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民培训数量显著增加

农民培训数量显著增加

时间:2023-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童举希 施 杨摘 要 加大农民职业培训力度,着力培育现代农民,是江苏“十二五”规划“农业现代化工程”的内容之一,更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力争早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证。针对江苏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民职业培训模式创新思路与建议。

童举希 施 杨

摘 要 加大农民职业培训力度,着力培育现代农民,是江苏“十二五”规划“农业现代化工程”的内容之一,更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力争早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证。针对江苏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民职业培训模式创新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 江苏 农民职业培训 模式创新

当前,我省提出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围绕“江苏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省委、省政府对我省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现阶段,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对农民增收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目标和任务。江苏要继续在全国“领跑”,必须依托现有发展优势,必须创新农民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实现农民教育培训转型升级,切实有效提升农民素质与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十一五”期间,为加快推进农民培训,江苏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江苏省农民培训工程规划》、《农民创业培训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农民技能培训和促进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江苏农民培训工作的快速发展。全省71个县(市、区)均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挂帅,农业主管部门牵头,财政、教育、劳动、科技、科协、妇联、共青团等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的农民教育培训工程领导小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农民培训工作领导机构,合力推进了农民培训工程的实施。各级各部门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将农民培训工程纳入到政府目标考核,确保了培训的有序开展,为全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加大农民职业培训财政支持力度,每年斥资1亿元专项经费,各地也积极采取财政配套,开展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全员农民培训,使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前均可以接受一次职业技能培训,基本完成农业从业人员轮训,全省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创业、就业能力得以提升。2010年,江苏省财政还安排专项资金,为45个县农广校安排“农民科技培训直通车”计划,为开展农民职业培训工作奠定了较为雄厚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江苏涉农培训机构努力充实师资,添置办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目前全省农广校系统有专职教师554名、兼职教师4075人,副高级以上职称占32%。总校舍面积17.2万平方米、教学示范实习基地3.5万亩、教学设备总值2253万元、图书3585千册,为农民职业培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与此同时,从2006年开始江苏省各地在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和技术推广部门选聘专家、教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乡土人才、创业成功人士,成立了由7654名专家组成的省、市、县三级农民培训讲师团,为农民职业培训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农村新一轮实事工程总体要求和部署,江苏大力组织实施农民培训工程。截止“十一五”末,全省累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123.4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2%。农民创业培训53.8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8%。广大农民通过职业培训,掌握了最新的生产技术,务农本领和应用科技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较大生产规模和较强创业能力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不断涌现。面对农民素质偏低、老龄化程度严重的局面,江苏省积极鼓励农村适龄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并且通过工学结合、半农半读的形式扩大招生规模。五年来全省农广校系统中等职业学校共招生22179人,毕业8248人,为农村基层输送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

据统计,江苏农民文化程度较低,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4.3%,小学文化程度占21.6%、初中占59.2%、高中占12.1%、中专占1.7%、大专及以上占1.1%。农民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机会较少,获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人更少。即使是经济发达的苏州市,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状况也不尽如人意。苏州市农村劳动力166.39万人,其中掌握职业技能17.5万人,占10.52%;具有职业技能资格等级的10.3万人,占6.19%。多数农民只能依靠简单的“打工经济”,收入增长不快。

目前,江苏省农民职业培训工作主要依托农广校系统、各县(市)、区农民培训基地和职业学校开展。据统计,全省农广校系统只有专职教师554名,培训师资大多从有关院校、农业系统临时抽调。受经费、培训师资、基地与设施等制约,农民职业培训能力总体供给不足,民办农民职业培训机构发展缓慢,一定程度上制约农民职业培训成效。

据测算,按照江苏生产规模和现代化水平,还需要对300万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已务工,难以坚持参加相关培训,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年龄普遍偏大。据统计,许多乡镇参与培训农民的平均年龄均达45岁以上。受农民年龄、文化素质、培训地点、培训效果等因素影响,许多农民培训意愿不强、开展培训组织难度加大。不少农民学习意识淡薄,参加培训的热情不高,尤其是缺乏技能储备培训的积极性,影响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目前,江苏省农民培训类型和内容由省级主管部门下达计划,县(市)、区、乡(镇)、村层层分解落实,行政意志较为浓厚。农业、科技、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对区域开展的农民培训需求深度调研不够,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协调,培训内容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强。

由于农民培训组织力量和师资、经费等原因,江苏省农民培训的主要内容依然停留在务农技能范畴内,主要涉及稻麦类、园艺类、畜禽类、水产类等。培训层次大多数还停留在传统的务工和务农的技能培训层次上,现代农民必备的科技知识、经营本领、竞争能力、法律知识、创业技巧、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等培训计划不多、实施更少,对农民创业教育、学历教育等培训内容缺乏统一协调。

农业职业技能鉴定是提高农业劳动者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促进农民职业培训工作的有效手段,江苏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试行)中将持证农业劳动力(指农业从业者中持有涉农专业中等及以上职业学历教育毕业证书和农业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人员)占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作为农业科技进步的一项重要指标进行监测,这是反映整个农业从业者素质的重要指标。“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共培训鉴定农产品经纪人、农艺工、蔬菜园艺工、花卉园艺工、农资营销等32个工种4万多人,2010年该比重仅为4.3%,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进展相对缓慢。

农民职业培训属人力资源管理范畴,涉及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规划与内容设计、培训实施、过程监管与修正、绩效评估、农民职业生涯设计等工作,专业性、技术性较强。在农民培训工作初期,政府职能部门强有力的快速推动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浓厚的行政色彩难免带来“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课时设计和培训模式不合理,内容重复,资源浪费、缺乏绩效评估、效能不高”等缺陷。建议江苏各级地方政府成立“农民职业培训专家咨询委员会”,选拔熟悉“三农”、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培训的专家加盟,依靠专家决策,促进农民职业培训科学化、专业化。

当前,农民职业培训管理的流程一般是: 根据上级文件下达本辖区农民职业培训计划,委托农业职业院校、乡镇农技服务站等培训机构实施,缺乏针对性。建议改变现行由主管部门下达培训计划、各地分解执行的做法。各市(县)、区本着“因地制宜,按需培训”的理念,组织专家科学调研,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定期制订“培训菜单”,实现“按需培训、因材施教”,有效提升农民职业培训效能。

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性决定了农民培训工作必须超前与创新,江苏省应充分整合和挖掘教育资源,大力推进以富余农民“务工”为重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以“务农”为重点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重点培养懂经营、会管理的种养大户、能工巧匠、龙头企业管理人员等新型农民。加快农业职业技能鉴定队伍建设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步伐,增强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开发能力,大力培养蓝领持证农民,即涉农中等及以上学历和农业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农民,对通过规定的培训课程考核获得技能证书的农民按照《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获证奖补办法》给予相应的待遇。

与浙江农民相比,江苏农民小富即安者居多,创业激情不高。加快实施江苏“农业现代化工程”和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必须加强农民创业发展教育,加快培养农村创业、创新人才。建议进一步加强江苏各市农业创业基地建设,以培养“有文化、有知识、懂科技、懂法律、会经营、会创新、善管理”的现代农民为目标,完善农业科技孵化器,定期组织对创业农民进行“充电”,发挥他们的导向和辐射作用,指导农民提升市场意识,按市场需求生产和经营。与此同时,为农民创业者提供更多的创业知识教育、配套政策指导、法律援助、资金扶植等一系列措施,培养现代农业的领军人物和从事农业附属产业专业化生产经营的农民企业家。

江苏是高等教育的大省和强省,各类高等院校119所,教职工人数13.22万人,其中本科院校44所,大专(高职院校)75所,5年制高职学校31所,具有服务“三农”的巨大潜力。建议根据各市、县(市)、区产业分布特征及农民培训需求,动员和部署在苏高校智力支农,送教育和科技下乡,帮助江苏农民提升学历层次。在有关高校设立农民职业培训基地,有条件的举办“农民培训学院”,大力开展中短期培训与农业专业学历教育,重点培养一批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急需型、领军型人才。

积极开展地方政府与学校、农业企业以及示范园区、现代农业基地联合,公办、民办相结合的农民职业培训组织方式。充分发挥92家江苏省农民培训基地、143家江苏省阳光工程农民培训基地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以高等院校为依托、职技校为骨干、成人学校为主体、民办培训机构为补充、乡镇农技中心为纽带、农民培训讲师团为支持的农民培训网络体系,形成“村有培训学校、镇有实践基地、市有培训中心”的培训格局,科学、合理配置农民职业培训资源。

农民职业培训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工程。要使培训经费得到有效保证,单靠政府的财政投入远远不够。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江苏应运用金融、税收、奖励等激励手段,逐步建立起由政府为主,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的农民培训经费多元投入机制,提高培训经费地方财政配套比率,完善农民职业培训补贴政策,科学合理地确定培训补贴标准,鼓励企业、个人和社会民间组织投入农民职业培训事业,确保农民职业培训可持续开展。

(作者单位: 常熟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坚勇.江苏“十一五”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总结[P].江苏省农业委员会,2011(3)

[2] 高珊,周春芳.农村劳动力参与培训的现状及需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2)

[3] 李云.教育培训与农民收入相关性的实证分析——基于江苏和湖北农村的调查[J].中国农业教育,2011(2)

[4] 关于下达2010年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任务的通知[R].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江苏省财政厅,2010

[5] 江苏省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意见[R]. 江苏省人民政府,2009

[6] 童举希.积极发挥高校在农民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P].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报告,2008

[7] 关于公布江苏省农民培训基地的通知[R].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20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