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折旧基金不是积累基金

折旧基金不是积累基金

时间:2023-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显然,恩格斯把折旧基金看成是积累基金了。但我认为折旧基金只能是补偿基金,不能是积累基金。孙冶方先生早就反对过折旧基金是积累基金的观点。他指出,折旧基金是企业的老本,不应列入国家财政收入,老本的消耗应该及时得到补偿。那么,折旧基金在固定资产更新之前是不是就不能动用呢?为了不使流通期间的劳动过程中断,总共支出900镑。

第三节 折旧基金不是积累基金

1867年8月24日,马克思写信向恩格斯请教了这样一个问题:“固定资本譬如说要在十年以后才能以实物的形式得到补偿。在这一期间,随着用它生产出来的商品的出售,它的价值一部分一部分地和逐渐地流了回来。只有固定资本作为实物已经报废的时候,才需要把这种逐渐增长的流回用来补偿固定资本。但是,在这期间,资本家掌握了这些相继流回的东西。我在好几年前曾写信告诉你,积累基金就是这样形成的,因为资本家在用流回的货币补偿固定资本以前,在这一期间已经使用了这种流回的货币。你曾经在一封信中有些粗略地表示反对这种看法。[2]后来我发现,麦克库洛赫把这种折旧基金说成是积累基金……你作为一个厂主一定会知道,在必须以实物的形式去补偿固定资本以前,你们是怎样处理那些为补偿固定资本而流回的货币的。你一定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谈理论,纯粹谈实际)。”[3]

1867年8月27日,恩格斯致信马克思,回答了这个问题。他附了一张表:

img113

③《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76年第1版,第227~229页。

恩格斯假定某资本家拿出1000英镑进行投资,每个英镑购买一个纱锭,使用时间10年。第一年可以提取100英镑的折旧用于购买新的钞锭,从而使第二年参加生产的纱锭总数为1100个。第二年又可以提取110英镑的折旧购买新的钞锭,从而使第三年参加生产的纱锭总数为1210个。这样逐年增长10%,到第十年可达2357个。10年平均是1593个。

恩格斯总结说:“他不从自己的利润中付出一文钱用于购置新机器,就能靠自己的旧机器,使自己的机器数量几乎增加百分之六十。”显然,恩格斯把折旧基金看成是积累基金了。

马克思也说过:“我认为,折旧基金,即补偿固定资本磨损的基金,同时也就是积累基金。”[4]

理论界也有这种观点。

但我认为折旧基金只能是补偿基金,不能是积累基金。只有剩余价值或利润才能用于积累使生产规模扩大。

从上面恩格斯举的例子来看,这个例子还有点不妥。纱锭的使用年限是10年。第一年提取的折旧只能闲置9年,第二年提取的折旧只能闲置8年,第三年提取的折旧只能闲置7年……依次类推。在第十一年,新一轮的再生产周期开始了,旧纱锭报废了,以前逐年提取的折旧必须用于购买新的纱锭。如果像恩格斯那样,在旧纱锭报废以前就把折旧基金用于购买新的纱锭,这样虽然使生产规模暂时扩大了,但在旧纱锭报废后,又无钱购买新的纱锭用于更新,这样扩大了的规模又会缩小。

孙冶方先生早就反对过折旧基金是积累基金的观点。他指出,折旧基金是企业的老本,不应列入国家财政收入,老本的消耗应该及时得到补偿。用蚀老本经营生产的办法,生产是没有基础的[5]

那么,折旧基金在固定资产更新之前是不是就不能动用呢?不是的,可以动用,但必须在折旧基金闲置期间的空隙里动用。以上面的例子为例,第一年提取的折旧,闲置期间只有9年,在这九年内可以动用,超过9年就影响届时的固定资产更新。第二年提取的折旧,闲置期间只有8年……依次类推。

折旧基金在闲置期间的空隙里可以暂时动用,似乎有了新的投资,这种行为算不算作积累?不算!因为就全社会而言,从再生产周期来看,在下一个10年的周期里,这种行为还会重现。前后周期相比,生产规模没有扩大,也就没有积累。

无独有偶,流动资本也有类似的性质。举例来说,假设一个劳动期间为6周、流通期间为3周、从而周转期间为9周的资本。每周的资本支出是100镑。为了不使流通期间的劳动过程中断,总共支出900镑。在第二个劳动期间(7~12周)的中期即第九周末有600镑流回,其中只有300镑投入第二个劳动期间的后半部分(10~12周)。另外300镑游离出来,游离时间为3周。300镑游离资本在这3周内可以用作新的投资。之后,在第14、21、27、33周的周末(依次类推),各有600镑流回。其中只有300镑加入第三、四、五、六个劳动期间的后半部分,另外300镑游离出来。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游离资本[6]

游离资本在其游离时间3周内,也可以暂时用作别的投资,当然不能算作积累。

“由单纯的周转运动这一机构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还有由固定资本依次流回而形成的货币资本,以及在每个劳动过程中可变资本所需的货币资本),只要信用制度发展起来,必然会起重要的作用,同时必然是信用制度的基础之一。”[7]研究信用制度,必然要研究折旧基金和游离资本。马克思把游离资本与“由固定资本依次流回而形成的货币资本”即折旧基金看成是同一类性质的东西。它们都可以在闲置期间的空隙里直接投资或储蓄于银行,成为信用制度的基础。但是,它们都不是用于积累。

附带说一下,银行的派生存款也有与折旧基金和游离资本相类似的性质。

【注释】

[1]《资本论》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第1版,第521页。

[2]指1862年8月20日马克思给恩格斯的信和1862年9月9日恩格斯的回信,载《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76年第1版,第168~169页。

[3]《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76年第1版,第225~226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1版,第58~59页。

[5]孙冶方:《从必须改革“复制古董、冻结技术进步”的设备管理制度谈起》,载《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续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版,第37~52页。

[6]《资本论》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第1版,第十五章。

[7]《资本论》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第1版,第31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