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新激励机制失效现象严重

创新激励机制失效现象严重

时间:2023-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7.2.3 创新激励机制失效现象严重创新企业的生成的关键在于经济中存在一种强劲而持续地推动创新活动民营化和主体化的激励机制。产权激励的有效性与对产权保护的力度有关。

7.2.3 创新激励机制失效现象严重

创新企业的生成的关键在于经济中存在一种强劲而持续地推动创新活动民营化和主体化的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机制由三大环节构成:(1)把新技术应用到产品生产和产品性能与效用改进上去的技术冲动;(2)把新产品推广到市场上去以获取超额垄断利润的市场实现冲动;(3)形成保护和维持创新产权垄断性利益的制度安排的激励。

首先,我国目前把新技术应用到新产品中去的技术冲劲不太强烈,主要表现为低水平技术引进、恶性技术引进重复和技术创新本身的低水平重复。整个民间经营活动中,形成了一种“引进替代创造”,“引进排斥创造”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客观存在的“技术差距”,使得引进成本低于自主创造的成本,从而导致技术创新的操作者习惯于“言必称西方”,恣意模仿的思维惯性,即“引进排斥创造”的现象。另外,为数不多的自主创新,又存在低水平重复的问题。导致创新低水平重复的原因为二:一是创新选项或立项前信息检索的缺乏,导致创新起点低;二是研究过程中信息缺乏,导致重复研究。根据国家专利局90年以来的一项调查表明,国内许多创新技术不具备“三性”(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如下表所示:

其次,市场激励由于市场有效性不强和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激励缺乏现象非常突出。总的看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价格制度和市场体系的不完善,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容易导致非创新产品的价值实现过程具有外部性。即非创新产品的定价同创新产品的定价之比价关系不能反映其产品质量、性能和效用的差异性,从而致使本应享受市场垄断利润的创新产品的市场,呈现出不稳定的特征,极大地减损了创新行为的市场激励。

表7-5  1990-1997年我国科研项目专利情况调查

img37

最后,我国现有产权激励机制失效问题非常严重。产权激励的有效性与对产权保护的力度有关。由于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建立时间不长,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较薄弱,使这种激励方式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其次,产权收益功能失效。一种产权结构是否有效率,主要视它是否能为在它支配下的经济主体提供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激励。处理好产权的收益权是产权激励机制发挥效能的重要保证,而利益分配直接影响产权奖励作用;再者,我国目前将技术成果进行非产权化管理的操作习惯,也不利于形成对创新企业生成的激励,它反而频繁地引起创新产权流失问题的发生。在我国科技成果管理工作中,严重存在着忽视知识产权倾向,各部门对创新的成果重视的是发表论文、鉴定和评奖。此外,创新产权流动的不畅、流动性较差,造成创新资源闲置与使用低效问题。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技术创新资产在历史上形成的部门所有制,造成创新资源组合的困难;产权权能的过度集中,使得产权流动困难;缺少创新产权流动形式的多样化,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