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小时长谈,周光平终登旗舰

小时长谈,周光平终登旗舰

时间:2023-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刘德的加入,小米团队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几天后,周光平也正式确定,正在外地出差的雷军收到林斌的电话:“周博士同意了!”至此,雷军的小米创始人拼图,终于完成了。回过头来看,不仅仅是周光平和雷军,几乎小米所有的创始人都是怀着某种失落感或者危机感

随着刘德的加入,小米团队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做手机系统的人,有了;做手机软件的人,有了;设计手机的人,也有了;现在唯独缺少的就是一个能把手机做出来的人。

在软件领域,不管是雷军还是林斌都有着广泛的人脉基础,可在硬件领域,别说是人脉,连名气都大打折扣。而为了能够尽快找到合适的人选,雷军也不得不开始采用人海战术,花费三个月的时间面试了超过100名手机硬件方面的人才,可结果依旧不尽如人意。

雷军说:“很多人跟我讲创业公司招人困难所以业务搞不起来,我认为这就是借口。其实那是你作为老板还不够努力。”为了找到一名合适的人选,雷军使出了浑身解数。最夸张的一次是,他和一个理想人选7天时间里进行了5次长达10个小时的面谈,可惜的是依旧没能达成共识。

得知雷军在寻找硬件方面的人才时,朋友向他介绍了周光平博士。但就像当初洪锋向他推荐刘德时一样,雷军并不认为周光平博士对小米而言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周光平博士是一位科学家式的人物。1995年开始,就在摩托罗拉工作,一直担任美国摩托罗拉手机总部核心设计组核心专家一职。2001年正式调入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任总工程师,后被任命为研发部高级总监,全面负责北京研发中心硬件部技术及管理事务。参与了多款摩托罗拉手机的设计。摩托罗拉最畅销的“明”系列,就是由周光平任硬件研发负责人兼总工程师时研发生产的。

同时,周光平还担任摩托罗拉全球顾问委员、手机部大众化区专利委员会主席等职位,被摩托罗拉总部授予杰出发明家称号并获金卡员工待遇。他建立了自动测试台,开发了GSM性能标准自动测试软件,测试功能堪比德国FTA测试中心的自动测试软件。周光平还领导完成了北京研发中心蓝牙设计测试台(包括硬件和软件)、音频测试环境实验室以及电磁场无声测试室的建立。

2009年,周光平加入了戴尔,担任戴尔星耀无线产品开发副总裁一职,全面负责戴尔全球手机研发和生产的各个环节,其工作范围涵盖产品概念、产品定义、市场定位、可行性研究、设计审查、工厂样机生产、可靠性及质量认证、量产前测试试用、上市产品合格认证、批量生产及售后服务。

周光平无疑是一位优秀的工程师,对于小米而言,也无疑是最佳的人选,然而屡战屡败的雷军想不出自己能够用什么去打动他。而且,雷军也想不出加入戴尔不满一年、已经55岁的周光平,有什么出来创业的必要。

但凡事贵在尝试,如果试都不试就把选项否定了,并不是雷军的作风。何况MIUI系统先声夺人地打开了良好的局面,但手机最关键的地方还是在于硬件。小米手机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硬件方面的人才如果不能及时到位,这个台风口就被别人占去了。因此,雷军感觉,即使最终周光平不能加入小米,与他的一番交流也一定会让小米受益良多。

在创业伙伴的寻找上,雷军更倾向于找一些年轻的合作伙伴。然而,在2010年9月一个周五的晚上,雷军又一次面试毫无结果,还是找不到合适的能够负责小米手机硬件的人选。一次又一次的拒绝让雷军几乎绝望了。林斌一边在名单上勾划名字,一边说:“要不,试试看周博士吧。”

虽然雷军判断,这个55岁的博士,刚刚加入戴尔的资深工程师,肯定是不会出来创业的,因为这样年纪的人很少有愿意出来创业的,但他还是在周六打电话约了周博士。周光平在接到雷军的电话时,也和雷军一样,抱着一个谈谈没什么坏处的态度接受了邀请。

见面的时间定在周一,时间约定在了两个小时。就是这样一次看似没什么希望的会面,却给了雷军一个巨大的惊喜,也给周光平带来了一次人生的转折点。

周一中午12点,周博士赴约到雷军的办公室去聊天,按照计划,他们准备了两个小时,可谁承想,两人一见面居然都觉得相见恨晚,越聊越投缘,话匣子一打开就关不上了,一发不可收拾。

就在银谷中心大厦小米的办公室里,雷军和周光平从中午12点一直聊到晚上12点,从互联网聊到硬件设计,从用户体验聊到手机发展趋势。雷军一直身处互联网行业,但他一直想做手机,而周光平做了十几年手机,也一直惦记着互联网方面的事,因此,关于互联网和手机的结合,两个人感觉有聊不完的话。

这一次,不仅仅是两个小时的时间不够用,两个人甚至连出去吃饭的时间都舍不得花,从中午到深夜,叫了两次盒饭,喝了几瓶可乐,就这样一直在雷军的办公室里谈了十二个小时。

经过这十二个小时的畅谈,雷军很兴奋地告诉林斌:“周博士有戏!”几天后,周光平也正式确定,正在外地出差的雷军收到林斌的电话:“周博士同意了!”

至此,雷军的小米创始人拼图,终于完成了。

这是历史性的一天。这一天,小米创始人团队的拼图全部完成了。从这一天开始,小米不容失败的理由,又多了一条。

小米创始人团队的七员猛将,不仅仅都是有能力、有才干的人,更重要的是,他们七个人都还有一个梦想没有实现。而现在,小米就是他们的梦想。

虽然周光平已经55岁了,但他依旧还有遗憾和梦想。此前并非没有其他的手机厂商找过周光平,但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想复制一个摩托罗拉。然而周光平对于复制一个摩托罗拉并没有兴趣。虽然在摩托罗拉工作的15年让他对这家公司充满了感情,但经历过公司的三次大起大落之后,周光平也清楚地知道摩托罗拉大势已去了。尤其是在苹果出来之后,摩托罗拉存在的问题更是暴露无遗。

周光平回忆说:“2007年,iPhone出来的时候,我非常郁闷。大屏幕设计我早在2002年就跟公司提过,领导研究,说不行,做不出来。超大内存我也跟公司提过,领导又研究,又说不行,手机要那么大内存干嘛。一家公司不行了,不是因为技术人员做不出来,而是这家公司的决策层出了问题。”

经历过上山下乡的周光平对于时代和青春有着超乎寻常的紧迫感,因此已经55岁的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小米,况且他对于雷军用互联网思维做手机的想法十分赞同。

在进入小米之前,周光平把话说得十分明白:“如果小米手机做不成,我这辈子再也不会做手机了,不为别的,是真做不动了。”他把小米手机当作他这辈子最后一件大事干。雷军也曾经说过:“小米是我不能输的一件事,我无数次想过怎么输,但要真是输了,我这辈子就踏实了。”

回过头来看,不仅仅是周光平和雷军,几乎小米所有的创始人都是怀着某种失落感或者危机感开始这桩事业的。林斌和黎万强都带着属于自己的创业梦想离开了原公司,黄江吉、洪锋和刘德也都是因为创业的挑战性加盟小米。可以说小米并不是雷军一个人的小米,而属于他们整个的团队。

雷军为这样一群和他一样有梦想的人搭建了一个舞台,这些人纷纷登台一展所长,才成就了今天的小米。如果不是这样一群人,就不会有今天的小米,而如果不是小米,也不会有这样一群人聚在一起。

解决了创始人团队,再解决了融资渠道,小米就是真正的万事俱备,只欠送它展翅高飞的台风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