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技活动效率的国际比较

科技活动效率的国际比较

时间:2023-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科技活动效率的国际比较伴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全球蔓延以及实体经济的不景气,科技创新在应对危机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一方面,世界各国经济增速趋缓,R&D经费来源紧张;另一方面,面对危机,各国更加重视R&D投入的重要性,将推动科技创新作为克服危机的重要手段。这一指标表明上海的研发投入已接近世界发达国家之列。

二、科技活动效率的国际比较

伴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全球蔓延以及实体经济的不景气,科技创新在应对危机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一方面,世界各国经济增速趋缓,R&D经费来源紧张;另一方面,面对危机,各国更加重视R&D投入的重要性,将推动科技创新作为克服危机的重要手段。在机会成本的作用下,R&D投入会呈现出一定的反周期或弱反周期性,一是企业R&D投入稳定增长,加大研发投入已经成为企业引进人才、提高研发能力和开拓细分市场的重要途径;二是政府R&D投入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研发经费预算管理愈加成熟与完善。根据巴特尔纪念研究院的报告,2007年以来,全球R&D投入仍呈逐年递增态势,年均超过1万亿美元。

上海在追赶世界科技前沿和迎接新产业革命的过程中,取得了多项指标的历史性突破,但仍与国际前沿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按照数据的可得性,研究选取了部分指标用以表征上海与世界科技前沿的差距及其变动趋势。

一是从R&D/GDP的值看,2011年上海达到3.11,超过我国的平均水平,接近新加坡和美国的整体水平,但不及韩国、日本、瑞典和以色列(见表6.19)。这一指标表明上海的研发投入已接近世界发达国家之列。

表6.19 2006—2011年上海与主要国家犚牔犇/犌犇犘比较

img88

资料来源:OECD《主要科学技术指标》2011/2;印度2006—2007年数据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打“*”数据来自巴特尔(Battelle)研究所,R&D杂志。

二是从R&D经费支出的执行部门分类看,上海的企业资金占比呈现下降趋势,不仅低于大部分发达国家,而且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6.20)。这表明上海的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同时也反映出尽管上海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但企业的创新投入及支出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并未表现出优势特征。

表6.20 上海与主要国家犚牔犇经费支出按执行部门分类比较单位:%

资料来源:2012年《上海统计年鉴》、OECD《主要科学技术指标2011/1》、2011年《中国科技统计数据》。

三是从R&D经费支出的活动类型分类看,尽管上海的基础研究占比从2007年的5.44%提高到2011年的6.32%,但这一比例远低于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见表6.21),表明上海在基础研发领域的投入相对不足。

表6.21 上海与主要国家犚牔犇经费支出按活动类型分类比较  单位:%

img90

资料来源:2012年《上海统计年鉴》、OECD《主要科学技术指标2011/1》、2011年《中国科技统计数据》。

四是从研发人员占比角度看,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导致海外人才回流,使得近年来上海研发人员队伍扩容增速,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较,上海每万名就业人员中R&D人员并不低。但上海的问题在于,企业中的高端技术人才相对匮乏,特别是先进制造业所急需的高级人才更是严重短缺。据调查,尽管近几年来上海企业的技术工人占比超过了50%,但高级技师仅占总技术工人的0.1%左右,技师和高级技工的占比也只有1.1%和6.1%,而在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技术工人的比例一般都超过35%。[8]这是导致上海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弱的原因之一,同时也体现出上海在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方面,现行户籍制度对高端人才的引进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与阻碍作用。

表6.22 上海与主要国家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犚牔犇人员比较

img91

资料来源:2012年《上海统计年鉴》、OECD《主要科学技术指标2011/1》、2011年《中国科技统计数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