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盒与白盒,是计算机软件测试里两个常见概念。
直白地解释一下,黑盒就是,你使用一项功能,会用但是不知道怎么实现的,原理如何。你把它看成盒子,里面对你而言不可见,用黑色表示。白盒是相对于黑盒而言,你知道功能的原理、逻辑和流程,内部对于你可见,用白色表示。
黑盒与白盒,蕴含了一个潜在的假设:不同领域的知识,是分层次的,也是可抽象的。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研究对象,这些研究对象的构建,往往依赖于其他领域,于是可以层层叠加。
比如说自然科学,有的人研究的是原子及以下的层面,这个时候电子波动方程可能是关注的对象;有的人研究的是分子的层面,那么他就会关注原子以上及原子组成的分子甚至更高的层面。二者可能会有交织,但是侧重点会不一样。
再比如,通信网和互联网也是两个层面。通信行业更多关注的是,如果要从A到B构建出一条稳定的链路,应该怎样把信号持续地传输过去,也就是关注你怎么才能无缝上网,带宽够用;互联网行业的关注点往往在于,假设A和B是通的,可以做些什么服务,带来用户并形成生态,比如刷微博、聊QQ。通信行业的人的安全感在两个点能不能连接上,而互联网人的安全感会默认你是能上网的,重要的是你的注意力在不在他们的产品上。
这其实就是黑盒与白盒了。我们在生活中用到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各种产品,就是在以黑盒形式享受前人工作的成果。我敲击键盘后在屏幕上显示字母,电脑在此期间会发生许许多多变化,但是对于使用者而言,是不需要关心的。
在学习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哪些是黑盒,哪些是白盒。黑盒就是你能应用但是未必了解原理,白盒就是你不仅会用,而且知道是怎么回事。
现代社会知识爆炸,每个领域都在蓬勃发展,对我们很多学习者而言,如果都追求白盒,自然会有难度;但是对于你所在的领域,掌握的知识,应该是白盒越多越好。
我们对于黑盒的理解是自上而下的,而对于白盒的理解其实是自下而上的。自上而下的意思就是,我们站在黑盒之上,通过黑盒的抽象从而了解其他事情。而白盒是自下而上的,因此我们需要从头开始去构建出逻辑。
这也就是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含义了。如果要学习领域内的知识,具体到一门课,应该跟着教材或者老师讲解的思路,一步一步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把自己投身到课本所描绘的场景里,回到前人在那个时候面对知识的景象中。至于面对的具体实际问题,去思考一下,如果是你,应该怎么做。
学习过程中会有一个我称为“单向函数”的过程,正着看难,反着看简单。也就是一个问题在你想明白找到解决方案之前,对你来说是很难的,因为你往往陷入其中,信息缺失,不得要领;而假使你通过各种手段找到了问题的解,那么去验证这个解,或者回头看,发现往往是一个很容易的过程。(参见第一章《成长总有“更优”的解法》)
而这个很难的过程就是构建白盒的过程。你需要把白盒里面的所有逻辑自己走通。而正因为你走通了,有了参与和投入,才能获得全面的体验与认知,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收获才是扎实的、牢固的、累积性的,才能印象深刻。
在计算机领域中,如果你去看许多国外的经典著作,会发现其实很多就是按照这个风格来讲解的。你在一开始阅读这些材料,感觉很简单,于是轻松跳过了,但是这些往往是最基础的部分,最终决定你能走多远。
然而我们很容易浮躁图快,想尽快学习,于是只想看结论,认为这是干货。这是在应该采用白盒策略的情况下,采用了黑盒策略。
结论都会带有前提和假设,如果忽略这些光记一个结论,无异于刻舟求剑。从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结论不重要,从假设出发得到结论的分析过程更有价值。这个过程便是白盒策略所能体现的。当严谨的分析,恰当的关联,一致的推理,和准确的计算连接在一起,才有可能取得许多重大的突破。
就像在中学时代做题一样,如果每一道题目想都不想,马上看着答案做,整个过程你会非常省力,你觉得什么都不难,但是却未必会有很大的提高。一学就会,一考就错。学习的过程就像寻宝一样,而其中最大的价值未必在于你找到了那个宝贝,而是在你寻找的过程中,在你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你设法突破心理障碍的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才是可以迁移的财富。
宝贝以各种形式存在,每次可能都是新的,通过白盒策略习得的技能,能让我们在新场景下有见招拆招的本事。我们中学甚至本科所学习的都是低难度的模拟演练,给你的问题前人已经找到答案了,只是让你再走一遍白盒过程,看能不能重现一下。重现得好的可以上清华、北大,这些其实是优秀学生的核心能力。
做出题目所获得的喜悦,也只能算小快感。在科研领域面对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搞定后带来的快感,往往更强烈。这也是你会看到很多顶级的聪明人去做学术的原因。我想大概世间没有什么东西,能比搞定一个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产生最大的效应来得开心了。
但是你想想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多少年的学习?需要积累多少白盒的模拟实战?
所以对于学习者而言,多做白盒,厘清原理,摸透规律。当然,如果你的志向不在学术界,可以在你学成之后寻求变现,再对他人做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黑盒,也是不错的选择。
(本篇文章编号525,首发于2015年6月11日,修订于2016年12月9日,二次修订于2017年2月1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