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有一些做技术的人问我,英语怎么学?听说怎么练?看英文论文怎样才能反应快一点?一般来说,类似的问题我都推荐看文章,但是鉴于我也算是IT行业的苦难兄弟,于是结合自己的实践给了他们一个可以上手的建议。但对方的反应常常是毫不犹豫地否定:“啊,这个方法应该不行,不太适合我。”
哭笑不得的体验,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种场景极其频繁地发生在某一些特定类型的群体身上。其实我倒不是特别在意,因为“恶人自有恶人磨”嘛,好不好还要看效果。重要的是,我从这个现象中看到了什么。
如果我想要进入新领域或者不擅长的领域,我应该怎么做?
鄙人以为,我们应该摒弃这样一种心态,就是我比其他人聪明。这种心态在新入行者身上尤其常见,特别是带有互联网气味的从业者身上。互联网不是战无不胜的思想,但是却可以让你浮躁到飞上天。
摒弃这种心态是什么含义?那就是相信规律的指引,相信前人积累的经验,相信你看到的现象后面都可能蕴含着经过多轮筛选的努力。如果你真要做创新,也是在真正沉下心之后,再推动创新。而不是乍一看,这个不行,那个不对。于是突然生出一种优越感,你看这帮人也就如此。他们下水创业后才发现一个个全死掉了,最后在报纸上刊登的成功事迹全然没有他们。
所以有新人爱提建议,虽然这个出发点极好,但是事实往往却不是那样。经常有很多刚刚进我们的群的人,都还没有了解我们的玩法,就开始建议改造我们的群了,比如说用英文发言……突然想到一个例子,有一位名校毕业的研究生,进华为一段时间后,向任正非写了一封企业发展万言书,然而,他得到任正非的批示却是:“假如此人没有精神病,建议开除。”
人学得越多越容易满,不是脑子满,而是心满。进入新领域或者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如果还是那样不知天高地厚,就不会有得到提升的可能。
后来,我向我咨询的技术人员说,如果我跟你学机器学习,你一机器学习方向的博士,你说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你学得好,花的时间比我多,是强者胜者,我就听话,照做就行。以此类比,你要问我英语,我行动量比你大,进的坑比你多,你也别发挥,照着学就行。他似乎终于明白了……
那你要问,要是坑了我怎么办?这是被害妄想症吧,坑你我图啥……比你走在前面的人通常是没有工夫搭理你的……
不要以为其他人是傻瓜,我更宁愿这么想:比我结果好的人通常比我更聪明。
(本文文章编号385,首发于2015年1月20日,首次修订于2017年2月1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