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此心常安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
意译
使自己常常处在闲适的环境中,那么世间的荣辱得失如何能够左右我?使自己的心境经常保持安宁平静,那么世间的是非利害如何能够欺蒙我?
清心智慧
老子主张“无知无欲”,“无为,则无不治”,以实现最符合自然大道的发展规律。世人常把“无为”挂在嘴边,实际上却很难做到。其实,一个人处在忙碌之时,置身功名富贵之中,的确需要静下心来修省一番,闲下身子安逸一下。这时如果能达到佛所谓“六根清净,四大皆空”的境界,就会将人间的荣辱得失、是非利害视同乌有。这样有利于自我调节,防止人陷入功名富贵的迷潭,难以自拔。
以前,有一对父子一起耕作一片土地。收获之时,他们会把粮食、蔬菜装满那老旧的牛车,并运到附近的镇上去卖。但父子两人合作起来并不算顺利,因为两人性格上相似的地方并不多。老人家认为凡事不必着急,年轻人则性子急躁、野心勃勃。
一天清晨,他们又一次运货到镇上去卖。儿子用棍子不停催赶牛车,要牲口走快些。
“放轻松点儿,儿子。”老人说,“这样你会活得久一些。”可儿子坚持要走得快一些,以便卖个好价钱。
快到中午的时候,他们来到一间小屋前面,父亲说要去和屋里的叔叔打招呼。儿子继续催促父亲赶路,但父亲坚持要和好久不见的弟弟聊一会儿。
从叔叔家出来,他们又一次上路了,儿子认为应该走左边近一些的路,但父亲却认为应该走右边有漂亮风景的路。就这样,他们走上了右边的路,儿子却对路边的牧草地、野花和清澈河流视而不见。
最终,他们没能在傍晚前赶到集市,只好在一个漂亮的大花园里过夜。父亲睡得鼾声四起,儿子却毫无睡意,只想着尽快赶路。
第二天,在路上,父亲又不惜浪费时间帮助一位农民将陷入沟中的牛车拉出来。这一切都使儿子气愤异常。他一直认为父亲对看日落、闻花香比赚钱更有兴趣,但父亲总对他说:“放轻松些,你可以活得更久一些。”
到了下午,他们才走到俯视城镇的山上,站在那里,看了好长一段时间。两人都不发一言。终于,儿子把手搭在父亲肩膀上说:“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很多时候,我们就和这个青年一样,在人生中不断地奔跑,忽视身边的风景、忽视身边的亲人和感情,却不肯让自己清闲下来,当回头的时候,却发现生命过程中最美妙的东西已经被我们错过。
生活的乐趣绝不在于不断地奔跑,而在于在身心的安闲中明白自己何时应该奔跑、何时应该放慢脚步。生活中本不该有那么多情绪起伏,只是因为人们把握不住动与静的时机,才会让自己该沉静时犯了躁动和贪婪的毛病。
生活需要一碗酒的浓烈激情,也需要一杯茶的清香宁静。懂得让心身有呼吸的空间,才能把握人生的进退。当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儿沉思时,头脑中却可以想象很多事情。这时我们的思维活动就会集中起来,或者将杂乱无章的思绪从头脑中清除出去,使我们达到心境澄明的境地,那里远离人群、远离利害和荣辱。
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减轻心灵的重负,而且还有助于我们修得一种心灵和智慧的通透,从而保证我们在关键时刻理智地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就是“身常放在闲处”,“心常安在静中”的要旨,这是一种身心修炼,同时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豁达的胸襟和如水随形般的达观境界。
对每个人来说,每天早晨出来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时不时地给自己一点时间沉思,偶尔给自己安排一次放松心情的出游,抑或在休息时和家人朋友聊聊天……这些都是让自己身心闲静的好方法。生活本来可以不那么急促,只是我们太紧张了,忘记了在生活中慢慢品尝幸福的味道,才会让自己被外在的名誉、职位等驱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