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名字传播“卖点”是最佳的广告形式
万物都要有名,即所谓“名正言顺”。
宋朝学者方逢辰等人所著《小四书》开篇卷一即为“名物蒙求”,这里说的“名物”就是世间万物的名称,并举例说:“小路为径,通道为衢。闹则市井,静则郊墟。”“仁杏得名,去外食心。核桃得名,去肉取仁。”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细胞,都应该有其名。有了名称,事物才能得以分辨,如像中国很早以前叫做“华夏”,据专家考证,“夏”的本意是华美的意思。中华民族是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早在上古时代,黄河流域各民族便已进入农耕时代,并发明了植桑、养蚕、缫丝、织染,他们的衣饰是最华美的,因而称之为“夏”。
一个小孩子生下来后,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他取个好的名字。同样,一个店铺开张,一家公司挂牌,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取个不错的名字。一个企业的名字取得好,我们会这样形容: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可见给一样东西命名的重要性。
一个好的企业名称,就如同一个人拥有一件漂亮的衣裳,它的“装饰性”和宣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反之,一个很好的企业如果没有取好名字,就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或美感,这就不仅仅是一个“面子”上的问题。
说起店名,令我想起古代曾经有人开了个店,名曰“天然居”,并配了一副很有意思的对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正过来倒过去都可以读,很有意思,于是顾客盈门。
相反,我们不少取名“好又来”、“回头客”之类的路边饭店却顾客寥寥、颇为冷清,这其中的奥妙值得研究。
一个好的企业名称,应该是琅琅上口,独特易记,给人以好感,能够迎合大众的审美心理,由此而给商家带来良好的经济利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谈到名字对人的影响,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名字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人或一个物品的符号而已。其实,他们有所不知,这个符号对人的影响会如此细微,无处不在。
威廉·莱特在《基因的力量》一书中举了一个让人深思的例子。在生物学家布查德考察了许多分开抚养的双生子后,发现了一些最为奇特的相似性,这其中就包括那些人取了同样的名字:詹姆士兄弟都娶了名为琳达的女子为妻,并都离了婚,又都再娶了名叫贝蒂的女子。他们都很浪漫,感情丰富。斯普林格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名叫詹姆士·艾伦的儿子。刘易斯有三个儿子,其中有一个儿子的名字也是詹姆士·艾伦。起这个名字不是因为家族的惯例,而仅仅是因为喜欢这个名字。他们的宠物狗的名字都是托伊。一对双胞胎分开几十年后重相逢时才发现,原来他们不但娶了一个叫同样名字的女人做妻子,而且“无意间”连他们的宠物狗的名字也起得一模一样。这难道仅仅只是一种巧合吗?
当然,取名字有时还有着较强的时代特点,比如在70年代出生的人叫“卫东”、“红兵”的很多;新中国成立后,产生了一大批叫“建国”的人;很多在国庆节出生的孩子被家长起名叫“国庆”……这些时代性、政治性很强的名字,现在已经逐步被淘汰。
随着时代的变迁,店名同样应有所变化。有一首顺口溜可以形象生动地说明一些问题:过去是阿福剃头店,现在叫夜来香发廊;过去是王五茶馆,现在叫卡萨布兰卡茶吧;过去是人民浴池,现在叫白天鹅洗浴中心;过去是群众食堂,现在叫帝皇酒家;过去是便民小吃部,现在叫二郎司料理;过去是丽华照相馆,现在叫人体摄影艺术沙龙;过去是书店,现在叫书城;过去是和平小区,现在叫世纪花园;过去是山货行,现在叫绿色食品贸易公司;过去是红星零件厂,现在叫鸿运配件有限公司;过去叫研讨会,现在叫“论坛”;过去叫出国旅游,现在叫出国“考察”。上面的顺口溜,虽然有些戏说的成分,但它起码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不同的时代要用不同的称谓。
从某种程度上说,一种店名方式的流行,如同牛仔裤、超短裙的兴起一样,也有它独特的时代背景。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在起名字的时候,就会充分考虑到它的时代性而不至于张冠李戴,弄得啼笑皆非。
取名字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情,哪怕是一个小孩子的名字。在美国“9·11事件”后不久,一对生活在德国的土耳其夫妇,为其刚生下的宝宝取名为“奥萨马·本·拉登”,因为这个名字与恐怖分子奥萨马·本·拉登相同,结果在申报户口时,遭到当地户籍部门的拒绝。
可见,为孩子取名字,为自己的企业取名字,为自己的店铺取名字,都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切不可随意而为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