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学院 黄舒瑾
四年前,还未遇见北理工,心中的乌托邦已经埋下,不用像多数同龄人一样在四年中寻找自己以后的道路,也许是幸运的,但也是注定被挂住。四年后,即将离开北理工,心中的桃花源即将到达,没有像多数同龄人一样在此时就确认自己未来的状态,也许更是幸运,但也是既定要漂泊。回忆是奇美的,因为有微笑的抚慰,也有泪水的滋润。四年北理工的学习成长,明理在其中,未来不确定的成长磨砺,厚德伴行走。
从良乡到中关村,从相对孤立的未知,到基本了然的熟悉,有时候,在未知中不一定是迷失。比起中关村,我更喜欢良乡,可能就像一个问句所说:一百年后,沉淀下的到底是这番浮躁,还是那番弥留的淳朴?
(一) 沉醉, 遇见良乡
一直觉得良乡两年,是北理工送给我的惊喜大礼。我喜欢那个空旷的校区,它给了另一个层面的自由,不在于资源,而在于心境。所谓遇见,因为是未知的,新同学,新环境,新的阶段,新的自我适应。也许时常会有灰色阴云,但夜深人静以后的校区总能让我沉静下来,慢慢恢复活力。虽然后来宁静的北湖没有赶上我们前行的脚步,但是开放式的运动场让我沉醉。从开始对高数的执着,以及备考四级的信心,朝阳陪我一起在每天清晨开始奔跑,因为那一刻,跑道上会只有我自己和我的梦想,踏实地在一步一步前进;月亮和星星为伴的时候,不自觉地会抬头仰望,默默地告诉自己今天很棒。
拼搏过的地方,总会留下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坐标,于我,这些坐标都画在了良乡校区。更加职业化、规范化的管理体制,相对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人性化的生活设施,身在其中,好不自在。理科教学楼的教室,图书馆二楼单排对桌,陪我度过的时光多过宿舍的床。最喜欢的视角则是在宿舍阳台上,侧目望到的北校区,偶尔星星点点的奔走,时而熙熙攘攘的喧闹,很像旅途中会遇到的集市或是街巷,迷恋其中,发现的都是自己。
(二) 逃避, 行走中关
浮躁多元,是身陷中关村以后我最大的体会。本应该在更多更完善的科研条件中继续钻研的时光,却被周遭的喧闹打得七零八落。条件好了,机会就多了,计划也就不那么整齐了,更多的是心绪难以平静。很多次都是在一天即将结束的时候想要逃离,走走停停地会看到世间百态,零零碎碎地会变得无序。专业课的学习更加传统,英语的备考更加紧迫,不知不觉中附加的压力显得很像最后一根羽毛,却压得背着心事的我近乎窒息。随后的放逐是不在计划之内的,但是既然它出现在我的大学经历中,我也只好接受并经历这段历程。
小心谨慎地选择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所有的重心倾斜出了正常的课业范围,全心都在备考英语考试上,但这样的专注是不可信任的,全身心的投入,其实就相当于没有安排。临到期末,考试要来了,我只会问自己书在哪里,课件价值何在,笔记存在与否。最后仓促临阵磨枪。这其实是在躲避专业上的选择,也是在向自己的梦想偏离。但所有的挫败之中,还是寻到了一些收获,其实也算是意外之喜。迷失在自己选择的路上,不算行走,更是游离,夹在繁华之中,丢失心中的信念。
一座自己选择的独木桥,一个在彼岸会等我的启明星,梦悬在自己的命运中,不愿去面对实现后的恐慌,也是在逃避自己的能力不足,让自己躲在酷似哲理的庇护下,不计后果地空虚追逐。
(一) 蓄力, 冷暖自知
当周围的大家还在四处寻找自己的大学目标的时候,我似乎已经起程了。于是起步阶段显得很孤单,有些人会说我对待事事都过于谨慎和严肃了,但是我自己明白,每一件事务都是和那个远在天边的东西连接着的。多数时间,都是独来独往于自习室、食堂和寝室,我的步调跟大家似乎都不太一致,但我恰恰要感谢这份孤独,因为它让我平静。积攒力量、耗散斗志的过程漫长难熬,如果不是心中的信念,我也许不会坚持到大二结束,但显然我迷失在了寂寞和梦想之间。不过,不完美的,才叫人生。我不知道毕业会不会结束我自己的低谷期,但是无论转折点在哪里,我都会感谢这段黑暗。是因为它,以后我才能更容易判断自己的心境和状态,及时向轨道中心做出应有的改进。
其实不止我自己,大四开端,这几个会在我的简历的某一项中出现的朋友,无论保研的、考研的、出国的,都还在前进。只是已然几近力竭。不过梦想不破,坚持不熄。
(二) 扬帆, 坎坷未知
虽然彼岸已经有了停靠的地方,但是我还在路上。起步最早,落定最晚,我的意志在此期间的消磨,实在是需要时间修复的。一纸录取已经不能解决我心里的障碍了,所以没有肆意庆祝,因为我心里的定论是:一个败将。大四其实太过真实。每一天你做的事情都会4倍放大到自己的前途中,不能像前三年那样,可以梦游。所幸,我没有让自己被大环境中的保研、考研、找工作影响,执着地徘徊在独木桥上,最关键的时候没有特别怯懦,最要紧的时候没有过分慌张。败将在跌倒的地方没有认输,这才是四年里我学会的。也许还要带着低迷的状态再继续下一段旅程,我不知道未来还会有多少暴风骤雨,但是我能知道的是自己还有那么一些韧性,但确实需要贴心的鼓励和认可。
一曲激昂斗志的曲调,不缺少的是奋斗,缺少的是恒心。不保留的,才叫青春。但似乎,会有人慢慢掉队,慢慢退缩,慢慢忘记了心中的火焰。于是,我再一次感到自己的幸运,因为我的迷茫没有让火焰就此熄灭。
(一) 交情, 香飘满园
这是一个低调的院校,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以不同的形态共存。四年时间,就是在寻求那么一群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同伴,也许他们不是你的同班同学,也许你们只是因为偶然而相识,但这就是交情的特别之处——不因为空间和时间而有限制,可以在相识的瞬间而形成。我最大的幸运就来自开学之初就开始结识了志向相似的朋友,在高数课上可以一起专注,在复习的时候互相指导,在活动组织中相互帮助,在领导团队中鼎力支持,在竞选中不问竞争;在挫败时随叫随到,在成功时分享喜悦,在无聊时有说有笑,在幸福时不忘祝福。
上大学至今,我参与的所有团队从来没有遵循过就近原则,这有些不合情理,但我认为也确实是多数团队获得相对成功的法则。有在QQ群中认识的,有因为篮球认识的,有因为选课认识的,也有是朋友介绍朋友认识的,像拼图一样,构成了我的朋友圈子,这个圈子里的大伙儿不会因为彼此的躁动而顾忌什么,更不会因为摩擦而放弃进步,或许行在梦中的我们,只因为眼神而相聚,也更加珍惜彼此的梦。谢谢他们,让我的大学不是草木丛生,而更有君子兰般的淡雅,那份醇香只存于心间。
当然,这种随机碰撞不会都是美好的,会有尴尬,会有窘境。不解释的,才叫从容。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在不同的时间点上,有些改变确实不是偶然的,于是随遇而安。没有无疾而终的传说,只是有些事,有些人,随着经历逐渐淡出,不再那么突出。同样,谢谢这些已然在我的生活中匿迹的人们,那份心灵的成长别人是给不了的。
(二) 性情, 历久弥新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是怎样的朋友? 我是怎样的自己? 我会去哪里?都说7岁时会定下本性,但是我个人觉得人的性格表现出来的一面会随着环境而变化。
总会突然发现,自己懂的不够多,看的书也不够多,接触的人也不够多。感觉自己的内涵也不够,也许是我的心智还没及格。我会乐意有一说一,就事论事,黑白分明,喜怒眉间。于是,我就会怀疑:所谓的心智是什么? 也许自己永远都长不大,融不进灰色归一的社会,可是我终归还是相信了世上会有在一些层面上理解我的人,我也因此觉得自己的圈子多而分离也是一件好事。
是非曲直,不是自己可以定义的,但是我们可以为自己的行为做主。我诚心对待信任的朋友,因为信任是相互的。我来自中国,我崇尚自由信仰,但不会偏激职责,因为误伤很疼。我选择留学,因为我的梦想种在了彼岸,即使不能到达,也要不断追逐。这份属于我的倔犟,不会随着时间消逝,不会被世故周遭改变,即便头破血流,我也会心甘情愿。
时间像流星一样逝去,我会想念——
大一每天兴冲冲地去教室和图书馆占座,和朋友们在操场待到凌晨两点,为了数学分析和大学物理拼命努力,绿萌植树头天晚上回家次日清晨折回良乡,夏天为了祖国荣誉高于一切的游行训练,夏天在LIT通宵数流星;大二上学期跟着五系听课,圣诞节在操场放孔明灯,每逢临时决定回家都有哥们帮忙占座,通宵夜战数学建模,创新项目的超级酱油讨论,夏天在光电基地的忙碌;大三跨年的通宵,大三连续三战GRE;大四的最后冲刺。
四年北理工,学业中我学会了应有的基础知识,以及很多书本之外的哲理;未来路漫漫,无论我行在何处,是否工作,应该都会遵守自己的道德原则,经得起挑战,忍得了寂寞,没有出发的梦想永远是空想,恐惧路上的挑战永远一事无成。感谢北理工这所有底蕴但不缺少生气的学校,给了我天空去飞翔,让我有机会借此踏板,飞得更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