好产品会有好未来,他把重心放到研发上,带领团队夜以继日攻关克难,历经700多个昼夜所研发的Forti Gate系列产品,不仅实现了内容层过滤服务、网络层防火墙、应用层病毒防护、入侵检测、虚拟专用网(VPN)、流量管理服务等七层防护格局,更为重要的是,其在不影响网络性能和系统速度的前提下,能够实时保护系统安全。
所谓UTM,就是一个将防病毒、入侵检测和防火墙安全设备整合统一的威胁管理类别,由硬件、软件和安全技术等多种安全防护功能集成在一个安全设备里,从而构成了一个标准的统一管理平台、彻底完善了传统防火墙的不足之处。
与传统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相比,飞塔UTM的核心优势在于采用ASIC(集成电路)技术,保证设备在高速运转的情况下,实现高性能的网络、内容、应用等多层处理,可以实现快速发现不良信息,切断其传播途径,保障系统安全和全面提速。
谢青通俗地解释说:“传统杀毒软件就像给病人吃感冒药——有病毒入侵了再杀毒,而UTM相当于在机场过安检时就拦截住发烧患者,在处理的同时更强调杜绝病毒来源渠道,保证系统安全。”
2002年,当谢青面向全球发布第一款产品时,所独有的基于Forti ASIC处理器的网络安全架构,一举解决了芯片设计、网络通信速度、安全防御及内容分析等诸多行业难题,飞塔一炮而红。
在随后的几年,自主创新成为飞塔公司横扫网络安全产品市场的一道利器,业绩呈现井喷式增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获得了200多项技术专利。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美国股市最为艰难的2009年,不少计划上市的公司都望而却步的时候,谢青却顶着巨大风险,带领飞塔公司敲响了IPO的闸门。
飞塔路演极其顺利,吸引了华尔街最为知名的八家投行——包括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等承销商,最终于11月18日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股票代码:FINT)。开盘当日,FINT低开高走,从12.50$的开盘价,上涨到收盘时的16.77$,一举打破股市长达21个月没有公司上市的低迷境况,被称为来自沉闷硅谷的一声“虎啸龙吟”及“2009年度IPO”。
2009年11月18日,谢青带领Fortinet(飞塔)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不仅如此,飞塔又以33亿美元的市值,成为中国留学生在海外创办的最大市值公司,并连续6年被德勤(Deloitte & Touche,世界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评为北美成长最快公司500强。
在客户方面,现如今,飞塔已拥有包括全球十大电信运营商和大多数福布斯企业100强在内的10万多家高端企业及金融公司客户,设备销量多达100多万台,足迹遍及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2年飞塔年度财报显示:公司总营业收入6亿美元,同比增长25%。而这一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球其他五家最大网络安全公司。
更为重要的是,在飞塔的带动下,UTM产业不断深入人心,现已成为网络安全领域最大和成长最快的市场,据IDC统计数据,UTM市场份额已超过传统防火墙,CAGR(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6.2%。
有业界人士如此评价:“谢青拉开了互联网安全产业的全新大幕,缔造了一个伟大的商业奇迹。”
奇迹,不仅是对谢青专注于安全事业的肯定,亦诠释了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和超乎常人的魄力。
独具特色的商业理念
经验告诉我们,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创业者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并不容易。但谢青说,许多人没有挖到生命的清泉,也许只是少了那么一点点坚持。
业界人士认为,谢青一直在网络安全领域默默耕耘,从软件到硬件,从分散到集成,不断地努力、积累、改进、突破,这才是他能领导飞塔“后来者居上”的关键。飞塔成功问鼎全球,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长期的领先的技术投入、扎实的团队以及宝贵的经验。前两次创业已为谢青积累了大量资金和运营经验。创业,口袋要深,脑袋要灵,如果还有金刚钻,那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有了前车之鉴,谢青在融资过程中变得非常谨慎,虽然有大批风投慕名前来,但谢青只与有远见的风投合作,并对投资金额作了严格限制。飞塔公司拥有100多个投资人,遍及欧美、亚太各个国家,这既为公司全球化战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际关系,给渠道环节以有力支持,同时,分散的股权结构也大大降低了单个风投控股的风险,使得谢青能够放开手脚去研发最好的产品。
其次,长远战略布局。谢青始终采用“全球市场、本地化销售”的发展模式,在其看来,互联网的全球属性决定了网络安全的无国界之分,但在不同国家,安全威胁的变化又多种多样。飞塔全球的战略布局既可以适应国际需求和发展趋势,也可以统筹兼顾。而全球化的布局,还可以让各个分公司的人才既可以相互平衡,也可以互相流动、优劣互补。
“一个公司要想赢得长久的发展,首先要考虑长期目标。只注重眼前利益就会像井底之蛙,放弃了更为广阔的天空。”谢青对此深信不疑。
再者,异常注重创新投入。这也是飞塔与其他厂商最大的不同之处。谢青说,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创业,语言文化有着巨大差异,光靠营销和政府政策,企业难以占有一席之地,唯一能靠的就是技术和产品优势,因此,飞塔自始至终都把产品研发放在企业发展的第一位。
事实证明了谢青的远见,十年来获得超过100项技术大奖,超越所有的竞争对手,例如Forti Gate-60C产品以最丰富的功能和性价比,于2012年4月被SC杂志评为“最安全UTM产品”,该奖项被认为是信息安全行业最杰出荣誉之一。Forti Mail邮件安全平台已连续27次赢得Virus Bulletin (国际著名反病毒实验室)VB100%大奖。
在中国市场上,飞塔也一直赢得肯定。最新的例证是,2013年3月第四届中国信息与通信行业云计算峰会在京举行,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研究机构、运营商的500多名专家学者,一致高度肯定了飞塔公司的杰出贡献,并颁发了“云计算安全框架解决方案奖”。
迄今为止,飞塔公司已获得了“最佳安全产品”“最佳安全解决方案”等100多个国际奖项,同时储备了九百余项待申报专利。
“只有花精力投资于产品、人才和公司文化,企业才能基业长青。”谢青坚定地说,也坚定地做。目前,飞塔公司有约2000名员工,其中1000多人从事技术研发,这一庞大的技术团队人数早已遥遥领先于同行。
对人的重视,也是飞塔持续超越的关键。即使在经济危机时期,谢青非但坚持不裁员,反而大量招聘人才、提高员工薪资待遇。在他看来,“经济危机是最佳时机,让员工对公司充满激情和信心,比节省一点点钱更重要——我们要花钱投资未来,即便是放弃暂时的市场利润。”
在公司管理上,谢青将人性化做到淋漓尽致。比如,他们持续根据奉献和业绩给员工发放奖金,奖金评定并不是由谢青或高层管理人士决定,而是由部门同事之间互相评选;为了让员工掌握公司动态,谢青经常出台经营管理和业务报告,甚至披露决策性的细节,让员工能及时了解公司业务进度……诸如此类的管理方式,不仅在最大程度上培养了员工对公司的感情和忠诚度,更激发了团队的合作精神,营造出了一个透明、公正、良好的企业氛围。
富有远见的企业规划、良好的人才投资,以及始终保持绝对优势的产品,逐渐奠定了飞塔在UTM产业的霸主地位。
谢青本人也因为一路走来对世界产业的贡献,先后被“世界经济论坛”与《时代》杂志评为技术先锋、被《福布斯》商业排行榜评为“最具影响力的美籍华人”之一。2011年4月,全球最权威的IT安全杂志《Info Security》高度评价谢青为“少数对世界性产业格局产生重要影响的中国人”,并授予其“UTM之父”称号。2013年年初被评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持续领航新网络时代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APT (高级持续性威胁)、BYOD(携带个人设备办公)、云计算等成为新网络安全时代的代名词,病毒如洪水般袭来,让企业防不胜防。黑客们利用各种联合攻击手段,从窃取企业机密到获取经济利益,甚至是纯粹的自娱自乐。
针对新出现的各类安全威胁,2012年12月,飞塔又推出了一款具有革命性技术创新的操作系统——Forti OS 5.0。
Forti OS 5.0首先解决了移动终端访问企业网站的安全问题,使移动终端无论身在何处,都能获得同等级的企业安全保护;全新改良的双引擎将更加有效地防御恶意软件和僵尸网络,对用户信誉持续跟踪,第一时间发现异常行为;Forti OS 5.0还内置了两个顶级的沙盒技术——硬件模拟环境和云端模拟环境。此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设备内部环境对未知文件进行模拟和判断,将复杂文件传到云端进行进一步分析,再将最终结果返回,使网络安全变得触手可及。
在问及Forti OS 5.0操作系统在网络安全领域扮演一个什么角色时,飞塔中国区总经理李宏凯认为:“Forti OS 5.0有着150项技术更新,在云计算、社交网络、移动终端等技术主导的新网络时代,将作为飞塔安全解决方案的核心,帮助用户建立更安全、更可控、更智能的立体安全防御体系。”
Forti OS 5.0面世不久,飞塔又马不停蹄地研发出了最新的高端产品Forti Gate-3600C,该产品一经面世就迎来极大追捧。在NSS Labs(全球最知名的独立安全研究和评测机构)进行的全面性能评测中,Forti Gate-3600C在整体防护、稳定与可靠性、防火墙执行与安全效益等方面均获得满分。
不少网络安全专家和企业客户也对这一高端产品钟爱有加,纷纷表示,飞塔基于Forti OS 5.0所研发的Forti Gate-3600C,不仅顺应了网络安全发展趋势,同时再一次将同类产品远远甩在身后,必然成为行业新标杆。
市场的认可极大地鼓舞了飞塔的研发团队,而对于长期关注中国市场的谢青而言,有着更高层次的思考。虽然飞塔在全球UTM市场长期占有最大市场份额,但在国内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眼下, UTM与下一代防火墙交战正酣,“如何破冰”成了他不得不面对的命题。
专注于网络安全领域20多年,谢青对行业的发展和变化有其独到的见解,谢青认为,“不管是UTM还是下一代防火墙,其本身都是网络设备,如果设备运行速度跟不上网络速度,或者运行不稳定,就会对整个网络结构产生影响。虽然下一代防火墙(NGFW)比较新颖,但绝大部分功能早在2005年就已经被Forti OS 3.0操作系统包含在内了。实际上,UTM和NGFW分别是美国最大的两家研究机构IDC和Gartner提出的,这两家机构同是竞争对手,只是对同一多功能产品使用了不同的名称而已。”
2012年,IDC与Gartner不约而同地将飞塔列为年度UTM行业领导者。
在产品和技术上都没问题。谢青总结认为,飞塔公司在其他国家的成功之道,主要得益于稳定的分销体系和执行力度,于是,优化渠道结构成为他提振中国市场的切入点,并提出了中国区战略规划的“三板斧”:
首先,在华设立总代理商。2013年年初,飞塔公司分别签署了神州数码、怡德数码、群柏数码为中国区总代理公司,并在总代理下分设金牌、银牌和铜牌合作伙伴。为保障渠道商利益,谢青对合作伙伴的考核定位为具有分销能力的VAD(增值分销商),而不是资金和物流平台的比拼,除了“业务管理能力”“销售管理能力”“资金支持能力”等基本能力外,他对VAD还提出了渠道管理、市场开发、售前售后支持等增值能力要求。
其次,依托北京、天津两个技术研发中心,利用其技术储备和软硬件资源,在华成立“增值服务中心”,为中国客户提供更贴近市场和需求的服务项目,确保高品质的服务质量。
未来,飞塔将尽最大可能、投入更多资源以创造良好的渠道政策,积极响应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安全需求,为中国客户提供独一无二的按需订制解决方案。
做好中国市场,对谢青而言不只是经营的需要,也更是情结表达。而在中国成为全球英雄逐鹿的主战场之一的背景下,有中国市场蓬勃发展作为支撑,这位中国走出的世界IT人,也必将在世界舞台走得更好。
历经13年飞速发展,飞塔公司在谢青的带领下,已基本囊括了市场上全部防毒功能,同时结合自身最好的软件技术、Forti ASIC芯片处理能力,以及7×24小时不间断病毒跟踪团队,形成了从边界安全、应用安全交付、安全管理,到网络服务安全解决方案的全方位安全体系,以及典型的“技术创新为驱动、用户市场为导向”的龙头企业发展脉络。
作为飞塔创始人、总裁兼CEO,谢青已经以极为难得的技术领域的创造性和商业领域的前瞻性创造了历史,变革了行业,但对于行业的新历史,他还正在,而且还将继续写下去,没有人会知道他还能走多高,但他走得再高,也应该不会有人觉得不可思议,甚至会怀疑。因为,创造非凡,于他而言已是平常。
廖伟麟
香港纪惠集团有限公司副主席
廖伟麟要做的,从来不只是一位合格的“守成者”。
自2003年进入父母亲创办的纪惠集团的第一天开始,探索与营创,就成为他孜孜不倦的奋斗目标。一方面,他在集团旧有的住宅、商厦物业与车位买卖三大主营业务基础上,主导推进获利丰厚的甲级商厦投资项目;跨界收购、经营酒店并确立中长线投资策略,一路帮助公司资产从数十亿港币扩充至接近300亿港币,更准备带领公司走出长久以来固守的香港市场,进军海外如美国、英国、中国台湾、日本等国家及地区;另一方面,他也将个人的投资规模从初时的“试水级”放大到30亿港币,同时还努力参与贴近民生的慈善公益项目,回馈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