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华为副总裁张建国戏称华为的轮岗制为“屁股决定脑袋”,任正非认为:职务变动有利于公司管理技巧的传播,形成均衡发展,同时有利于优秀干部快速成长。
最初提出岗位轮换的是前华为副总裁李一男,他当时给任正非写了一个报告,建议高层领导一年一换,这样不容易形成个人权利圈,造成公司发展整体不平衡。该建议得到了任正非的认可,并立即在华为推广开来。华为公司明确规定,为干部提供机会,创造能担当重任的条件,高中级干部必须强制轮换。
随着公司的发展,华为的岗位轮换制日益成熟起来,它发挥了三种作用:(1)促使员工掌握多种技能,以适应环境的变化;(2)帮助员工顺利完成职业生涯中必须经历的职业路径;(3)避免员工因在同一岗位所处时间太长,导致官僚主义等弊病丛生。现在,华为的人事管理中引入了竞争和选择机制,形成了内部劳动力市场,通过岗位调换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潜力的激活,促进了人才的合理流动。
张爱东是受益于岗位轮换制的华为员工的典型。1996年从浙江大学到深圳的张爱东成为华为公司(也是深圳市)培养的第一批博士后。当时的研究课题是虚拟现实,但是他很快发现在华为公司做这个课题还不现实。一个月后,他开始研究H产品急需的T120协议,成为一个开发经理。
1998年,中研总部对H产品线进行了一次大调整,张爱东开始负责软件工作。当时,他所在的软件开发团队开始了一个月的“软件攻关集中营”生活。他们切断NOTES系统,切断电话线,与外界断绝联系,学习建立软件版本库并进行版本控制。他们首创提出了“虚拟MCU”、“虚拟终端”等大网组建思想,并一一付诸实施,解决了福建、云南等地的组网问题。
1998年7月,张爱东接任产品经理,开始了扭转市场形势和开发新型产品的征程,但华为最终在H产品上失败了。华为人有一个传统:项目可以失败,但人不能失败。从一线战场上败下来后,迎接他的是公司含意深远的培养。从1999年5月至9月,张爱东在研发特别工作小组做技术任职资格工作,制定并推广工程师级别标准,从中锻炼了工作方法,亲身体验到哈佛MBA教程中“权力与影响”的区别。1999年9月至12月,他被派到浙江做货款回收工作。在货款回收支援工作中磨炼了意志,重拾了自信。从催款的战场上回来后,他又立即投入到新一轮的会战中———到X预研项目组。从产品线的摸爬滚打到更高层次的研究开发,张爱东的个人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岗位轮换上,执行副总裁毛生江的职业经历很具有代表性。从1992年进入华为,到2000年升任执行副总裁,8年时间,他的工作岗位横跨了8个部门,职位也随之高高低低的变动了8次:1992年12月任项目组经理;1993年5月任开发部副经理、副总工程师;1993年11月任生产部总经理;1995年11月调任市场部代总裁;1996年5月,任终端事业部总经理;1997年1月任“华为通信”副总裁;1998年7月任山东代表处代表、山东华为总经理;2000年1月,被任命为公司执行副总裁。
上海交通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颜世富教授说:“人像动物一样具有喜新厌旧的本能,任何工作,干的时间一长,就可能感到厌倦、无聊。企业有意识地安排职工轮换做不同的工作,可以给员工带来工作的新鲜感,新奇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可以让员工取得多种技能,同时也挖掘了各职位最合适的人才。”
狼总是对自己周围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它们竖起灵敏的耳朵,倾听自然界的每一种声音,自然界中每一种了无生机的物品,都有可能成为它们的玩具,也许是一根驯鹿的骨头,也许是一只鹿角、一块野牛皮、一颗小松果,甚至是露营者遗留的登山背包,以及里头所包含的各种物品。当然,他们不只是单纯的好奇,通过观察,它们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储备更多应对困境的能力。
华为的轮岗制,迎合了员工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克服了职业倦怠,使人力资本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华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实行轮换制度时,要注意:
1.在实施之前应建立完整的各项职位的岗位说明书以及作业流程书。
2.有些工作性质完全不同的职位是无法轮换的,如人事、财务人员调到技术开发部门,这是行不通的。
3.有的职位过于敏感或有高度机密性,也不适合经常调动。
4.调动之前要征求员工意见,对于不愿意换岗位的员工也不要勉强,否则一旦调动他就辞职,公司反而要损失人才。
5.推行岗位轮换制的出发点是企业的长远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