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的大学生活是个圆

我的大学生活是个圆

时间:2023-08-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设计与艺术学院 寇芳莹四年的宝贵时光转瞬即逝,对于每一名大四在校生而言,于毕业前将大学生活加以回顾和总结,是奉献给自己的一份珍贵礼物。不知从何起,我开始崇拜那圆圆皮球,受到挫折的拍打便会奋身弹起,压力愈大,动力越大,随即跳得更高。殊不知经过大学生活的历练,我们个人都完成了自己的蜕变之旅,成为了一颗颗顽强的 “皮球”,禁得起风雨的捶打。

设计与艺术学院 寇芳莹

四年的宝贵时光转瞬即逝,对于每一名大四在校生而言,于毕业前将大学生活加以回顾和总结,是奉献给自己的一份珍贵礼物。中华民族似乎对于圆形有着天然的热忱,沉静、柔软、内敛、博大等众多美好词汇被人们毫不吝惜地拿来赞扬圆的特性。我也不能免俗地被其吸引着、感动着,以至于把最值得回忆的大学生活比作一个圆。

大学校园是个集合,把来自天南海北、成长背景不同、性格各异的青年求学者汇聚在一起,因此 “和而不同”便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主旋律。从第一次迈入北理工校园,参加军训开始,我们就在逐渐地融入彼此的世界。对于之前从未接触过集体生活的我而言,与同龄人朝夕共处是一个新鲜而有趣的过程,第一次住宿舍、第一次去食堂、第一次进公共浴室……伴随新奇而来的还有些许不习惯:挤进人满为患的食堂与不相识的同学拼桌吃饭,每逢大课必先早起去阶梯教室占位,再加上停电、断水的时而 “光顾”,这些都是我起初难以接受的现实。另一方面,学着与来自各地的同学共同生活更是令我受益匪浅。由于地域文化的多样化,大家的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这种行为或语言上的差异性从某种角度造就了我们快乐的大学时光。我们曾为一句方言俚语而出现日常沟通上的偏差,闹出小笑话,也曾于熄灯之后谈天说地,感慨地方习俗的丰富多彩。经过这样的交流,我们都通过彼此触碰到了更广阔的天地,间接认知了自身阅历之外的世界。

除此之外,我在学习和工作上也深深地体会到了大学的广博之处,与外院的同学接触、合作是弥补自我不足的好方式。在大学期间,也许我们对于本院的同学是最熟悉的,然而我们在校园活动中遇到最多的恰恰是其他学院的校友,特别是以人数占优的理工类同学。文科生在北京理工大学是个矛盾的少数群体,我们偶尔会自命不凡,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也偶尔会因怀疑被各方忽视而产生低落情绪。然而这四年的 “混生”经历告诉我:理工类同学严谨、富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加上文科生细腻而灵动的知行观,这种优势互补的搭配方式对于一个人的性格塑造影响极大。刚开始面对其他专业的同学时,我会不知所措,甚至有些许抵触情绪,因为他们的专业背景与我相差甚远,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各持己见。现在的我深知:必须要感谢学校给予了我们相互学习的机会。起初听起来匪夷所思的建议并不意味着不合理、不可行,而只是一时间我们无法完全明白对方的意图,是我们以自己的立场错误地估计了彼此的能力范围。大学的生活是个圆,里面包含着一切能供养我们成长的元素,我们要主动地各取所需、努力采集,直至枝繁叶茂的那一天。

圆的确是个奇妙的图形,它看似圆润柔软到怯懦、脆弱,但比外表坚固的四边形更经得住压力的考验,实则是最具顽强、坚韧精神的代表。大学好比一个小社会,在这里经受的小打击是我们迈向社会前的 “实战演习”。与中学时代不同,脱离了家长与亲人的庇护,我们在校园中发生的一切都要自行承担,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也理应磨砺自身的意志,勇敢地面对有可能出现的所有困难。每个人在大学四年中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碰壁的经历也不在少数,相比而言,我的大学生活还算平坦,在工作和学习上都未受到重大打击,直到最近的调剂经历才给我的命运带来波折。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也对自己的考研结果做过各样的设想,然而当二月二十九号上午亲眼见到自己的成绩时,却还是内心为之一颤——总分不低,专业课很好,英语比本校以往的录取线低了三分。直至今日我仍回想不起自己在当时抱有怎样的心态,也许是那时已顾不上委屈与自责,只知道今年不可能留在第一志愿了,我必须抓住调剂的一切机遇! 无暇为失败的初试经历付出一滴眼泪,从当日下午开始,在此后的二十几天里我一边守在电脑前留意着适合自己的学校与专业,一边整理与原来专业课方向相近的复习资料,为有可能到来的外校复试做准备。我明白在这场与信息和时间的竞赛中我根本输不起,再怎么妄自菲薄或听天由命都不能帮我挽回这三分之差。所幸的是,在得知成绩的第二天我便从网上的调剂动态中发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调剂通知,投寄了简历并在招生办进行了预约登记。四月初,我接到了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通知,六日后到社科院研究生院参加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复试。可我的调剂之路离成功仍相去甚远:我第一志愿的报考专业为文化遗产,从字面上看与复试方向基本相通,可实际上却有着千差万别,等于要从头学起;况且在复试候选者中我设计学的专业背景不占优势,属于跨专业参加历史类考核。在复试前的那段时间,我只把研究院规定的五本专业书通读一遍,尚未将所有要点牢牢记全就匆忙步入复试的征程。也许是缘于侥幸,最后我还是收到了中国社科院的待录取通知,然而我总觉得此次经历比结果更难能可贵。不知从何起,我开始崇拜那圆圆皮球,受到挫折的拍打便会奋身弹起,压力愈大,动力越大,随即跳得更高。以前在同学遭遇坎坷时,我常扮演着劝慰者的角色,看到她们坚强地从困境中走出便油然升起敬佩之感。殊不知经过大学生活的历练,我们个人都完成了自己的蜕变之旅,成为了一颗颗顽强的 “皮球”,禁得起风雨的捶打。

圆没有棱角,却有自己的坚持。刚入学时的我们稚气未脱,有时看待问题会存在偏见,故而行事难免冲动、浮躁,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大学岁月是一把隐形的抹子,在不知不觉间刮平了我们的棱角,掩盖了我们性格中那些扎人的刺。有人说大学教育的成功不是令一部分人的学问大有长进,而是提供更高的平台,让人们有机会 “站在鹰的翅膀上看世界”。我颇为赞同这一道理,才学高低不是判断智者与文盲的唯一依据,处事态度与思考方式才是二者的根本区别。不得不承认,如今的我们更加懂得适应与变通,更加能体谅他人的难处,我们已经习惯了培养自身平和的心态。

圆不意味着老练、圆滑,没有特点,它往往是在低调间固守着自己的轨迹。从迈入大学生活的那天起,我就给自己定下了 “绝不随波逐流,要在负责的基础上顺应自己的心意,制订适合自己的人生计划”的目标,四年过去了,我依然在沿着这条道路前行。对于我来说,成绩与荣誉都不是必需品,心之所钟才是幸福的来源。我曾因对本专业的热爱而参加了文遗协会,不断组织社团活动,最后把自己弄累到无力喘歇;也曾为了读一本书而彻夜不眠,头晕目眩。我从不承认兴趣是一个人的负担,即使它是,我也甘之如饴。

然而,如果说经过了几年的成长,我对自身的要求改变几何,我会再加上一条:对待厌恶的事物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变 “忍耐”为 “接受”。在众多的基础课中,我最讨厌数学,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语文等科目上。结果在两次考试中,我的数学成绩分别只有七十和八十余分,纵使我的语文考到了九十八的高分,在综合测评上也占尽了劣势。我对英语也有着抵触情绪,大学期间并没有用尽全力去认真学它。凭借着原来良好的英语基础,大学英语四级、六级我都是一次通过,也许是上天给我的惩罚,这次考研英语成了我的最大绊脚石。现在总结起来,我切实地明白以前对那些不喜欢事物的不屑、逃避,实际上都是在与自己较劲,我们必须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就像圆一样没有偏颇,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人生规规矩矩地按照规定好的轨迹前行,以免固执地走进死胡同和岔道口。

从一个点一步步地向前走,逐渐延展成一个圆,我即将走完大学本科这四年的时光,然而这并不是我为自己的求学之路画上的句号。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圆形图案被赋予了轮回、生生不息的含义,有言道 “起始亦是终”,我认为 “终亦是起始”更为贴切。2008年的夏天,我为了文化遗产这个专业而来,直至今日,我的初衷依然未改。今年夏天,我将以一名学生的身份离开培养了我四年的北京理工大学,同样以一名学生的身份走进另一个治学之地。我仍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仍在享受学习的过程中……

我的大学生活是个圆。它是非理想化的,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完美,却又耐人寻味。这个圆平凡而不平淡,这或许就是所谓的 “当梦想照进现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