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阶持续行动者和天持续行动计划

阶持续行动者和天持续行动计划

时间:2023-08-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1000天的实践基础上,我总结了自己的行动经验,提出了两个主要概念,一个叫“N阶持续行动者”,一个叫“1000天持续行动计划”。二阶行动者:二阶行动者成功完成了100天的持续行动,然后就歇着了。这个阶段的行动者具备一定的持续行动能力与体验,在行动的领域也会有一些积累。由于环境的变化,对三阶持续行动者而言,需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调整策略。

在这1000天的实践基础上,我总结了自己的行动经验,提出了两个主要概念,一个叫“N阶持续行动者”,一个叫“1000天持续行动计划”。希望能给同样在行动路上的你一些不同的视野。

(1)N阶持续行动者

这里我借助了数学里的“底数”和“阶”的概念,提出“N阶持续行动者”的概念。以10为底数,N为幂,10的N次方代表能够持续行动的天数。提出这么一个体系的意义在于,我们能以一个更加宏大全面的格局看到自己在做的事情,一旦格局视野打开,就不太容易得意自满了。

101天=10天(一个周)

102天=100天(三个月)

103天=1000天(三年)

104天=10000天(三十年)

105天=100000天(三百年)

106天=1000000天(三千年)

107天=10000000天(三万年)

……

一阶行动者:一般做一件事情在10天左右就会面临极大的放弃风险,或者干脆直接放弃,这就是一阶行动者。比如有人感到生活不如意,于是晚上下决心第二天要早起,结果坚持两三天就又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了。一阶行动者的瓶颈在于执行力,也就是坚持一周左右就没劲了,而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在行动系统(关于行动系统在第三章会有讨论)方面有诸多漏洞需要修补,就像没有体力的运动员,急需体能训练。

二阶行动者:二阶行动者成功完成了100天的持续行动,然后就歇着了。这个阶段的行动者具备一定的持续行动能力与体验,在行动的领域也会有一些积累。例如著名的100天计划就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

二阶是大众阶,也就是大众乐于讨论和议论的,因为时间不长,只有三个月左右。但是二阶行动者的瓶颈在于学习系统(关于学习系统在第四章会有讨论)和格局,也就是持续坚持100天对于成长而言,其实只是摸到了门边;对于硬技能,100天只能让你入门,如果不续航,马上会回落到原有的模式。

这不是说二阶没起作用,对于一阶的行动者来说,进到二阶是很关键的。但是行动者到了二阶以后,应该马上打开格局,升阶行动,否则就容易停滞不前了。

三阶持续行动者:当我们能把一件事情持续行动到1000天的时候,我们就是三阶持续行动者。我在三阶才把“持续”二字加上,因为就我们的生活而言,时间还是需要长一些,才能见证持续。三阶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也正因为这个阶段足够长,才能真正见证到一些改变和突破。

我们先看一下大学本科教育时间,从入学到大三结束开始找工作,正好三年多;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成果也普遍集中在第三年;职场从业者在第三年左右也会有一个蜕变,才更容易打开新的局面。一个行业往往三年左右会有小的周期波动。所以我们会说,小规划看三年,大规划看五年。

三阶的瓶颈在哪里呢?三阶面临的挑战在于重构和创新。因为当你把一件事情持续做到以“年”为单位,就很容易形成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这就是人们说的“成就你的东西也会限制你”。由于环境的变化,对三阶持续行动者而言,需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调整策略。就像一家公司需要根据市场形势调节自身的战略一样,在三阶持续行动中,行动者也需要根据自身的环境进行调整。同时大家也会注意到,我没有在二阶以下提调整这个要点,这是因为你必须先遵守才能谈自由和灵活。而事情的残酷在于,灵活性往往最容易出现在半途而废的时候,有些人明明是做不到,却说是为了灵活和自由,从而心安理得地放弃。所以生活中你总会看到一些人能为每一次的放弃找到理所当然的理由。

根据定义,我的写作活动持续了1000天,所以我是一个三阶持续行动者,而且是刚刚升阶的新手。

四阶持续行动者:当梳理出一个框架体系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体系行动,因而就会有很多好玩的事情。当N取4的时候,显然意味着到了四阶,四阶是10000天,折合下来差不多30年。

30年是很长的一段时间,我现在还没有到30岁……但是一些俗语大家应该听过,比如“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形容世事变化无常,盛衰交替。由于这个周期足够长,往往会有太多的变数,从而让人感觉变幻莫测。

首先从个人角度看这个问题。我们看大成之人,无不是几十年如一日地持续行动,比如领域内的顶级科学家,或者政坛上闪耀的有影响力的人物,抑或是行业领军人物。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个人的持续行动积累到四阶这个层次,那我们至少可以相信,他有很大可能,会取得一些不凡的成绩(这其实是一个成长问题,在第二章会有讨论)。因为半途而废这个技能我们实在是太熟悉了,人人都会用;相反锲而不舍的精神,倒是稀缺得很。

然而30年的时间虽长,要检验或者见证成果却不太容易。所以我建议每个人都参与到自己的30年发展中,用持续行动为自己谱写篇章,而不是等着其他人来给你规划,也不是为了用自己的生命证明或者质疑什么事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轨迹的制定者,每个人成长的主旋律都在自己手中,要做的事情必须独立承担,任何评价都无法代替我们要面对的事情。

再从社会角度看,也会有类似的情况。我曾经发表过一条微博:

“貌似大概30年,大众的头脑就会被断层式清洗一遍,或者集体性遗忘一些东西,这个从持续行动的角度来看,大概10000天,四阶。”

不管是科技还是社会形态,或者是人们的认知,30年的变迁足以让人们产生完全不同的改变,这有点像代沟问题。比如现在的“互联网原住民”和30年前出生的人,对于信息化的感知是完全不一样的。30年前人们认为的逆天新科技,30年后看来只是稀松平常。同样,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30年,也是这么一个跨度。

那么四阶持续行动者有什么挑战呢?我想到一个点就是“传承”。由于30年是一个断层,对于个人或者机构而言,如何把前人的精神和财富传承下来,是一个关键问题。这里就先不展开论述了。

N还可以继续往下取。比如N取5的时候就是300年,300年几乎超过了所有人的寿命。所以五阶持续行动者,主体已经不是个人了,而是家族、政权或者企业等机构团体。一个家族是否能兴旺繁衍,一个政权能否持续进步,就需要在五阶这个层面下功夫了。

N取6的时候就是3000年,3000年的持续行动主体是文明。文明的延续和演化、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都要在这个层面下功夫。3000年的耶路撒冷见证了犹太人的流浪与变迁,3000年的华夏大地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演化,还有其他人类文明,有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的仍然在这个时代熠熠生辉。

N取7的时候就是30000年,这可以算是人类史了。而这就到了物种层面的持续行动,你可以继续发挥……

由此说来,持续行动的含义之深刻,乃吾辈虽尽一生之力也无法穷尽也。但是当我们建立了一个体系和维度,就像有了一把尺子,可以用自己的心智去丈量,从个体到集体、从微观到宏观、从家族到整个人类文明。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整个世界串联起来,再也不会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事情,有多么了不起。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还是应该在个人的层面上不停地努力,用持续的行动,让自己努力升一阶。

(2)1000天持续行动计划

受100天计划的启发,我借坚持写作1000天的这个契机,发起了一个“1000天持续行动计划”的活动。最简单的想法是,用一个更大的格局和广阔的视野引导我们行动,从而持续稳定地专注打磨自己的核心能力。

结合自己坚持写作1000天的体验与“复盘”分析,我把1000天持续行动分成三个阶段:初始开局,中盘持续,突破创新。这三个阶段大致以300天为一个槛,即一年左右的时间。我结合自己的行动体会,讲一下各个阶段的特点。

第1阶段:初始开局阶段(0~300天)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厘清当前的处境。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内心世界的国王,站在领土的最高处,俯瞰全景,知道哪里是高山平原,哪里是河流沙漠,哪里是沼泽岩层。每个人的成长体系都要构建在这块土地上并且只能构建在这块土地上。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对领土进行相对完备的地理信息勘察,搞清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结构。如果要建高楼,必须把地基打在坚硬的岩层里,而且要知道,哪里的岩层最坚硬。一旦我们了解了自己的现状,就不会盲目自大,也不容易妄自菲薄。

这个阶段,每个人的特性会全面暴露。我们会发现自己有那么多不懂的东西,越深入就会发现越多不懂,内心一片灰暗;然后就想偷懒,想放水,想交差,甚至还会产生退缩的念头,感觉这样做没有意义,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图的是什么……

第2阶段:中盘持续阶段(300~600天)

在初始阶段完成基本的整理后,中盘持续阶段开始基于结构构建。在第一阶段你会感受到“我要做的”和“我能做的”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正是通过第二阶段的重点建设来缩短。

这里采用的是朴素逻辑,缺什么补什么,有困难解决困难,直接硬上,用时间换空间,用耐心换进步。同时,我们要抵御“放弃”的诱惑。因为中盘是长跑,有时候你会感到无趣,但是拼的就是坚持。

同时,在初始阶段基本稳定后,可以开始加载任务。是否加载的判断标准:在原有任务能保持每天做到位并有所进步的基础上,仍然有足够多的心智和力量完成更多的任务;同时,从原有任务中找到了乐趣,可以自然持续、不用刻意说服自己去做,这样就可以加载新任务。

第3阶段:突破创新阶段(600~1000天)

这个阶段主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如果你能解决这三个问题,相当于重塑了自己。

首先,路径依赖的问题。前600天持续行动会形成固定的模式,本阶段要跳出来审视已有模式。对于好的要保留,不好的要注意控制和改进。

其次,思维惯性的问题。大环境在改变,我们需要根据新的环境做出改变;同时,格局和形势也会改变,需要为未来做新规划。

最后,自我摧毁的问题。当我们变得更好,而潜意识没有接受的时候,我们就会搞砸计划,回到原来的自己。这个趋向需要注意。

在1000天的持续行动中,以上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错。于是有人放弃,然后又回到了过去。只有持续下来,我们才能看到明天的曙光。

限于篇幅,我无法给出上述每个阶段我个人的案例。除非你自己也做一些事情,否则很难体会第二阶段以后谈论的话题。下面我配了一个示意图,代表了我们的成长曲线,大家感受一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