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有市场为零是最佳选择
(1)追逐现有市场难以成功打造品牌
在追逐现有市场的过程之中,要想打造新的品牌是很难成功的。在一个较为成熟的现有市场之中,随着各种各样不同企业、产品的出现,其生产链已经趋于完善,市场内的各种要素已接近饱和。一个新生企业若选择进入这样一个市场,其勇气虽然可嘉,实则以卵击石,枉费人力、物力和财力。且不谈成熟市场中必然会被少数知名企业占据大量市场份额,新生企业在进行定位包装时可供选择的角度也越来越少,无法实现差异化,可以说毫无竞争优势。
反之,企业若是选择一个全新的市场,即在现有市场为零的情况下“大展拳脚”,意味着企业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处于没有竞争的局面。对于一个新生企业来说,有充足的时间站稳脚跟,在一片新天地中开疆辟土、任我驰骋。
(2)如何评估新品类的发展潜力
在对某一新品类进行评估时,我们通常用以下三个标准进行考量:
1)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趋势。首要标准便是“顺势而为”,所谓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是指做事要顺应潮流,不要逆势而行。放在推出新品类这件事上,也就是应当顺应消费市场的大环境,遵循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普遍规律。例如,现在的消费者普遍关注身体健康,注重保养,新品类便要尽量迎合消费者的这种需求,并将“健康”这一关键词渗透到新品类的方方面面。
2)是否具有认知基础。具有认知基础简单来说就是让消费者一看就明白。品类虽然是新的,但其特性原本就存在于广大消费者的认知范围之内,能够迅速被消费者理解和接纳,同时又能够给消费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3)是否存在可以转化的老品类。转化老品类是一个相当聪明的办法。同样是利用了消费者已有的认知基础,让新品类与已有的老品类建立正向关联或者是反向关联,其关联程度也有强关联和弱关联之分。
2.新概念不等于新品类
很多看似崭新的概念或创意都是经不起推敲的,表现在毫无心智基础或者违背消费者的已有认知,这些企业和产品在进入市场之时已经注定了其退市的悲惨结局。因此,值得强调的是,新的品类必须符合消费者的心智认知基础或特点,不能一味求“新”,甚至标新立异,最终适得其反。
(1)切忌与消费者既有生活习惯冲突,造成消费障碍
品类创新中,品类分化是被公认的一种方式,有的时候是通过技术革新,不断细分需求;有时则仅仅只需改变产品的外在形态、使用方式,达到改变消费场所、消费方式的目的,从而形成新品类。
众所周知,香飘飘将珍珠奶茶从街边小店搬进了工厂、放上了生产线,一年卖出7亿多杯。进一步思考,在某种情况下,这种改变如果与人们多年来既有的生活习惯发生冲突,反而会造成消费障碍,起到相反的效果。热干面是武汉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代名词,一张靓丽、亲民的城市名片。武汉人无论是“过早”还是宵夜,都喜欢在街头巷尾排个队“来一碗”,筋道的碱面烫过开水,浇上芝麻酱,撒上萝卜丁、葱花,喜欢醋的也来两滴,热气腾腾的,冒着老汉口的味道……但近年有商家将武汉热干面搬进了工厂,做成了方便热干面,虽然简便易携带,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武汉文化的传播,却终究是少了那个味儿,始终得不到消费者,特别是武汉消费者的认可。
(2)借力消费者的既有认知
在构建品类价值时,必须深刻分析消费者对即将推出品类的认知基础,而不应该去挑战他们长期固有的“心智防御体系”,也就是一些最为基本的固有认知。大部分消费者不会主动去探寻“真相”,他们只会按照自己的既有认知和常识来解读自己认为的“真相”。事实上,品类创新不是站在产品的角度,强行挖掘出某个新概念而形成新品类,然后强行推销给消费者,而是借力消费者的既有认知,顺水推舟地让消费者接受新品类。
3.警惕品类杀手
当潜在的新品类被纳入既有品类时,获得胜利的一定是现有品类的市场领导者。尽管百威不是淡啤新品类的开创者,但百威淡啤现在是淡啤品类的第一品牌;康师傅也不是酸梅汤品类的开创者,但目前也成为第一品牌。
如果领导者想扼杀一个正在崛起的品类,只要尽快拓展品类、覆盖新品类就可以了。因此,对于一个“新手”来说,时刻站在领导者一边才能存活,才是最为正确的成功之道。
4.过度分化
品类分化是必然的,但企业也必须根据消费者认知和市场竞争状况适时进行创新,不能一味追求分化,造成分化过度。
过度分化会带来不利影响。一方面,过度分化会使新品类面临漫长的成长时间,增加成功的难度,让企业难以维持;另一方面,过度分化导致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无法集中、聚焦,因而很难占据最具价值的市场以实现盈利。
5.陷入中间地带
陷入中间地带即品类没有倾向性,没有鲜明的价值主张,两头不靠。正如你是想煮粥还是想蒸饭,所需的水量是不同的,水和米的比例也是不同的,若一开始便没有明确到底是“粥”还是“饭”,那么后续工作就都无法切中要害,最终打造出的品类两头不靠,这便是一次失败的品类化过程。
6.寻找关键对立点
从领导品牌身上可以找到很多对立面,但其中多数属于战术性对立面,只有极少数才能被称作是战略性对立面。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可口可乐身上可以找到无数个对立面:可口可乐口味单一,更多口味则成为对立面;可口可乐价格高,所以推出低价可乐,这也正是百事可乐最初的策略……此外,还可以从外在形象、目标人群等等很多方面寻找对立面。但这些大多属于战术性弱点,是容易被迅速弥补的。
实际上,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可口可乐的品牌核心认知和价值所在,“传统”正是可口可乐无法弥补的战略性缺陷。当可口可乐试图在此方面进行弥补的时候,则意味着它在战略上放弃了自身最为核心的竞争优势,而陷入了竞争对手创造的不利局面之中,难以全身而退,这也正是今天可口可乐在与百事可乐的竞争中日益被动的根源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