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 结论与启示
1.结论
1)社会网络“关系、规模”演化显著影响创业企业的试错行为
在研究中,“关系、规模”演化中的GXGM1和GXGM3的载荷系数为0.71,这说明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关系、规模”演化的最突出外在表现就是随着创业的深入,合作伙伴的数量不断发生变化,并且强连接的合作关系更有利于创业者资源获取及合作伙伴数量的增加(Krackhardt,1999)。创业企业的试错行为中SC4的载荷系数为0.70,是所有可观测变量中最大的,这说明创业企业必须对社会网络的关系效应强度做出适当调整,即社会网络试错,因为非常强或非常弱的联系,都会对创业企业造成不良影响(Uzzi B.,1996)。虽然企业社会合作网络能建立双方对彼此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承诺,共同分享合作架构与工作活动,可以创造出巨大的合作价值(Holm, Eriksson,Jackson,1996),加强关系信任有助于实现创业绩效目标。但是,关系、规模共同作用下的社会网络演化行为也驱使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对社会网络的关系和规模进行调整,使社会网络发挥应有的推动作用,而不是对创业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2)社会网络“关系、规模”演化有助于促使创业企业演化纠错
在整个创业过程中,社会网络关系、规模效应随企业创业实践不断地发生改变,不能为创业企业所用的社会网络关系逐步被摒弃,而只有那些符合创业企业资源摄取需求的社会网络关系才被保留和维护(Dyer,Nobeokal,2000),因为如果交易双方的社会理性超越经济理性,过度嵌入性关系便会制约交易者的交易伙伴选择和交易行为变更(顾慧君,2006),阻碍创业者选择最优资源。当创业企业进入成熟期时,创业者会有意识地减少社会网络中关系伙伴的数目,通过缩小并保持社会网络规模及网络联系,追求更高的企业绩效和员工成长率(Ostgaard,Birley,1996),这是创业者根据社会网络“关系、规模”演化的自发纠错行为,也是创业企业社会网络演化生存的客观要求。
3)社会网络的“规模、结构”演化对创业企业的试错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规模、结构”演化的可观测变量中GMJG3、GMJG4的载荷系数较大,分别为0.75和0.77,这说明社会网络规模增大,可能导致网络结构稠密化(孙宁,2011)。在一定程度上,这肯定了Claire Bidart和Daniel Lavenu (2005)“网络规模、组成等随时间的动态演化,有利于社会网络结构”的观点和Johannisson(1996)的“网络结构的动态演化”观点。但是当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发展趋于稳定时,业务拓展计划更多是立足于与已有合作伙伴建立更加稳固的信任关系,建立更加稳固的合作基础,即通过调整社会网络结构,而不扩张其规模,实现企业业务目标(Christian,Machael,2003)。由于对网络结构稀疏和稠密没有完整和确切的定义,无法实施具体定量的测量,因而当创业者针对规模、结构之间互动演化进行试错时,往往只看到规模调整而忽视结构演化。这也是导致“规模、结构”演化对演化试错的正向影响较弱的原因之一。
4)社会网络“规模、结构”演化对创业企业的纠错行为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
创业者创业后认识的熟人越来越多,社会网络规模逐渐扩大,从网络结构中摄取的资源日益丰厚,甚至根据业务需要,创业者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原本陌生或联系较少的合作伙伴,变成熟人或与之产生密切联系的人(Larson,Starr,1993)。但是当社会网络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过度嵌入社会网络或过于复杂的网络关系不但不会对企业创业活动产生帮助,反而可能阻碍企业的发展(McEvily,Zaheer,1999),因此,创业者应该适当控制合作伙伴的数量,实现社会网络向以核心合作伙伴为主的业务网络转化,以保持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优势。社会网络“规模、结构”演化反映了网络中个体获得资源的广度的能力,促使创业者通过纠错控制社会网络演化,使得社会网络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启示
1)维护核心关系伙伴
社会网络作为企业创业的重要隐性资源,伴随企业创业实践的整个生命周期,结识更多的业务伙伴,与外部关系主体进行信息交换不仅使创业企业扩大了社会网络规模,获取更多生存所需的关键资源,而且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Tsai,Ghoshal,1998)和企业生命力。但是,随着创业活动的持续开展,社会网络的关系和规模也伴随着创业的阶段性特点不断演化,需要创业者根据创业企业发展实际,有意识地结识对创业活动有帮助的合作伙伴,或减少与那些对创业帮助不大的合作伙伴的联系,缩减网络规模,保持与维护核心合作伙伴的数量。这些都需要创业者根据自身创业实际,进行不断尝试和调整。
2)保持合理的社会网络关系和规模
适度的嵌入性关系保证了社会网络中的双方通过信任机制进行价值交换,节省了交易的成本和时间(顾慧君,2006),但企业过度嵌入关系网络,反而会因为感情超越理性,而制约合作伙伴的选择和交易行为。同样,适度的网络规模能为创业企业带来巨大的网络效应,但是社会网络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创业企业的发展。因此在创业过程中,当创业企业发展受到社会网络关系的制约和规模限制时,创业者应果断地进行网络纠错。保持与社会网络中个体的理性关系,同时控制创业企业社会网络中合作伙伴的数量,以免因为网络规模过大而导致对某些重要合作伙伴的疏忽和丢失。
3)调整结构优化创业企业社会网络
当创业企业的发展日趋稳定时,创业者不妨调整社会网络的结构,例如,占据结构洞的有利位置,来帮助创业企业获取更多的合作伙伴和发展机会,而不只是一味地增加新的关系主体,扩大网络规模而获取资源。新的合作伙伴虽然能给创业企业带来机会、市场、技术、资源等,但是同时也导致了信息冗余,网络关系结构复杂,制约了创业企业的发展。因此,针对创业企业社会网络“规模、结构”演化进行试错调整,对于社会网络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当创业企业保持适当的网络规模,并处于合理的结构地位时,其社会网络的效应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Aldrich,Rosen,Woodward,1987)。
4)充分利用结构和规模优势
创业企业可以通过规模化的社会关系网络降低取得信息与技术的成本,减少冲突与复杂性(Baum,Calabrese,Silverman,2000),同时可以依赖创业企业在社会网络中的特殊结构位置,获取创业所需的稀缺资源,占据竞争优势。社会网络是不断演化的(Doreian P.,2002),因此创业者欲使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发挥积极作用以提高组织的创业发展能力,就应该主动参与到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关系、规模、结构”演化试错和纠错中,通过不断调整和控制社会网络的关系、规模、结构三种效应,引导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向着正确的发展道路演化,满足在创业不同时期企业发展的需求,增强创业企业的生命力和抗风险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