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早关注互联网的商人之一,在对互联网有相关了解之后,潘石屹深信它将主导人们未来的生活。基于此,他希望自己的建筑能够与互联网实现完美结合。在接触到SOHO概念之后,潘石屹认定这就是他想要的理念。于是,他首次在中国打出了SOHO概念。然而,出师不利,业内同行不认可,受到专家的批评,甚至公司内部员工一时也难以适应。要让SOHO深入人心,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似乎需要经历一个艰辛的历程。
坎里那些事儿
SOHO的英文全称是“Small office Home office”,意即小型办公、居家办公。也可代表一种自由、弹性的新型生活和工作方式,或专指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工作,不受时间、地点和发展空间制约的白领。
潘石屹是中国最早琢磨互联网的一批商人,他对新兴的互联网浪潮十分感兴趣。在他看来,互联网时代到来后,可以用网络的信息传输和流动代替人的传输与流动,人们的工作时间和空间就有了更大的自由,甚至可以实现在家办公。
SOHO概念在20世纪末对于中国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潘石屹对此也是毫无听闻。1999年,潘石屹受邀去美国考察,在考察过程中,他首次接触到了SOHO概念,有一位朋友还向他详细地介绍了SOHO一族的生活状态。朋友看似平淡的介绍却给潘石屹带来了巨大的心灵冲击,这不正与他对于互联网的想法不谋而合吗?
回国后的潘石屹当即决定将SOHO理念确定为自己的发展理念,并将正在进行的现代城项目更名为“SOHO现代城”。1999年年底,一篇名为《SOHO现代城·居家办公·酷.com》的文章见诸报端,潘石屹正式推出SOHO概念。
为了让自己的建筑真正符合SOHO理念的要求,潘石屹开始在产品开发的各个环节跟进创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产品设计的创新。为了适应居家办公、小型办公的要求,以及迎合使用SOHO产品年轻人群的需要,他们在产品设计上做足了工作。潘石屹及夫人张欣挑选了一些年轻的中国设计师,并邀请一些国外著名的设计师进行产品设计。潘石屹要求产品设计要大胆一些、前卫一些、符合SOHO理念。SOHO的建筑被加入诸多艺术元素,五彩缤纷的颜色似乎与北京传统的灰色建筑格格不入,运用的建筑材料也与传统材料大不相同……
这些前卫创新的举动并没有立即获得大家的认同。有业内同行狠批潘石屹建的房子“什么都不是”。在SOHO现代城的建造过程中,曾有几十位建筑专家专门组织研讨会,狠批潘石屹的建筑违反了规范:说落地窗并不实用,同时存在安全隐患,小孩玩耍有掉下去的危险,等等。甚至连公司的内部员工一开始也不太接受SOHO概念,大家怎么读都读不顺,甚至说成“搜狐”。
要让SOHO概念被大家接受似乎并不容易,应该如何做才能让SOHO理念深入人心,并做成公司发展的金字招牌呢?
潘石屹的战术
1.多种方式推广SOHO概念
面对批评和不理解,要消除大家的误解,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大推广力度,让大家对SOHO概念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
为了让公司员工更快地接受SOHO概念,潘石屹要求员工写《SOHO现代城·居家办公·酷.com》的读后感。为了让大家了解自己塑造SOHO品牌的想法和决心,他将公司改名为“SOHO中国有限公司”。
2000年,潘石屹制作了以前卫光头形象出现的SOHO现代城广告,并制作了一本厚达100多页的SOHO现代城楼书,以大量的照片、插图等全方位地介绍SOHO的理念、视觉效果、空间感觉等。
2.让消费者检验产品,使SOHO概念深入人心
一个概念能否得到大家认可的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围绕概念生产的产品能否得到顾客的认可。不管一个概念遭遇多少批判,只要有人最后买账,就说明其是一个符合时代的理念和品牌,是一个值得好好经营的品牌。
SOHO概念推广之后,潘石屹也一度担心这些房子能不能卖出去,不过他的担心是多余的。2000年1月,SOHO现代城开盘认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被认购了百分之七八十,特别是在开盘的前三天,每日的销售额都破亿,一些客户为了能够购买到房子,甚至在深夜就开始排队,场面火爆让人始料不及。如此火爆的场面不仅潘石屹没有想到,就连客户们也没有想到。消费者的认可,让潘石屹对SOHO概念更加充满信心。
坎外真经
1.创新的概念最初总会有争议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个概念在推广之初不被认可是十分正常的现象。面对大家对于SOHO概念的质疑之时,潘石屹曾表示,任何一个创新的产品,都是会有争议的,会在视觉上、观念上对已有的东西造成冲击。
如果面对批判和争议就驻足不前,创新的思想和理念将永远不能被大家接受,社会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需要勇气的,那些敢于创新的人值得钦佩。
2.品牌塑造必须有超前意识
著名营销管理大师菲利浦·科特勒说,品牌的意义在于企业的骄傲与优势,当公司成立后,品牌力就因为服务或品质,形成无形的商业定位。
品牌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无形力量。企业的产品作为品牌实践的载体,是在品牌的引导下设计与开发的。因此,品牌对于整个企业来说具有一种引领导向作用。正因为如此,企业的品牌建设和品牌塑造应该具有超前意识,需要走在现有产品的前列。
品牌塑造需要超前意识,这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更为重要。因为房地产行业的产品是建筑,使用寿命不同于快速消费品,通常长达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如果建筑的品牌理念只是迎合今天人的审美情趣、生活方式,做出来之后很快就要落伍。潘石屹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曾说道:“我们的产品从规划设计、政府的审批到施工装修,最后到交付房子,一般都要三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三年时间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三年之后人们的观念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我们的品牌建设一定要具有超前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