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加强广告学专业教材建设全面提升广告学高等教育质量
(代序)
中国广告学高等教育至今才2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如此的年轻,谁曾料想到,20多年后的今天,全国竟发展至200多个广告学高等教育专业教学点。毫不夸张地说,广告学是我国高等教育近20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专业之一。
我们现在经常提“跨越式发展”、“超常规发展”,这几乎成了我们所处的转型期社会的一种社会常态,尽管有人反对,却也有许多人主张。“跨越式发展”或称之为“超常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悖于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然而在某一特殊的社会时期,未必不是一种必需。对于中国广告学高等教育的发展,似乎也应作如是观。中国广告学高等教育的“超常规发展”,正是现代中国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必需,中国广告产业持续高速发展的必需。
不可否认,与“跨越式发展”或称之为“超常规发展”相伴随的,常常是一种我常戏称的“跨越式发展症”或“超常规发展症”。因此,问题的存在也是一种必然。不过,我一直不太认同对我国广告学高等教育“高速低质”的总体评价。
诚然,与许多传统学科和专业相比,广告学高等教育的确存在师资力量欠缺、教学欠规范、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等诸多问题,但20多年的进步,却是巨大而有目共睹的。全国广告学高等教育工作者多年来辛勤劳作,默默奋争,并承受着某些偏执的学科与专业歧视,不断推进着我国广告学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我曾拜访过诸多广告业界人士,他们对我国广告学高等教育也有一些意见和看法,但总体评价却是肯定的。与积淀浸润上百年、几百年的传统学科相比,我国广告学高等教育不过20多年的历史,在某些层面自然不具有可比性,若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度,以及广告学高等教育的社会参与度与活跃度,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至少是值得我们自许的。
与起步初始阶段相比,目前我国的广告学高等教育无论是在师资力量、教学规范上,还是理论研究上,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具有广告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目前已有30多所,招收广告学博士研究生的也有上十所高校。在我国新闻传播学学科范围,将广告学提升为二级学科的呼声日高。“低质”的评价也许出在评价的参照系上。如果说我国的广告学高等教育“速度的增长”与“质量的提升”的非同步发展,以及全国高等教育范围内各广告学专业教学点非均衡发展,也许更切合实际。
广告学高等教育专业教学点,从最初的一个、几个,仅20多年的时间,发展到现在的210多个,的确是令人惊讶。随着广告学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的广告学专业教材也与日俱增。这同样是一件正常而可喜的事。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有人认为广告学专业教材建设过“滥”,我倒以为没有一定的“量”就不可能有一定的“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的过程,所谓“大浪淘沙”、“吹尽黄沙始见金”,这是一个规律。再者,现在又是一个知识更新频率不断加快的时代,广告学深处其中,没有淘汰,没有更新,倒真是不正常的事。
1996年,武汉大学出版社曾组织出版过“珞珈广告学系列丛书”,共10种,数十所高校采用为广告学专业教材,先后两版十多次印刷。现在看来,也有陈旧之嫌,亟待更新。出版社多次与我商谈,要求我们重新全面修订。我们考虑,与其在原有范围内修订,不如花大气力在全国范围重新整合力量,推出一套新教材更好一些。我们的这一想法得到出版社的认同,并立即组织实施。
现有的200多个广告学高等教育专业教学点,分布于全国各地,分置于不同的学科背景。有的设置于艺术类学科之下,有的设置于经济类学科之下,有的设置于新闻传播学科之下。各高校各学科类型的广告学专业,都具有各自的办学特色,各自各具优势的培养目标。正是这样一种教学格局,适应了我们广告业对广告专业人才的多种需求;也正是这种教学格局,决定了广告学高等教育不可能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在许多场合下,我都曾明确主张过广告学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的多元发展。也正因为如此,要编纂一套具有完全普适性的广告学专业教学的教材,也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本系列教材的编纂,也只是尽可能把握广告学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在书目的确立和内容的厘定上,使之具有更大的可选性。
本套教材初步拟定的书目达20种之多,参加编写的高校也有20多所。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广告学高等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黄升民先生,深圳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全国广告学高等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吴予敏先生,以及本人一起应邀担任本丛书的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丁俊杰先生,厦门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广告学高等教育研究会会长陈培爱先生,应邀担任本丛书主审。上海师范大学的金定海教授、上海大学的张祖健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的舒咏平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的陈正辉教授、天津师范大学的许椿教授、华中农业大学的吕尚彬教授、武汉理工大学的夏晓鸣教授、西北大学的杨立川教授、暨南大学的杨先顺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的刘泓教授、中南民族大学的张贤平副教授、湖北大学的余艳波副教授、江西财经大学的罗书俊副教授等,应邀担任本丛书的副主编和编委。能与这么多的学者和朋友一起合作,本人深感荣幸。因本丛书的编纂,作者和内容涉及面都比较广,规模又比较大,受出版社委托,具体组织和联络工作由武汉大学的姚曦副教授、程明副教授担任,故二人应邀担任本丛书的常务副主编。
我们都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这个目标就是,促进中国广告学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全面提升我国广告学高等教育的质量。但愿我们的努力切实而富有成效。
张金海
二○○六年四月六日于武汉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