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夯实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

夯实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

时间:2023-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夯实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为了更好的提高社会进化力,不断完善财富创新体系,夯实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就必须对以下三方面有明确的认识,做好基础工作。以上三个方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工作。

二、夯实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

为了更好的提高社会进化力,不断完善财富创新体系,夯实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就必须对以下三方面有明确的认识,做好基础工作。

首先,在思维上要走出“技术决定论”的误区,以创造财富作为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实现从技术导向到财富导向的转型,在经济背景和社会背景中部署创新体系的建设。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财富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传统产业同样是创新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发展高科技产业固然需要创新,而所谓的“传统产业”更加需要创新。

中国是一个大国,靠几个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来带动经济转型,是行不通的。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建设创新体系的重点,首先应该针对现行经济体系的转型升级,其次才是构筑新的高科技产业体系。从创造财富的维度来看,让现有的产业体系提高创造财富的能力实在太重要了。以手表产业为例。这个产业在中国本来是很有基础的,中国人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把这个产业边缘化了。相反,我们都知道,瑞士人做手表产业,几臻化境,手表为瑞士创造了巨额的财富,谁能说手表中没有高科技含量?所以任何产业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没有不好的产业,只有不好的企业。在世界消费市场中,有低端市场、中端市场和高端市场之分。中国建设创新体系的支点,就是应该让尽可能多的企业,从提供低端市场的产品或服务,经过能力提升,逐步具备为中端市场或高端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

其次,在创新的推动和组织上,是以整个国家为单位还是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还需要仔细思量。目前,中国创新体系的建设,中央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市县三级的分工界面是不清晰的。国务院发文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是七大领域,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围绕这七大领域做文章,若干年后,必然会出现新一轮的产业结构雷同和重复建设。笔者主张规划全国创新体系时奉行“中央虚一些,地方实一些”,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元进行创新体系的统筹规划,各单元的创新体系应该各具特色,但是中心点是一样的,就是提高各类企业创造财富的能力。这样的工作不应该由政府的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来牵头,而应该由地区的“一把手”牵头,中央部委运用所掌握的资金和行政资源进行支持,并对各地区的发展实绩进行评估。笔者在走访无锡市时,听说市委书记和市长的分工大体是,市长管日常运行,书记管创新体系建设,这是不多见的,笔者谨表示赞赏。无锡前些年在某些新兴产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看来是有内在原因的。

第三,需要有“引逼”机制来促使社会公民提升自身境界。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国的封建社会有一种特有现象,那就是自然经济、皇权专制和儒家思想三位一体”[5]。这个“三位一体”,对公民意识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在鸦片战争后至现在的一百六十多年中,儒家思想被割裂了,公民的头脑中又没有西方社会那样的宗教传统,自然经济和皇权专制传统在公民价值观中遗留的负面影响,如崇拜权力、路径依赖、个性保守、窝里斗、不注重公平等等,就十分显著。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这类负面影响虽然在程度上有所减弱,但它们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主体意识。这样的主体意识如果没有根本性的转变,建设创新体系将会是十分困难的。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时十分重视改造人民的思想,但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以致直至现在,用什么样的伦理意识武装公民的头脑,始终没有解决好。

我们这里讲的“引逼”机制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政府官员率先垂范。政府在中国是无比重要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如果这一条能够落实,就会引导社会主体意识的转变。但问题是,民众对许多官员心口不一、言行不一很有意见。有许多人提出要搞政治体制改革,搞西方的一套民主。笔者个人认为,持这种主张的人缺少对中国民众素质的基本认识。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问题在于要防止各级官员心口不一、言行不一。二是重视教育,包括改革大学的教育机制和重视发展终身教育。创新体系的核心资源是企业家素质和公众的素质,大学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还要大力发展商学院在提升企业家素质中的作用,政府通过财力补助让尽可能多的公民得到终身教育的机会。三是市场公平。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许多的“短路”,即谋取暴利和赚快钱的机会,当然,这样的机会多半和行政权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这样的机会存在,就会引导人们想尽办法去追逐,诚实本分地用创新去创造财富的风气就难以深入人心。

以上三个方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工作。在此基础之上,笔者心目中理想的创新型国家模型是一个“舞台模型”,由三个层面的十三个因素构成:第一层面是可见部分,由八大要素构成。产业相当于舞台,演员相当于企业家和经营团队,演员所属单位相当于企业,观众相当于消费者,灯光和音响相当于创新服务体系,保安和值班员相当于政府,售票处相当于市场,评奖会相当于股票交易所及多层次资本市场。第二层面是外围的三大要素,导演相当于社会投资者和金融体系,编剧相当于研发人员,利益分配和权益保护取决于法律和司法体系。此外,第三层面是延伸性的,主要是两大要素,艺术院校的作用相当于培养人才和储备技术的大学和科研院所,观众的欣赏口味相当于消费者伦理。

这个舞台模型也是创新体系的完整模型,是创造财富的创新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对照这个总体要求,只有用这个舞台模型来统筹创新体系建设,才能真正“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才有希望看到一个真正的创新型国家。

img37

图8-1 创新体系的舞台模型

当前,建设创新体系过程中缺少这种整体性的统筹,“技术”色彩太浓,政府的功能性“缺位”和“越位”现象并存,企业家精神缺失,社会伦理的层级标准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差距很大。如果没有一种力量去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而只是把注意力和资源投向一些具体的、技术导向的创新型项目上,就必然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在我国取得一分进步的过程中,先进国家取得了两分甚至更多的进步,我们相对于先进国家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当我们按现行标准达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时,先进国家又会更新创新型国家的标准。

舞台模型的三层面十三要素,在创新体系中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当前中国的情境中,改善“非技术性”的要素更为重要,更为紧迫,当然也更为困难。以“观众口味”即消费者伦理为例,历史地看,演出的水平实际上取决于观众口味。一台交响音乐会,在西方演出时是高雅肃穆,但是为中国观众演出时,可以变成台上和台下“串位”的滑稽戏。虽然各种文化都有生存的权利,但是因为世界一体化已经发展到了今天的阶段,国力的竞争直接表现在创造财富能力的竞争上,如果没有“观众口味”的进化和升级,迟早会面临毛泽东同志说过的“球籍”问题。1956年8月30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预备会议上说:

你有那么多人,你有那么一块大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球籍!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是全社会全面参与的一场大戏,也是大国崛起的基本途径。这是需要所有人解放思想加以认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