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身陷深度纠结和拖延的你看到这个标题一定是迫不及待地想要读,希望能得到什么秘籍,就像喝了一剂汤药以后,所有的纠结症和拖延症都立即消失了。
吃点灵丹妙药然后马上具有某种能力,可能是我们内心深藏的美好愿望,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分不清愿望和现实之间的区别,也看不到填补愿望和现实之间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就像看了几部韩剧就真切地以为自己必须有那样帅而且又有钱的男人来呵护自己,而自己每天照着镜子看全身那些赘肉与日渐变小的衣服,却没有半点意愿去挥汗如雨虐一虐动一动。
这种投入与索取的不对等就逐渐演化成一种矫情病,具体的症状就是对于自己身陷的某种困境,一方面觉得深陷于此是受害者,另一方面觉得无所谓,因为看上去还是挺不错的,感觉自己的日子照样过得差不离。反而,更愿意去谈论怎样怎样,而不是去做什么,于是谈论某个话题就变成了一种主流。战胜的感觉来自嘴瘾,突破现状来源于抱团交流。但是时间过去了也没见什么起色,只是合理化的程度、找理由的能力越来越强了。
拖延就是这么一种现状。这是一种放大的矫情,其实我们或多或少会有一种内心的惰性,只要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驾驭就好了,知道要干什么就能够让自己干什么。
但是现在拖延被当成一种现象被广泛地大肆研究,企图通过一本书的阅读,企图通过理论层面让自己的知晓来触发意识,企图上一堂课来触发改变,这就像用形成困境的原因去解决困境,只会陷入更大的困境。
所以,把拖延症当成一个敌人来与之对抗,甚至见面问你,你有拖延症吗?你是什么时候治好的?这无异于在精神病院问对方,你有神经病吗?拖延这种毛病是和惰性绑定在一起的,也就像一个哭闹的小孩,你越给他注意力,他越来劲、越折腾、越嚣张。因为你的主线已经被带跑了,当你的主线没有了,你就基本上是被“拖”着走的,无任何主动性而言。
与拖延相反的就是行动,所以干掉拖延的只有行动,而且这是一个自循环的过程。就是拖延的人没有行动力,而解决拖延就需要有行动力,而没行动力的人做事就会加重拖延。大家看看我们在时间和金钱方面是不是也是同样的?没钱的人因为没钱,因此他的行动都是按照省钱少花钱来做的,而不是按照增值的最大方向行动,而这样的决策会进一步恶化这个处境。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强调付费意识,因为一种意识引导的行动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行为,从而带来不一样的结果。而摆脱拖延困境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行动。所以尽管我在开篇说了没有一剂汤药能够让你马上具备某种能力,但是下面这句话如果你能做到并且执行到位,你基本上能解决绝大部分的拖延情况。
我的这一句话是:
五分钟能做完的事情马上就去做;五分钟做不完的马上先做一点点。
好了,我知道你看到这句话又开始用你那强大但是无用的理论体系开始分析,然后得出一堆疑问,说这样不合适吧,如果这样那样该怎么办……这就是让你一直不得解放的原因了。你这理论体系再强大,也没有让你走出你自认为的拖延困境啊,那你还守着那一堆华丽臃肿但是无用的分析做什么呢?用同样的方法做一样的事情,但是却期待得到不同的结果,那是神经病。
所以对于拖延,以后减少对这个词的使用,更不要说什么战胜拖延了,那是一个不存在的敌人,你能战胜自己的影子吗?对于拖延,你要做的就是赶紧去执行,马上开始行动,少一些矫情和纠结,五分钟能做完的事情马上就去做;五分钟做不完的马上先做一点点。
就是这句话,就是这么简单粗暴。简单粗暴不矫情,强力执行少纠结。
我最喜欢这样了!
最后我要再补两刀:
有人会说个体差异的问题,说我的拖延是特殊的拖延、优雅的拖延、精美的拖延、长得好看的拖延,不适合这个。这个问题就像“你和我讲法律,我和你耍流氓”的问题一样。我相信这是规律,我愿意遵循规律的引导,规律的普适性是屏蔽个体差异的。大家想想重力,你会觉得自己因为脸长得好看,就算拥有能够吸引蝴蝶的那种好看,在你作死不好好走路的时候就不会摔跤吗?有可能哦,你去试试。
还有人会说我什么时候才能彻底干掉拖延啊。我在前文说过,这是和惰性相关的,惰性是基因里的一部分,不要对抗,不要想当然。你花费毕生的积蓄买下的房子也才只有七十年产权,而不是保你代代世袭呢,你觉得自己能从基因里消除惰性吗?接纳这一部分的存在,接手这部分的运行,最后追求自如驾驭,与狼共舞才显英雄本色。
(本文文章编号511,首发于2015年5月28日,修订于2017年2月2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