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时运不济,首次上市失利

时运不济,首次上市失利

时间:2023-08-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1年开始,潘石屹为了给股东更多的回报,开始酝酿企业上市的问题。为了顺利实施上市计划,潘石屹开始寻求与高盛集团的合作。2002年10月12日,在长城脚下的公社的开业典礼上,潘石屹首次对外披露了公司的上市计划,并声称公司已经顺利通过了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与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聆讯。

2001年开始,潘石屹为了给股东更多的回报,开始酝酿企业上市的问题。同时,从华尔街走出来的潘石屹夫人张欣,一直对上市情有独钟,对推动公司上市的努力从未停止。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SOHO中国做好了上市的准备工作。

然而,天不遂人愿,就在万事俱备之时,经济环境出现了恶化,潘石屹的上市计划被迫推迟。更为糟糕的是,2003年,中国爆发了全国范围的非典疫情,大陆及香港经济都受到了严重影响,SOHO中国的首次上市就此搁浅。

坎里那些事儿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位得到巩固。2001年12月11日,经过漫长的谈判和努力,中国终于实现了入世的愿望,成为WTO的一员。入世之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其中在资本证券市场上的联系表现得尤为明显。

2001年,经过几年的发展沉淀,SOHO中国实力愈发雄厚,潘石屹也在考虑如何扩大企业的经营,增强企业的实力。这年冬天,潘石屹参与了一次爬长城的活动,期间,公司的一位英国小股东安德鲁向潘石屹和张欣提议,是否考虑去国外上市。这个提议引发了潘石屹与张欣的思考,尤其是张欣,作为曾经的华尔街精英白领,此前就一直在寻求与国际大资本合作。潘石屹当时的考虑是,公司成立多年,规模也越来越大,在这个过程中公司股东不断投入资金,却未得到任何形式的分红。潘石屹希望能够利用上市的机会募集到更多资金,给这些一直支持公司的股东们一些回报。

基于这样的考虑,潘石屹与张欣开始积极筹备推动公司上市。不过,当时中国大陆的金融证券市场还没有全部放开,尤其是证券市场还不成熟,对于企业上市的限制和要求比较严格。大陆企业上市实行指标分配,而这些指标一般都是给国有大中型企业,小企业以及民营企业要获得上市指标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潘石屹不得不把上市的目光投向海外。

为了顺利实施上市计划,潘石屹开始寻求与高盛集团的合作。高盛集团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向全球提供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在与高盛接触和谈判之后,高盛对SOHO中国的上市十分乐观,并以极快的工作效率向SOHO中国出具了初步评估报告,报告第一页赫然写着:“SOHO中国不是一家普通的地产公司。”这让潘石屹怦然心动、如获知音,让他坚定了与高盛集团的合作。在报告中,高盛还提炼了SOHO中国的商业模式,称其是一个注重品牌的公司,与一般的注重土地储备的地产公司截然不同,并对其成功上市信心十足。

讨论到具体的上市事宜,高盛建议SOHO中国在美国上市,并且于2002年10月带领潘石屹的团队到美国进行实地考察,带他们参观了纽约证券交易所。这里的繁忙景象让潘石屹坚定了上市的决心,并决定公司同时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与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上市。2002年10月12日,在长城脚下的公社的开业典礼上,潘石屹首次对外披露了公司的上市计划,并声称公司已经顺利通过了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与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聆讯。

一切都进行得那么顺利,潘石屹甚至已经准备好了为上市庆祝。然而,喜悦就在一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苦苦的等待和无奈,关于上市的不利因素一下子向SOHO中国袭来。

企业上市有一个顺序,在SOHO中国前面的是中国电信。中国电信上市是当时海外上市计划中规模最大的中国企业,中国电信原计划定于2002年7月进行路演,11月在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上市,然而,2002年夏天,美国、中国香港的电信股票跌得一塌糊涂。更为关键的是,原本定于2002年3月之前就要确定的中国电信上市前的改革方案没有得到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批准,而不改革就无法实现上市。不巧的是,中国电信的主承销商摩根斯坦利正好是SOHO中国的副主承销商,基于这样的原因,在中国电信的上市计划受挫之后,原定于2002年11月中下旬进行路演的SOHO中国,到了年关也依然没有任何动静。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SOHO中国的上市计划启动之后,经济大环境却变得越来越糟。2000年开始爆发的“安然事件”在2002年尘埃落定。2002年1月,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宣布将安然公司股票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中除名,并停止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曾经无限辉煌的能源巨擘安然公司完全崩溃。与此同时,在安然事件中涉嫌做假账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2002年10月被美国休斯敦联邦地区法院处以5年内禁止从事业务的处罚。“安然事件”的风波引发了美国股票市场的萧条,美国政府因此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上市的要求变得非常严格。同年,布什政府酝酿发动伊拉克战争,这让当时脆弱的股票市场雪上加霜。

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潘石屹终于拿到了中国证监会的无异议函、香港证监会与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的批复以及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批复。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更为严重的灾难袭来,2003年春天,非典疫情肆虐中国大地。受到非典疫情的影响,所有的房地产交易都停止了,所有的施工也停止了。投资者们也对当时的中国经济抱观望态度,纷纷收紧钱囊。就这样,SOHO中国的上市计划彻底被搁浅。

潘石屹的战术

1.踏实做好“小本”经营

上市受挫之后,潘石屹和张欣在无奈之余不得不冷静下来。当时的经济大环境非常糟糕,在这样的环境下强行上市,并不能给公司带来多少利好,所以,潘石屹果断终止了上市。当媒体得知这一决定时,却普遍猜测潘石屹与高盛在SOHO中国上市的定价问题上有分歧。

尽管上市失败,企业还是要照常运作。潘石屹十分重视公司的现金流问题,所以虽然没有上市,但公司的现金流以及企业项目的预售情况都比较乐观,并没有因此遇到经营上的困难。另一方面,没有上市的限制,潘石屹敏捷、快速、灵活的个性反而发挥得更加突出。潘石屹曾说,小本经营其实也不错。的确,上市可以让企业拥有更大的平台,但是如果实在是没有条件上市,那么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产品、经营好企业现有的资源和项目才是最正确的道路。

2.争取二次上市终获成功

上市搁浅之后,潘石屹曾一度不再关注此事,然而几年之后,他猛然发现曾经和SOHO中国差不多的地产企业都完成了上市。而且,由于房价和地价上涨,那些完成上市的地产企业在与资本市场接轨之后都飞了起来。地产龙头万科在2001年时与SOHO的盈利差不多,但是几年之后,SOHO没有太大变化,而万科却成了千亿市值的企业。

潘石屹深刻地意识到,如果再不改变战略,自己可能就被市场淘汰了,于是公司的上市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2007年1月8日,SOHO中国再次举行了上市启动仪式。基于第一次上市与高盛等的合作,潘石屹再次邀请第一次上市时的整个团队运作上市事宜,原班的律师,原班的会计师,原班的投资银行。

由于市场大环境的变化以及中国资本证券市场的日益成熟,此次的上市比第一次顺利很多。当然,其中也有一些惊险时刻。比如公司上市的路演就极其考验人。SOHO中国上市路演时,潘石屹等将公司的定价确定为6.0~8.3港元之间,但是当时投资者们担心国际上会出现不确定因素,特别是美国次级债的影响,甚至有人判断金融危机可能出现。事实证明,这些投资者的判断是正确的,2008年的确从美国次级债开始爆发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不过,在2007年时,市场形势还是一片大好,虽然有一些质疑和担心,但SOHO中国凭借自身的实力还是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和青睐。而且,当SOHO上市的路演走到第二站时,美联储下调了利率50个基点,这对SOHO的上市发行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终于,在经过整整9个月的奋战之后,2007年10月8日,SOHO中国成功在香港上市,总共募集到128亿港元的资金,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商业地产IPO、亚洲规模第二大的商业地产开发商。

虽然完成了上市的愿望,潘石屹也深知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SOHO中国的强项不是一般地产的囤地,而是其品牌优势,但是SOHO中国的品牌优势主要是在中国大陆,在香港上市,股票的主要投资者都来自大陆之外,而真正了解SOHO中国的大陆客户却买不到SOHO中国的股票,造成了市场与股票的错位。这些问题还需要潘石屹不断去解决。

坎外真经

1.上市的利与弊

当前,上市成为很多企业的奋斗目标,甚至一些企业在不知道何为上市的情况之下,就将上市作为公司的发展目标。有些企业只是觉得这样时髦,上市才能体现企业价值。其实企业上市有门槛,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企业才能上市。同时,上市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利有弊,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慎重选择是否采用上市战略。

上市对企业的利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可以筹集巨额资金促进企业发展,而且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不是一次性的,上市后还可以通过增发股票、发行债券等多种形式再融资;二是利用资本市场可以推动企业实现规范发展,主要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等;三是有利于提高企业品牌价值和社会知名度,这种品牌影响力可以使企业更容易获得订货、技术、人才和信贷等;四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的安全性和抗风险能力,这个能力的主要来源就在于企业更加充裕的资金和更加科学的企业管理。

当然,上市也可能给企业带来相应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上市需要成本和费用,而且这个成本和费用还不小,同时,企业上市之后的维护成本也会增加,比如审计费、广告费等;二是上市可能稀释现有股东的股权,甚至让现有大股东失去控股权,而且一旦操作不当,企业就很有可能被一些金融大鳄窃取;三是上市之后要求企业增加透明度,企业信息的暴露会使公司的一些财务机密等被曝光。

当然,从总体来看,企业上市是利大于弊的。不过,企业还是应该认真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也应该选择好最佳的上市时机,最大化地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潘石屹的两次上市经历其实是企业上市的一个生动典型。第一次上市之所以失败,可以说是上市时机没有成熟,因此推迟上市也许对潘石屹的企业来说并非坏事。

2.资本市场变幻莫测,提升自身实力是关键

很多企业及企业家对上市都有一定的认识误区,普遍的想法是只要企业实现了上市就一定可以为企业募集到足够的资金。上市的确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筹集资金的平台,但是企业能否募集到想要的资金关键还是要看企业自身的实力。很多企业由于自身实力的问题,上市之后不但没有实现筹资的目的,反而导致自身市值的不断下降。

资本市场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政府政策、行业动态、社会民生甚至自然事件都有可能对资本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可以说资本市场是变幻莫测的。企业要实现稳定的发展、给投资者以坚定的信心,关键还是靠企业本身的实力。

如果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营销等各个方面都做得十分踏实,即使遭遇资本市场大环境萧条的冲击,也依然可以赢得投资者的信任。曾经有一个高科技企业自身发展一直不错,为了获得更大的资金支持,选择了上市。上市成功之后,企业的价值一夜之间增加了几倍。这一收获让该企业的所有者目瞪口呆,充分认识到了资本的力量。之前自己辛辛苦苦带领团队奋斗几年时间也不及上市这一瞬间的价值。从此,这位企业家开始钟情于资本的投机与运作,而彻底忽视企业的技术创新与提升。然而,在一场不大的股市动荡之后,该企业就因为自身实力不足而彻底失足。

因此,面对变幻莫测的资本市场,企业寻求发展的根本之道还在于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以不变应万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