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符合整体规律”,是刘太格的设计原则之一,在原则的坚持上,他看上去过于“固执”,这也让刘太格失去了一些机会。
比如,作为公认的规划大师,刘太格的建筑设计同样非凡,但在建筑设计上,他遵循的原则很多。当被业主方邀请设计建筑时,如果刘太格认为这个地方只能放背景建筑,那么他就只按照背景建筑的要求来说。“这样地,做完了,虽然就它本身会有一定的艺术性,但没有人会特别注意到它的存在,但是我觉得这就是它成功之处。”刘太格说。
2012 年12 月,刘太格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开工仪式上致辞
刘太格觉得这样的建筑成功,是因为对于周围环境来说,符合自身定位的建筑,将发挥更大作用。为环境、为居民来规划和设计,是刘太格所坚守的价值观。也正因为这一点,刘太格自己很坦然:“为了名誉而工作,那样会让人感到痛苦,而为了合理去工作,则会很快乐,这也是我坚持到今天仍在工作的原因。”
坚持原则的同时,刘太格也在致力于传播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建筑和规划美学。在他看来,背景建筑并不是不好看,因为对于一座建筑来说,比例和几何造型是最重要的本钱,就好比语言的词汇和语法最为重要一样。“我在路上经常看到一些建筑,我知道他们的造价很贵,材料非常讲究,不过这些建筑并不好看,因为它的比例做得不好,几何造型衔接非常的乱。这样做是浪费钱。同时,我也看过不少造价很低,但是很美的建筑,因为它们的比例和几何造型是赏心悦目的。”刘太格说。
对于建筑来说,喧嚣感并非不可或缺,一座标新立异的建筑,很可能会被人们迅速遗忘,只有比例与几何造型的美才是长久的。追求刺激性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将建筑行业带进了广告时代,每一栋楼,设计师与投资方都希望它可以成为广告。但广告是用来推广消费产品的,比如服装,这一季你觉得好看,下一季就觉得不好看了,大可以弃之不穿。但是建筑是不可以丢掉的。所以对于建筑师来说,对于比例和几何造型,以及与周边环境协调的追求,应该超过对于刺激性线条的追求。
建筑科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建筑的不合理性。对此,一向擅用科技的刘太格认为,科技只是一种工具,而不是一种目的,如果理念不科学,那么科技本身可能遭误用。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现代建筑科技能够让很多不合理的建筑成型,至于朝向对不对,隔热效果好不好,则被淡忘了。许多人只注重建筑的形状,然后用科技来解决其他的不合理现象。刘太格说:“原始社会的居民及传统的建筑师们尊重科学,因此造就了很多传世建筑。北京的四合院就是一个典型,坐北朝南,挡住北风,设有庭院,生活在其中,人会感觉很舒服。”同样,如果将北京的纬度往欧洲迁移,会发现处于同纬度的雅典,也拥有同样风格的庭院式建筑,因为两地的气候、地理特征类似。“这就是先辈们合理运用科学的例子。”刘太格说。
2012年12月,刘太格出席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开工仪式
合理运用科学,可以让建筑更为长久使用和保持美观,因为它的宜居性更强。而依靠科技手段导致的不合理,不仅难以舒适,更加剧了能源的消耗。刘太格说:“因地制宜,深入研究科学的需要,本身就是一种创意,这比依靠建筑科技来解决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设计,或从建筑杂志上抄下来的所谓创意,要有特色得多。”
刘太格利用因地制宜的理念,设计出了一些十分有味道的作品。比如在中国,他于桂林设计了五十栋别墅,外观很低调,并不豪华,但是十分契合漓江对岸的山水风光,受到了非常好的评价。在珠海做个滨水的公寓楼盘,十多年之后的今天,还有许多认誉其为人性化的项目。目前正在潍坊施工中的文化中心,尽量体现潍坊独具的风筝特色,也已受到一些人士的注意。
每次完成一个新项目,如果落实到位,刘太格都将其看作自己最满意的项目。因为尽管名誉加身,他仍在不断学习、进步。刘太格说:“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只要有一个问题,我就得找到彻底的解答。”
2012年11月,刘太格接受“华商韬略”专题采访
和学习一样,在工作上,刘太格也停不下来。如今,单中国,他就忙于青岛、烟台、珠海、济宁、襄阳等地的规划工作。这些同时进行的项目中,大至1000多平方公里,小至一二平方公里,他都亲力亲为。工作的过程中,刘太格开始有意识地增加和年轻人的互动,通过言传身教来分享自己的理念。
刘太格说,自己的理念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武器,公开是因为新加坡的成果就放在那里。秘密是因为,人们往往只羡慕新加坡的成果,却不考虑花时间去研究和执行其中的理念和措施。新加坡的起点,是很落后穷困,加上薄弱的发展资源及狭小的国土面积,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完成优越的城市发展,中国的城市一样可以。
对于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刘太格提出了星座城市的理念。“3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就像是三十岁的成人,他可以自己生活,是独立完整的。而北京、上海这样2000万人口级别的城市,则是一个家庭。他们应该规划为若干个城市组成的超级城市,每一个城市拥有300万左右的人口。在城市与城市之间,设置绿化带,这样市民离开自然环境就不会无限制的远。同时,分散开之后,各城市的功能可以独立,不会出现资源过度使用的情况,例如北京长安街的拥堵状况。”在刘太格看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很多城市都有必要进行这样的规划,北京、成都、重庆、青岛等城市,如果将他们分散成独立的星体,然后组合成完整的星座,城市将得到更为健康、宜居、有序的发展。
在刘太格实践自己理念的同时,新加坡政府也开始着力推广他和同事们所积累的经验。目前,刘太格正任新加坡宜居城市委员会的首任主席,这一官方机构的主要目的,是整理新加坡过去的规划理念,与世界其他城市共享。每两年,该机构都会举办世界城市峰会,配合同时举行的“市长峰会”“全球水工程会议”与“李光耀城市奖”,一起介绍新加坡的规划理念,并与世界各地专家交流学识。
刘太格从不扭捏于向他人推广自己和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因为在他眼里,成功的经验,就应该得到推广。这份坦然,也是刘太格持续领军行业的原因之一。从政府高官到集团董事,从新加坡到中国,身份和时空的变化,并未改变刘太格的规划理念和其规划成果的优越性。因为自入行起,他规划为民的先决态度就从未变过。
如今,作为新加坡著名规划设计机构——雅思柏设计事务所的董事,刘太格自认从事政府工作和商业行为,对于自己而言差别不大。他说:“首先,作为集团一员,我需要为集团盈利,这是很现实的事。但同时,我的经济能力已经足以保证生活无忧,仍旧在工作,只因为我觉得很多城市可以变得更好。”
事实证明,合理的规划,确实可以让城市变得更好——新加坡、中国厦门和扬州,这三个落实刘太格规划方案最完整的城市,就是最好的例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