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身等高的荣誉证书,是侯仲贤事业成功的一个注脚。他还有另外一个突出的注脚,就是他执导的片子要符合他的口味。广告公司送来了“Storyboard”(故事板),他会挑挑拣拣,不合口味的即便赚钱也要拒绝;遇到有料的故事板,就算不赚钱也要好好做一回。已经很有身价的他并不愁没有生意可做,他更看重的是能在挑战中获得乐趣。
侯仲贤近照
这其实是一种奢侈的生活,很多像他一样既是导演也是老板的广告人,很难在生意与创意之间找到平衡,而他找到了。
早在1981年就进入广告圈的侯仲贤,可以说完全不是梦想型。在工作以前,他读书不成,原来想做警察却误打误撞进了广告行业。他就职的第一个东家是蔡和平制作公司,职位是制作助理。到这家不大的公司时,他完全没有想过有一天要成为导演,心里想着的是赚钱养自己。
侯仲贤工作够勤奋。不过,制作助理的工作本身忙忙碌碌,很难见到工作成效,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开始想着要改变一下生活。两年后,不到20岁的他成功跳槽,成为一名制片助理。又一个两年后,因为年少气盛,他再次跳槽,相继在贝茨(Ted Bates)、奥美香港和“拍摄画廊”(Shooting Gallery)等公司,做了6年的制作助理+制片助理——白天是制作助理,到处找道具和拍摄场地,晚上完成制片助理的工作。这段没日没夜的工作,给他最大的财富是参与了一系列高水准的广告制作。
1991年,28岁的侯仲贤已经成为一个颇有经验的制片人。
此时,又是一番人生抉择。环视香港制作公司,已经没有哪家是侯仲贤想去的了。为了更好地生活,他决定铤而走险,改行做导演。
转行的头一年,在他而言是最辛苦的一年。因为没有作品,没有广告公司找他拍片,香港很大却容不下他。终于在朋友的促成下,他将人生和事业的指针转向了台湾。在20世纪90年代,香港导演在台湾很受欢迎。对港式制作已经娴熟于心的侯仲贤,巧妙结合台湾流行文化,闯出了一条新路,拍到了自己导演生涯中的第一个片子。随后3年,他在台湾完成了从制片人到导演的转型。
1994年,有着强烈香港身份认同的侯仲贤,带着台湾文化气息浓厚的作品重回香港。香港的创意人在看到他的作品后,开始对他另眼相看,一段新事业就此开始。
同年,他加入香港最具规模的Moviola。Moviola老板兼首席导演徐佩侃(David Tsui)一向注重新导演的培养,他也因此成了侯仲贤导演生涯中一位极具影响的人物。
侯仲贤说:“徐佩侃教会我的东西,可能他自己也不知道对我有多重要。”
与侯仲贤同时在Moviola工作的新导演很多,后来支撑Such Film、Green Spot、Tuckshop 等公司的优秀导演,不乏他当年在Moviola工作过的旧同事。在人才济济的新导演中,徐佩侃独独给予了侯仲贤更多优质机会,使得他接触到一批才华横溢的创意人,本身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行业认同度大为提高。
每每提起那段往事,侯仲贤都不忘感恩。他说:“如果没有徐佩侃导演给我这个机会,我可能会非常困难,我觉得每一个人在关键时刻都需要被扶一把,我非常感谢他当年给我的这个机会。”由于Moviola的信誉,令他从当年本来只有机会拍三四十万港币的片子,直接跨进执导200万港币的大制作,这成为他工作上的重要转折点,也一跃成为香港广告界的名导之一。
那一时期,侯仲贤执导了一系列百万级的大广告片,如恒生银行、壳牌石油、奥迪汽车和摩托罗拉等品牌广告片。他的执导分成高达20%,这着实让他震撼。侯仲贤说,徐佩侃是一位慷慨、让人尊敬的老板。这不只是他一个人的感受,Moviola举办的周年纪念活动中,新旧员工有300多人到场庆贺,徐佩侃老板受尊重程度可见一斑。
侯仲贤说:“我从徐佩侃身上知道了一个受员工欢迎的老板是什么样的,我现在也在努力做一个受员工欢迎的老板。”
侯仲贤喜欢畅游书海并从中找寻灵感
徐佩侃给予了侯仲贤一个展示其才华的机会。其实,侯仲贤在Moviola任职只有9个半月,之后就创立了Offlohi。Offlohi原名Such Films Ltd.,于1999年更名为现今的Offlohi Ltd.。
在创办Offlohi过程中,智者、朋友兼后来的搭档潘志伟(David Pun),对侯仲贤影响甚深。
潘志伟和侯仲贤相识于微时。当时潘志伟任职于堡狮龙(Bossini)广告部,为一条低成本广告找导演,而侯仲贤刚好回港,发展收费低廉,结果一拍即合。那条需要大量后期加工的广告片,促使原本是陌生人的他们困坐剪接室内,朝夕相对,频繁沟通,发觉大家意气相投,此后二人结缘。
潘志伟热情、坦诚、工作投入,还是一个出了名的读书人。侯仲贤成熟、稳重、头脑敏捷、逻辑性强、口才极佳。他们之间有差异,也刚好互补。潘志伟庞大的藏书,在当时是最吸引侯仲贤的“资产”,因为当时他的藏书可以说是一穷二白。潘志伟非常喜爱侯仲贤的口才,他能更好地将创意表达出来。遇到好电影,他们也会在第一时间分享、借鉴。
因为两人传神的默契,最终让潘志伟结束了之前十多年的广告公司美术指导工作,于2000年在Offlohi开始了自己的导演生涯。侯仲贤说,其实Offlohi这个公司名也来自潘志伟的创意。
就在潘志伟加入公司那一年,侯仲贤凭借“麦当劳”和“蓝威宝”两条广告,分别赢得了香港4A创意奖中的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单则广告片奖。同年,凭借“维他奶”的系列广告,收获了他导演生涯的第一座金帆奖(香港本地广告最高奖项)。之后,国泰航空60周年的系列广告片,帮助侯仲贤拿到了自己的第6座金帆奖。
自言不遇到侯仲贤,人生将是另一种样子的潘志伟。刚刚转做导演一年,就凭借执导诺基亚和必胜客的广告,赢得了香港4A创意奖金奖。之后他很快成为了近10年香港广告界最繁忙的导演之一。
难得的是,侯仲贤和潘志伟这份缘一结就是十几年,潘志伟至今还是Offlohi的常驻导演之一。
作为香港广告导演中获奖最多的人,侯仲贤依然努力让自己的导演水准再上新层次。他说:“有些了不起的前辈到现在还在努力,我们更不能停下来。”他视为标杆的一位前辈是吴锋濠(Louis Ng),是曾被The Gunn Report多次评为全球最优秀的电视广告制作公司之一的The Film Factory的老板。吴锋濠是将香港广告乃至亚洲华人广告做到世界级水准的人,曾被收录进D&AD出版的The Commercials Book全球优秀导演名单中。
继Louis之后,侯仲贤希望自己能成为下一个开创华人广告新未来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