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爱哭、常哭、善哭。刘备的哭乃哀兵之术,以示弱博得同情,从而化解危机,以达到某个目的。
刘备招亲到东吴,曾有三哭。
一哭是在甘露寺。吴国太在甘露寺要见刘备,孙权派了300名刀斧手,伏于两廊,准备着若国太不中意刘备,一声号举,两边齐出,将刘备拿下。赵云发现了房内有刀斧手埋伏,告知刘备。刘备立即跪在国太席前,哭而告之:若要杀刘备,就请在此结果了罢。国太不解。刘备说,廊下暗伏刀斧手,不就是为杀我而设的吗?国太大怒,责骂孙权。刘备此哭,以哀兵化险为夷。
二哭是刘备听赵云说曹操起精兵五万要攻荆州时,想回荆州又怕孙夫人不同意,见了夫人后先暗暗垂泪,后又泪如雨下,情深意长,夫人岂能不动心动情。
三哭是在回荆州的路上,前有周瑜的拦截,后有东吴的追兵,前后无路,十分危难。刘备急忙到夫人车前哭拜说,我有心腹之言要对夫人实诉:当初孙权与周瑜同谋,将夫人招嫁刘备,实际上并不是为夫人,而是想把我幽困住而夺荆州;一旦夺了荆州,必杀刘备。我不惧万死而来,是知道夫人有男子的胸襟,必然能爱怜刘备。现在前后都有吴兵,非夫人不能解此祸。如果夫人不能帮我解危,我请死于车前,以报夫人之德。有刘备这番发自肺腑的哭诉,夫人焉可坐而视之,于是喝退吴兵。.
刘备此三哭皆把自己摆在弱者的位置。哀兵之术既可引起众人同情,又能以柔克刚。
刘备在诸葛亮三气周瑜时也哭过一次。刘备夫妇回荆州后,周瑜又派鲁肃讨还荆州,谁知鲁肃话一出口,刘备就掩面大哭,进而哭声不绝,最后是捶胸顿足,放声大哭。诸葛亮趁势向鲁肃诉说了刘备的难处:若取西川,因西川刘璋也是汉朝骨肉,恐被外人唾骂;若不取西川,还了荆州,何处安身,实在是两难,因此我主公才泪出痛肠。请您将此烦恼情节察告吴侯,恳请再缓些时候。鲁肃见刘备如此哀痛,怪可怜的,只得应允。于是,刘备的哀兵之术轻而易举地又让鲁肃白跑了一趟。
示弱是人处于劣势时保存自己、发展自己的有效手段,“示弱”是忍。如果你是生活中的弱者,应当示弱,唯有示弱才能获得大家的同情,从来没见过街上的乞丐雄赳赳、气昂昂,大声吆喝,粗声大气。善哭的刘备,为谋大业,总是把自己摆在弱者的地位上。刘备第三次到卧龙岗时,刘、关、张离孔明的草庐还有半里地,便开始下马步行。当得知孔明午睡未醒时,便在阶下侍立。见了孔明以后,刘备处处像个求教的学生。为请孔明出山,刘备根本不讲皇叔的尊严体面,又哭又跪。刘备的示弱把自己当作一位求医的垂死病人,令诸葛亮极为感动。诸葛亮说:“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
弱者应当示弱,以此保护自己,别人谁也不愿背着欺负弱者的骂名。如果你是强者,仍需示弱。人在强大的时候,你的强大对别人来说是个威胁,在不经意间把别人的眼刺痛刺红了。当鹤立鸡群时,你仍然势单力薄,于是你的优势也就是你的劣势。所以即使你才高八斗、博学出众,也得想法避免麻烦。你一示弱,就会使那些患“红眼病”的人的虚荣心得到一丝满足,嫉妒情绪也会变得轻些、淡些。
如果你是一个潜在的强者,也需示弱。朱元璋还是一个潜在的强者时,来了一个“缓称王”的策略;.刘邦对项羽一忍再忍;陆逊示弱,对关羽毕恭毕敬,最后取了荆州;孙膑遭庞涓嫉恨,性命朝不保夕,一个满腹韬略,能够挑战千军万马的人,甘心装疯卖傻来自污示弱,不然怎么会有日后的马陵道雪耻。倘若不到火候就“出炉”,嫉妒者们就会将你变成“废品”。
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要示弱,既可有效地保护,又能发挥自己的才华。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要谦虚让人。“花要半开,酒要半醉。”示弱是给人生开路,逞强却给自己增加路障,当你志得意满时,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不要把自己看成万里解危难、力挽狂澜的大英雄,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否则你不被别人当靶子打才怪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