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人生,一如他的电影,一幕幕揭开、渐进,从容不迫却暗潮汹涌。
1954年10月23日,李安生于台湾屏东县潮州镇,祖籍江西德安,因此得名“安”字。他的父亲担任过花莲师范学院与台南一中的校长,母亲则是小学老师,虽然上面有两个姐姐,但父母仍然将光宗耀祖的期望寄托在身为男丁的李安身上。
然而少年时期的李安,对填鸭式的应试教育一点兴趣都没有。在台南一中读书时,他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创立于1961年、专播二轮影片的台南市全美戏院,尤其是戏院放映的美国八大电影公司的电影,他一部都舍不得错过。
不愿埋头于书本的学生时代,让李安接连两次在高考中失利。第一年,他以六分之差落榜;第二年,因为紧张,他在考数学时腹痛脑胀,一个字都看不清楚,复选加上倒扣,最后仅得到0.67分,再度以一分之差落榜,令父亲对他的人生前景甚为忧虑。
1973年,李安决意按自己的意愿升学,他离开家乡前往台北,考入台湾艺专(现为台湾艺术大学)影剧科。父亲对这个结果深以为耻,在送李安前往学校报到的当天,难过得说不出话来,回家后还大哭了一场。但李安却由此迷恋上舞台散发的光影魅力,自此再难割舍。
1978年在国防部服役后,李安赴美留学,就读于伊利诺大学戏剧系导演组。也是这一年的8月3日,他结识了自己最重要的人生伴侣、后来的太太林惠嘉,两人同在赛场为世界青少年棒球冠军赛助威,恰巧坐在相邻的位置,彼此心生好感。
在依利诺大学就读期间,李安接受着西方正规的戏剧教育,并完成了两部8mm短片作品——《星期六下午的懒散》和《陈勤的一天》。由于有台湾艺专的基础打底,他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拿到了戏剧学士学位,之后便申请进入纽约大学电影研究所继续深造。
这是许多人梦寐的殿堂级艺术学府,在这里,李安拍摄了包括《追打》《我爱中国菜》《最棒艺术家》等多部16mm电影作品,他与生俱来的驾驭镜头的天赋开始绽放出光彩。其中拍摄于1982年的《荫凉湖畔》,不但获得纽约大学奖学金,更于次年在台湾政府主办的独立制片电影竞赛中脱颖而出,获得金穗奖最佳短故事片奖。
悟性加勤奋,让李安的硕士课程一路读得顺风顺水,并以专业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1985年2月,他将所有的私人物品打包成八个纸箱,准备回台湾发展。就在行李被运往港口的前一晚,他获悉自己的硕士毕业作品《分界线》在纽约大学影展中获得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两项大奖。当晚,美国三大经纪公司之一的威廉·莫里斯的经纪人,就表示有意和李安签约,认为他在美国将大有发展。考虑到当时已经结婚的太太还在伊利诺伊大学念博士,学位只差半年就可以拿到,且自己的确不愿放弃找上门来的机会,李安决定搁置回台计划,留在美国一展拳脚。
但真正意义上的“入行”谈何容易。当时,因看中《分界线》而联络李安的好莱坞电影公司有三十多家,起初,每一家都对这位年轻的新人赞赏有加,并在交谈中表现出强烈的合作诚意。然而,当李安拿着与乔尔·罗斯合写的剧本《不是迷信》逐家拜访时,尽管大部分公司都留看了作品,且对剧本的某些部分提出了反反复复的修改要求,但最终却无一家愿意为此买单。
意识到好莱坞大门实难被轻易敲开的李安,就此展开了马拉松式的奋斗。自1985年至1990年间,他全力主攻剧本创作,这当中,他本人撰写、找美国编剧润饰或合作的剧本有好几个;别人的剧本,请他以导演身份改写的也有几个;自己的构想,找美国作家撰写的又有几个。
所有这些剧本的初稿,每次若有电影公司赏识,李安就开始三番五次地在对方的示意下修改完善,但遗憾的是,最终都相继无疾而终。就这样,一个计划不成,另一个计划又来了,总有几个在进行中,但从来都没人真正拿出钱来投资拍片。
整整六年,李安就这样在希望与心碎的两重极端情绪间反复摇摆,他的生命中仿佛只剩下一个最重要的字,那就是“等”。有一次,好不容易有家制片公司看好李安的才华,允诺启用他担任导演,还找来当年仅19岁、尚未成名的茱莉亚·罗伯茨做女配角。却不想在开拍前夕,发行公司与制片公司因关键问题上的重大分歧而闹翻,项目化为乌有,李安再次被挡在梦想的大门之外。
那段日子,撑起全家生计的,是太太林惠嘉。在顺利拿到伊利诺伊大学博士学位后,她谋到一份研究员的差事,每天辛苦奔波在外,用并不丰厚的薪水支撑着全家的开销。而退守在家中为剧本和电影梦想执著努力的李安,则承担起包括煮饭、扫撒、带孩子等一切家务活。这期间,他偶尔也帮别人拍些短片,做点剪辑工作,也尝试在剧组充当剧务、搬沙袋、扛器材,但终归都是临时的,心中那份对于主流电影创作的守望从未挪移。
直到1990年夏天,总是摩拳擦掌、不断尝试各种可能性的李安,第一次有了放弃的念头。当时,他全部的剧本项目都已死光,银行存折里只剩下43美元,第二个儿子又在此时出生。六年来日复一日、裹挟着柴米油盐的等待,几乎将他全部的锐气和自信都消磨殆尽,就连他的岳母都开始建议他另觅出路,用修炼得来的一身厨艺改行开餐厅。万般无奈之下,李安打算返回台湾为电影做最后一搏,但彼时的台湾电影市场很不景气,他同样毫无把握。那么,真的是时候和梦想说再见了吗?
进退两难之际,太太的全力支持,让李安的耕耘最终没有半途而废。多年后回首往事,他无比感激太太在那段最艰难岁月中的鼓励与扶持,“若不是她给我时间、空间,让我去发挥,去创作,我可能永远没机会展开追求电影的生涯。”李安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