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万通新世界广场赚取了大量资金的“万通六君子”胆子越来越大,公司开始涉足许多陌生领域。但是,在公司不断扩张的过程中,“万通六君子”的经营理念发生了严重分歧,尤其是潘石屹与冯仑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最终,“万通六兄弟”不得不选择分道扬镳。
然而,分家涉及各自利益,很容易引起矛盾,万通六兄弟的分家能够和平进行吗?分家后的潘石屹又将何去何从?
坎里那些事儿
万通新世界广场项目完成以后,万通积累了不少发展资金,开始走上快速扩张的道路。他们的第一个举措是收购北京电影制片厂,连当时制片厂的厂长都到万通上了半年班,但是很可惜,这次收购最后以失败告终。到了1995年,万通扩张的触角已经伸进了房地产、通信、服装、商业、信息咨询、银行、保险、证券、航空等多个领域,地盘也扩展到北京、海口、西安、沈阳、武汉、深圳等多个城市。
迅速的扩张给公司带来了诸多问题:业务发展到多个领域、各个地区之后,各地的公司都需要钱,万通的开支一下子大了许多。迅速扩张很快使原来挣的钱所剩无几,确切地说,万通当时已经捉襟见肘。北京万通新世界广场虽然卖得很好,但账上已经没有钱了。
随着收支的不平衡和地区发展差异,几个合伙人在理念上出现了分歧。冯仑回忆当时的情形说:“我们在利益上没有太大的纷争,所有问题的根源全部是经营思想的不同,在于钱往哪里投。你想往东我想往西,大家说不到一块儿去,于是争吵就不可避免。大约有一年时间,大家一开会就吵,几乎天天吵。”
这段时期,潘石屹还抽时间去了一趟欧洲。短暂的欧洲之行,让潘石屹感触良多。他发现,欧洲人越有钱越低调,不像国内有些人挣了钱一定戴金链子、金戒指、名表。另外,欧洲人对历史、对文化的尊重也令他十分钦佩。此时的潘石屹越来越发现,大张旗鼓进行扩张的万通集团其实存在诸多弱点,与自己心中所想的发展道路已经严重偏离。
1994年秋天,“万通六君子”在广西西山开会,这次会议在万通历史上被称为“分裂会议”。表面上看,“万通六君子”的矛盾是因潘石屹和冯仑而起的,简单地说就是,当时的冯仑要扩张、要干事,而管钱的潘石屹却不给钱,矛盾因此变得尖锐起来。而实质上这一冲突的背后,是价值观的问题:冯仑以江湖义气和太极拳事缓则圆的方式聚合众雄的价值观,已经开始与企业的发展出现了某种不平衡。这可以归因于冯仑内心蛰伏不息的英雄主义情愫与商业现实之间的冲突。
此外,从人事的角度上来说,当企业做到一定的规模,大家都太能干,都是老板之才,分歧在所难免。
在这次会议上,双方吵了不下十几次。王功权哭了,冯仑也哭了……无关利益,泪为情洒,就好像一场同甘共苦、坦诚相爱的婚姻,终要忍痛分别。由于已经在大方向和战略上发生了严重冲突,1994年冬天,“万通六君子”最后在上海大厦开了会,确定分手。但是,该如何分配六人的利益才能让大家都接受呢?
虽然六雄之间经营理念存在严重分歧,分开对于大家来说可能是最合适的方式,但是真正离开万通对于潘石屹来说还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潘石屹回忆说:“刚一离开,许多事情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白天我没感觉到太多的痛苦,但是到了晚上,总是不断重复着同样一个梦,梦见许多人在流泪,不让我离开,在不断地喊叫‘我们需要你!’我也不断流泪。等到醒来,枕头上都有不少泪水。”
后来一位心理学家告诉潘石屹,这个梦不是意味着他们需要你,而是你太孤单,你需要他们。由于这个梦的不断困扰,终于有一天,潘石屹心力交瘁,休克在卫生间。潘石屹该如何处理分家后的阵痛呢?
潘石屹的战术
1.江湖方式进入,商人方式退出
分家必然涉及利益纷争,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发生严重分歧,甚至导致原来的兄弟之间翻脸不认人。不过,万通却非常好地处理了这个问题。由于在公司创建之初,“万通六君子”都属于“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的闯荡者,所以,初生的万通引入了中国传统组织模式:水泊梁山的“座有序,利无别”。具体表现为:按先来后到的顺序,职位上以王功权和冯仑为大,但到了股权上,却是六个合伙人平分,加在一起,六人共占万通65%的股权。
在没钱的情况下,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但人力资本在当时是难以量化的。所以,股权上的平均主义成了当时唯一现实的选择。不论这个模式是否足够公平,但是它的好处非常明显:一是产权清晰明了,二是在“聚义”之初就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分家”基础。六雄分家之时,方法就比较简单了,只要留下来的人,用钱购买要离开的兄弟的资产即可。冯仑是老大,在分家的过程里自然是留下来的,他用很富有哲理的话来描述:留下的人拥有的是资产和希望,离开的人拿走的是现金和希望。
1994年年末分家时,由于股权的分配原则清晰,虽然很痛苦,却没有伤及兄弟之间的感情。尽管在股权价值折现的预期上还是出现了一些分歧,但所有人都能够在律师参与下冷静地谈判、算账、折价、签转让协议等,以今观之,其过程亦足称“规范”。冯仑对此很满足,“朴素地说,干了一场,财富有了,友情也还在。没有变成太平天国”。就这样,曾以江湖方式进入的“万通六君子”,最终实现了以商业方式退出的和平分手。
2.让自己的意志和心理变得坚强
分家对于潘石屹的影响非常大,甚至可以用“打击”来形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郁郁寡欢。但是潘石屹很快做出了调整,让自己专注于自己的事业,重新充满斗志。
潘石屹后来说道:“分家之后的一段时间我的确处于身体和精神都极端疲惫的状态,不过回想起来,我也十分感谢这段经历,正是因为这段经历,让自己的心理和意志更加坚强。”在后来的创业道路上,潘石屹还碰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因为曾经经历过分家这样的伤痛,在面对其他困难时,他都能以极强的心理意志予以克服,这也是他能最终取得成功的原因。
3.专注房地产
导致“万通六君子”分家的主要原因其实是他们经营理念之间的差异。由于对经营企业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各自对企业的发展道路的设想各不相同。由于这时的万通已经不像海南刚刚创业时期那样一穷二白,在规模、资金等各方面都有了相当积累。海南时期,大哥冯仑采用万事圆缓、太极通达的方式能够很好地把大家捏到一起,但发展起来的万通,这种人治的手法已经不适应。
万通发展道路的最尖锐分歧产生于潘石屹与冯仑之间。对于规模不断扩大的万通,冯仑认为必须在全国进行扩张投资,才能最大限度地分散公司的经营风险。而潘石屹却认为大量投资一些不熟悉的行业,不但不能为公司带来利润,还会使得公司有限的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使原本可以赢利的项目失去竞争力。
分家之后的潘石屹开始按照自己的理念来发展自己的事业。他认为过度的扩张会带来诸多弊端,于是在自己最熟悉的房地产行业扎了根。专注房地产经营也变成他至今一直坚守的理念。分家之时,潘石屹分到了在北京的一块地,这成为他在京城房地产行业崛起的基石。1995年年底,潘石屹与夫人张欣共同注册了北京红石实业有限公司,正式开启了他个人在房地产行业的征程。
坎外真经
1.分开是为了更好地开始
三国有云: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万通的经历也印证了这句话。一般认为分家会导致削弱企业实力,甚至会使企业走上衰亡道路。但是这种情形并没有在万通发生。相反,万通的“分家”,对国内地产史的编写具有很重要的影响。这一“分”不但没有导致万通衰亡,反而造就了地产界的一大批精英人物,除了冯仑、潘石屹、易小迪等众人皆知外,还产生了一批老板和职业经理人。据潘石屹说,从万通离开的人,不算副总经理,仅董事长、总经理就有36个之多,其中做得比较好的有15个。
2.兄弟情谊永存
在商场中,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出现主创团队分裂的例子有很多。其实不管是什么原因致使曾经一起创业、一起经历风雨、共患难的兄弟朋友解散,都没有必要因此而影响相互之间的情谊。正所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再好的合作都有要面临分开的一天。那些一起创业的兄弟,在各自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走到了一起,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扶持,这是一种最难能可贵的患难之情。
“万通六君子”的分家可以说是比较顺利的,虽然各奔东西,但是相互的情谊并没有因此而破裂。分家之时,冯仑对潘石屹说:“我要借你的名字,骂三个月,因为你离开万通,我得跟万通的员工有个说法,骂完之后我再说你好话。”尽管如此,作为补偿,冯仑允许潘石屹把万通的成功都归到他自己身上,这样有利于潘石屹的再次启程。可见,当时万通兄弟之间的情谊是非常深厚的。分别十年之后,万通六君子依然可以再次聚首,共叙兄弟之情,可见当年的分家并没有破坏相互之间的情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