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计算载体的选择
在混源油判识时,我们应该从各种载体,不同方面研究,尤其是原油和烃源岩中那些微量的特殊生物标志化合物,它们对有机质来源和形成环境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这些化合物对混源油的判识非常有效,其功不可没,不可忽视。然而,在计算混源油中各个油源贡献比例时,如果仍然使用这些微量的化合物,而忽略每个油源贡献的主体成分,这可谓“四两拨千斤”,可能会带来较大的误差,这就是我们选择原油中常量组分来计算混源油油源贡献比例的理由所在。另外,生物标志化合物是指示生物来源的标志物,而混源油油源贡献比例确定,仅仅需要计算每个油源对该混源油的贡献,也就是说,我们只关心每个油源有多少油运移到这个混源的油藏中,而并不关心这些油是由什么生成的,或其成熟度如何,等等。因此要选择在储层运移过程中受地质色层影响最小的原油组分来作为计算油源贡献比例的组分,而烃类化合物正是具有这种特性的一类化合物。
原油组分是混源油的判识及其油源贡献比例计算的主要载体,然而,原油组成非常复杂,到底哪些组分可以作为研究的载体,哪些不适合?
当前的混源油气藏定量解析方法有时难以解决复杂的混源问题(杨永才,2005)。从方法、参数与指标看,目前混源定量所用的指标或参数,主要局限于链烷烃的个别参数、环烷烃中的甾萜类化合物(Chen JP,2003;常象春,2007),其次是个别芳烃指标(Van Aarssen, 1999),相对于油气轻、中、重质馏分中复杂的化学成分,选用的指标有一定局限性、片面性。更重要的是,某一种馏分的指标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端元油的差异,因此应尽可能考虑全油馏分(李素梅,2009)。
烃类化合物是原油的主体部分,指饱和烃与芳烃组分,包括轻烃、中、高分子量烃以及部分含氧、含硫化合物。这些烃类化合物既包含生物体内原生继承烃,也有进入门限深度后干酪根大量热降解烃。多年研究证实,烃类化合物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关油气形成的母源性质、形成环境以及热演化成熟度等信息。对原油中全烃化合物的精细剖析,无疑对混源油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尽管非烃组分中也含有大量与原油母源性质和形成环境等有关信息,但因受各种分析技术限制,目前仍然是对原油烃类化合物的研究最为成熟。
前人研究表明,人工混合原油的每个族组分的质量都具有可加性(谈玉明,2003;陈建平,2004;王文军,1999;靳广兴,2005)。相对而言,烃类化合物是原油化学组分中极性较小而相对含量较高的一类化合物,它们在油气运移过程中,受地质色层作用较小。因此,烃类化合物不仅具有实验上的可加性,而且是天然混源油中各油源原始贡献比例的理想指示物。表3-1~表3-3充分表明,饱和烃、芳烃含量的实验值与理论计算值的偏差较小。
表3-1 混合原油族组分含量与端元油混合比例关系(据李水福等,2007)
*计算结果=端元油A的饱和烃含量%×端元油A的比例+端元油B饱和烃含量×端元油B的比例
表3-2 混源油族组分含量实验值与计算值对比(据谈玉明等,2003)
* 理论计算值 达2+达12=68.7%×达2+31.3%×达12
表3-3 未熟油与成熟油的混源实验数据(据王文军等,1999)
* 理论计算值=S7饱和烃含量%×S7原油比例+T6饱和烃含量×T6原油比例
** 相对偏差(%)=ABS(计算值-实验值)/(计算值+实验值)×1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