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南方周末报社《笔记本篇》《相机篇》《鞋篇》
篇名:笔记本篇
广告语:告诉您一个事实,以及事实背后的事实。
篇名:相机篇
广告语:把视角抬高一些,看清我们所处的时代。
篇名:鞋篇
广告语:您双眼的力量,让我们的双脚不断前行。
本篇选自《IAI中国广告作品年鉴·2005》第465页
获第五届“IAI年鉴奖”铜奖,学术肯定奖
广告公司:壹捌零广告(大连)有限公司
创意说明
原点也是永恒的驱动源。这套创意用新闻人的本质印证新闻作品的本质,用新闻人的理想印证新闻作品的理想。一双奔波的鞋、一个用过的笔记本、一台照相机,每件物品都充满了新闻人的追求,使这套创意充满了社会精神和高贵的人文光辉。写实的表现手法,有效深化了20年的品牌资产,树立起《南方周末》有责任感、追求人文精神的品牌形象。
创意过程
《南方周末》创刊20周年。我们正是在这个成熟的时刻,受托进行全国性的广告推广。
20年,太多精神的结语,太多情感的积蓄,太多优秀的报业人,太多国内外媒体的盛赞……怎样从精神迷雾中跳出,表现出《南方周末》的深度形象呢?沿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回归到广告的原始角度,不断追问自己一些最基本的问题。
《南方周末》是什么产品?一份报纸;一份严肃类周报。
谁生产了《南方周末》?南方报业集团。准确地说应该是《南方周末》的记者。
《南方周末》的独特利益点是什么?深度;让读者可以更深入看到我们的社会……
一对很普通的词语组合,“读者—记者”,在那些看似枯燥的问题中,从纸面上跃出生动的表情来。让我清晰地看到了《南方周末》这座精神桥梁的两个重要支点。
《南方周末》20年来的精神积累,正是源于一批批优秀记者的镜头和笔墨,是他们完成了几个时代中事件的记录与精神的原创。正是记者随身使用的最普通的物品:一本破旧的采访日记、一部刚刚使用过的相机、一双沾满泥泞的鞋,承载着《南方周末》的精神与力量。
通过采访日记,我们看到的是《南方周末》对事实一如既往的追寻;通过相机,我们看到了《南方周末》独有的时代视角;通过一双鞋,我们体会到的是《南方周末》不断前行的力量。
专家点评
莫康孙:就像读报,这也是一套需要阅读的作品。它以很深沉的文字与美术手法,通过类似真实故事的讲述来传达《南方周末》的宗旨。阅读这个系列,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似乎有一点喘不过气的感觉。报纸广告的调性,就如同报纸本身的味道,会吸引欣赏它味道的读者。如果沉重正是它追求的,我想它也能很好地吸引目标受众的眼球。另外,读者总是奢求比作者的文字更生动的故事,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好的文案那么难做。
小组评议
给《南方周末》这样一份有深度的媒体做广告,广告人也需要站到一个高度。广告通过对媒体精神的剖析,巧妙提取了具有象征意义的表现元素,诠释出媒体的人文精神。这样的广告,是广告中的《南方周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