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创业模式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研究视角和标准,可以把创业模式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按照创业的创意来源划分
台湾地区学者刘常勇教授将创业模式分为:复制型创业、模仿型创业、演进型创业和创新型创业四种。
1.复制型创业
复制自己熟悉或工作过的某公司经营模式。通过发现自己的技能能开发市场机会;已基本掌握了原有公司的经营模式,并相信自己的经营模式不比原有公司差的情况下会从事复制型创业,其特点是创业风险小、成功概率高。
2.模仿型创业
模仿已取得创业成功的新创企业。通过了解打算模仿的新创企业经营模式、专业技术,发现潜在市场和市场机会而进行创业。特点是由于创业者缺乏相关经验,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学习成本高,创业风险较大,往往不能创造市场价值。
3.演进型创业
以自己拥有的专业特长或已有技术成果为核心竞争力进行的创业活动。由于具备某一专业(技术)特长,或研制成功一项新产品、新工艺,同时发现潜在市场或利润空间,由此希望将拥有的专长或技术发明发展成新创企业,并成功推向市场;属于创造市场价值的机会型创业;但难点在于组织创新,风险投资的支持很重要。
4.创新型创业
只是根据一些创新构想所进行的创业活动。需要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和旺盛的创业欲望;善于洞察商业机会并敢于冒险。伴随的特点是创业难度高,风险大,但成功收益也很大,是一种开创性价值创造型创业。
(二)按照业务所处的产业链划分
这是根据企业在产业链的位置划分的方法。产业链的位置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设计活动,生产活动,营销活动,其他的辅助活动等。
根据对产业链位置的不同选择,可以得出8种不同的组合,也就是可以得出8种不同的经营模式:销售型、生产代工(纺锤)型、设计型、销售+设计(哑铃)型、生产+销售型、设计+生产型和设计+生产+销售(全方位)型。
在企业成立之初,企业的资源和规模有限,往往采取的是较单一的产业链位置组合。大多数新企业根据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核心能力以及在整个产业链的位置选择合适的经营模式:生产代工(纺锤)型,销售型,设计型。例如,处于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的供应商,就会采用生产代工型经营模式。企业一般根据客户的订单,加工产品,在市场上,贴上其他企业的标牌进行销售,企业仅仅负责某一产业中某种或者几种产品或零件的生产,对于产品的销售和产品的设计不做过多涉及。
当企业发展到成熟阶段时,企业的边界和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模式也随之改变,选择的是复合型的经营模式,如销售+设计(哑铃)型、生产+销售型、设计+生产型和设计+生产+销售(全方位)型。处于该阶段的企业经过长期积累,具备生产、营销、研发等较全面的能力,对价值链进行整合,采取复合型的经营模式。
(三)根据企业的业务所在产业属性来划分
1.制造型企业
为满足生产或生活需要,利用一定的设备和技术生产或提供具体产品的企业。
2.服务型企业
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提供活劳动的形式满足生活或生产需要、拥有一定设施或工具提供劳务的经济组织。传统的服务企业包括饮食、旅店、修理、照相、美容等企业。现代服务型企业包括信息服务、物流、金融保险、各种咨询、广告、教育、文化、体育、旅游等。
(四)按企业的经营规模和成长性来划分
按这种方式可将新企业划分为:生活型企业,基础型企业,高潜力成长型企业。
1.生活型企业
也称边缘企业或薄利小企业(marginal firms),这类企业通常是私人所有。这类企业在成长几年后规模会发展到20~30名员工,年收入达到200万元左右。由于企业的存在主要是维持所有者生计,通常在研究和开发上的投入有限而属于增长有限的企业,往往不会有巨大增长和扩张的机会。
2.基础型企业
这类企业创自于研究开发,从而为新业务领域打下了基础。这类企业可在5至10年间成长,员工从几十到几百名不等,年收入也从一千万到二千万元不等。这类企业通常不上市,只能吸引有限私人投资,不会引起风险投资家的注意。
3.高潜力成长企业(high-potential ventures)
这是吸引最大投资兴趣和公众化的企业。这类企业在创立上可能和基础型企业一样,但成长速度却快得多,增长潜力巨大。在5~10年后,公司规模可发展到员工几百名,年收入达到三千万元。这类企业还被称作瞪羚(gazelles)企业,即增长极快的企业。David Birch将瞪羚企业定义为建立后连续5年每年销售增长超过20%,起步时不低于10万美元的新企业。
(五)根据企业的业务范围划分
业务范围的确定也就是产品和服务的确定,它始于产品或者服务给企业带来价值的大小,以及新的产品和服务对原有产品和服务的影响。
根据业务范围我们可以划分两类经营模式:单一化经营模式和多元化经营模式。一般新企业都是以单一化经营模式为起点,而成熟企业则有可能仍是单一经营模式,更多的则采用了多元化经营模式。
1.单一化经营模式
单一化经营其实就是专业化经营,是指企业只从事一种产品或一类业务的经营,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围绕着一种产品或业务展开。单一经营模式的优点是易创品牌,有知名度,易垄断,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源都集中用于自己最具优势或企业最看好的某种产品或业务上,力求将其做大做强,基本上不涉足新的产品、新的业务;企业的成长发展也是在保持原有产品、业务项目不变的基础上,采取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开拓新市场、渗透老市场、开发产品新功能等来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增强竞争优势。
在单一化经营模式下,企业增加收入和盈利水平的主要手段有:一是市场渗透即通过增加销售人员、增加广告投入、加强公关宣传等,提高其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份额,扩大产销量及生产经营规模,达到增收盈利之目的。二是市场开发即通过将现有产品或服务打入新的地区市场或开发新的用户群体来扩大市场覆盖面,进而扩大产品销量、经营规模,达到增收盈利之目的。三是产品开发,即通过改进和改变技术,开发更新、更优的产品或业务种类及新功能来增加产品的销量,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单一化经营模式是绝大多数企业在建立之后相当长时期内的经营特点,也是众多成功企业成长发展的起点,是一般新企业的经营模式。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首先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因其具有“专业化”特点,有利于企业实现规模经济,获得较好的运作效率。其次,由于企业将资源集中于一种产品或业务,因此,有可能在生产技术、产品开发、市场知名度、对用户要求的敏感性和满足程度以及对市场的了解和营销服务等涉及企业价值活动的诸多方面做得更好,并有能力在行业或市场上建立起较强的竞争力和成本优势及品牌优势。最后,由于产品或业务单一,管理人员在对业务、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会有更深的了解,积累更丰富的经验,从而有利于形成较强的核心能力,有利于将某种产品或业务做精、做细、做大、做强,使企业占据行业的领导地位,甚至成为专业化巨人,形成垄断性地位。
当然,这一模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所有的鸡蛋都在一个篮子里”。由于产品、市场范围所限,其发展潜力有限,加之全部资源投入到单一行业,集中在单一产品或业务上,使企业竞争范围变窄,往往不能及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新产生的市场需求,可能被同类产品或新的替代品打垮;或者当市场变得饱和,或缺乏吸引力,或因新技术使购买者偏好发生快速转移导致其产品、业务需求下降、行业发生萎缩时,企业将面临较大的风险。
2.多元化经营模式
多元化经营模式是指企业同时从事多种产品(业务)的经营。如上所述,企业建立之初通常采用单一化经营模式,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并积累了相当的资源,为规避单一化经营模式可能带来的风险,及早开拓新的经营领域或产品服务项目,确立企业未来新的经营支柱产品或业务,走多元化道路,不失为一个积极而明智的选择。多元化经营一般表现为资产结构合理,风险分散,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强。
按照与原有产品或业务的关联度不同,多元化经营模式可分为两类,即相关多元化经营模式和非相关多元化经营模式。(1)相关多元化经营模式。企业扩展的业务项目与现有产品、业务间,在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或同质性,从而使这些产品、业务间在价值链上形成有价值的战略匹配关系,它们可以共用企业的某类经营性“资产”,或共同从事某一价值活动,如:联合采购从而对共同的供应商形成更强的讨价还价力量,联合生产零配件从而使生产企业提高规模经济,分享企业的生产和技术经验、某些设备或生产线,共享营销网络或顾客基础,共享品牌或商誉及对用户的服务联合等。这些都将使企业节约成本,形成更强的竞争优势。如:青岛海尔集团原是单一生产冰箱、冰柜的企业,后来逐步将产品生产经营范围扩展至空调器、洗衣机、电视机、微波炉等多种家用电器。各类产品在物资采购、生产技术、管理、市场营销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或同质性,并可共用许多资源。(2)非相关多元化经营模型。企业所扩展或增加的产品、业务项目与原有产品、业务项目间在生产、技术、管理、市场营销诸方面极少或根本不存在关联性,更无同质性,不存在有价值的战略匹配关系,跨行业发展经营特征明显。只要存在有吸引力的市场前景、财务收益及能给企业带来商业风险的分散,非相关多元化鼓励企业进入任何适当的产业及项目。如:江苏春兰公司原是生产经营家用空调器的专业企业,后又发展生产经营摩托车、房地产等产品、业务。又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从原来生产电灯泡开始发展成为经营家用电器、牵引机车、发电设备、金融服务、航空运输等业务的综合性企业、多元化企业。
多元化经营模式具有多方面优点。总体来讲,它具有非常鲜明的拓展企业经营边界、谋求广阔发展空间、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优化企业资产结构、规避企业经营的行业风险等优越性。具体地说,一是可规避经营风险,如不断适应生产技术、市场需求、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变化,努力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稳定,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二是可拓展企业的成长发展空间。根据对各个行业潜在收益、市场需求潜力、未来发展前景的分析判断,选择满意的行业入主经营,追求更快的发展、更高的收益。三是可增加企业市场实力和竞争优势。企业可从产品、业务项目间在价值活动方面的关联性形成的战略匹配关系来追求相互间的价值活动协调效应,获得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好处,增强企业的成本优势;同时,通过相关产品间的协同发展,也将大大增强企业的经济、技术、市场竞争实力。
但是,多元化经营模式要求企业同时涉足多个产业领域,实施多种产品、业务项目的组合经营,会导致企业经营资源分散使用,经营管理难度加大,可能使其追求目标落空或顾此失彼。因为,多元化经营是一项涉及技术、市场、管理和其他经济、非经济问题的内容相当复杂的企业经营模式,其在避免单一产品、业务经营的风险和获得更大、更快发展的同时,自身的风险程度也是相当高的,有时会因一个产品或服务都做不成功,更不要说普遍开花。如果不顾条件盲目多元化将会使企业面临更大的风险,甚至出现危机,导致失败。
总而言之,无论是新企业还是成熟企业,都要选择跟本企业的产业链、业务范围和企业实现价值的方式相匹配的经营模式。选择企业经营模式,通常要综合考虑企业的资源、能力和行业特征。企业的边界处于动态变化中,经营模式也要随着企业自身的能力、资源和外部产业的变化进行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