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研讨和交流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案例探析

研讨和交流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案例探析

时间:2023-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章 研讨和交流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案例探析杜晓燕 张 晴对于高校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这一主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2 研讨和交流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实践创新与众不同的特点在于将现有元素进行建设性的同化进入新的综合体或新的构造中的行为。

第四章 研讨和交流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案例探析

杜晓燕 张 晴

(浙江万里学院)

对于高校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这一主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1929年,英国哲学家Whitehead在《教育的目的》一文中,犀利地揭露了当时学校教育方式导致“惰性知识”的产生。在反思学校教育所暴露的弊端基础上,教育界逐步形成了“情境学习”理论。情境理论对学习进行了重新的界定,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与他人、环境等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形成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社会化水平的过程。情境理论在学习的实质、内容、方式等诸多方面呈现出与以往的学习理论有所不同的新范式:早先,以教师中心取向的行为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获得经验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要确立明确、详细的教学计划,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中心取向的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通过教学的引导、提供实践机会等,让所有的学生丰富自身。教师是良师益友,通过营造、创设实践活动的氛围与场景,引导学生逐步成为有能力的实践者。

1 交流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理论分析

群居的鸟类学习的更快,它们的生存几率更高,因而进化的更快,其本质在于交流。交流实质上是知识共享的过程。只有通过知识共享,才能互通有无共同提高。团队学习可以促进个人成长,由于个体间差异的存在,团队学习可以有效发挥个人的比较优势,来实现团队的最优化。同时,通过团队学习能使团队智慧融入个人化理念中,可以免费享受别人的思考技巧和有效方法,更可以展示你的理解和独特设想,接受别人的启发和灵感。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要想提高效率必须研究、讨论和交流。以维果茨基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只能产生于人之间,即人的社会互动之中。在学校与课堂学习中,学习者个体发展也必须产生于相互之间的互动合作。通过合作,学习者能够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在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和“融合”中,激励学习者自我反思,完善对知识的意义建构。Tsui发现在思维的发展过程中以智力为中心的与同学的交流与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并提出“任何理论的和非理论的冲击都不可能如学生间交流重要”。这种不断交换信息的过程,就是知识创新的过程。Crosling认为正式和非正式的团队学习交流在实践上是非常重要的,能发展学生的听、说、理解、反应和参与能力,以及在团队中领导能力的取得、系列命令的执行和学生通过不同级别的发展的方法等。Grabher运用了“噪声”这个术语来定义这种机制:一个新点子的产生可以引起周围的感官振动,并带动起许许多多刺激反应、有意义的灵感和信息同时反馈到各个参与者那里,而每个参与者利用这些反馈做出自己的新决策。乔纳森等指出,学习包含着建立一个“对他们在其中使用工具的世界,和对工具本身进行日益丰富的内在的理解”。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竞争。最直观的竞争是在小组间进行的,同时也存在着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但这种竞争不是如传统的班级教学那样争唯一的“赢家”,而是争任务完成得更好。这样的竞争就必须建立在与他人合作的基础之上。这种竞争从理论上保证了每个人都可以成功,而不是唯一的一个人的成功。

高校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国内外研究文献已经十分丰富。但是,由于所持有的教育理念不同,所立足的专业不同,研究有效教学的角度、方式、侧重点等也有所不同。如何结合专业需要组织有效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成长这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本文结合浙江万里学院金融学专业《国际金融》课程改革的方式与效果,分析讨论和交流对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未来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应在学生作为社会的人的全面成长,尤其是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这也凸显了本项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 研讨和交流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实践

创新与众不同的特点在于将现有元素进行建设性的同化进入新的综合体或新的构造中的行为。创新是一种社会行为,对集体来讲,创新能力的锻炼与提高,要具有积极向上、通力合作的集体氛围,驾驭剖析集体内部各成员的智力和非智力等因素的构成及效能,在努力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与措施的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

2.1 大学生非正式交流对创新思维的影响

我们可以将创新看成是不同形态的知识和能力融合在一起为解决一些组织上、生活上、学习上和智力上的难题而互相交换信息的行为,这种信息交换和相互的影响作用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实现。比如校园模拟股市每周二、四晚上7点到9点开盘,每学期开学时都会有很多学生新加入校园股市,股市操作方式没有专门的培训,都是老生带新生。新老股民间不仅交流一般性的操作技巧,也研讨看盘方法,甚至还发现了能够影响股市价格的因素,以及可行的操作办法。大学之所以能成为新知识的摇篮,主要是有那么多的学生和教师集中在一起,不同专业学生经常见面聊天,信息才会以如此微妙的方式交换、传播、相互影响,产生创新,这被认为是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另一条途径。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来源于师生们和学生们的日常接触,在多个信息的交流和碰撞中,推动创新的产生。

2.2 课堂有效引导“研讨和交流”对创新思维的影响

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趋势,并能够根据这种变化趋势做出正确的投资或者回避风险的决策,课程重点和难点涵盖五大方面的内容:汇率变动、国际收支不平衡、资本流动、金融危机以及国际金融协调等问题,任课教师根据这些内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让学生通过联想、类比、归纳得到新的知识。

打破思维定势,创设悖逆情境。紧扣“提问”的科学性,进行积极地引导帮助学生拨正认识,回归于认知的科学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需要大量外汇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所以就形成了“少进口多出口”大量赚取外汇的思维定势,再加上宣传和舆论的影响,学生们张口就是说“要增加外汇收入”,甚至有个别学生将之演变为“经济发展目标就是增加外汇收入”。国际收支这一命题的传统认识在学生心中已形成思维定势,这就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对国际金融问题的深入的研究。针对这种情况,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对一国来说外汇收入越多越好吗?”要求学生思考并举例说明。学生们先是面面相觑,然后教室里就开始热闹了,学生们饶有兴趣地讨论起来。之后再经过教师的启发,把这一观点进行重组演绎,最终得出了6种结论:a.外汇过多要耗费更多的成本来管理,实现外汇保值和升值,如果管理不善就会导致辛苦换来的外汇大量缩水;b.外汇太多并不好,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就像现在这样,过多的外汇储备成为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的把柄;c.国际收支是相对概念,一国外汇收入过多,相对国际收支赤字国就有可能采取货币贬值政策来稀释赤字,导致外汇收入大量缩水;d.一国外汇太多,不得不增加对外投资,面临更多风险,而国内还存在资金短缺的情况;e.大量的外汇是在怎样的基础上获得的,如果是在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牺牲劳动力娱乐和休息甚至是生命的前提下获得的,这样的血汗外汇就远远违背了国家发展的初衷,当然越多越不好;f.在外汇短缺的条件下,外汇越多越好,如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这些富于创新火花的观点,就是扩散思维组合分解的产物。讨论到这里教师趁机又问道:“一国赚取外汇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购买外国先进技术;为了购买我国短缺的原材料;为了控制人民币对外价格;为了增加国民收入;为了中国人能够出国旅游……答案不一而足。运用悖逆法,设立新情境,启发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挖出教学中的隐性问题,交给学生猜测、推导、反证,启迪思维,使之得出富于创新的结论。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切创新源于问题的发现,利用案例、交换思维角度,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由已知信息延伸到未知领域,在知识的组合创新中,提高思维的质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对学生提问时,兼顾全局,求异标新,把握思维技巧的规律。在讲解“汇率”概念时,先让学生阅读一个关于义乌商人出口小百货到南美巴西的案例,义乌商人的定价策略很简单:在国内1元钱到巴西就卖1美元,每月一个标准集装箱的货物,这时美元汇率为1美元=7.2元人民币。教师的问题是如果汇率变化对义乌商人有什么影响。学生先计算,然后开始发言:在销量不变的前提下,如果美元汇率涨,则义乌商人赚的利润更多;反之则少。教师接着追问“如果销量受影响时,义乌商人的利润受怎样的影响”,再“如果巴西货币汇率也变化又如何”等等,这样让学生深刻理解了汇率是货币比值的概念,这个比值的变化对个人、企业和国家都有影响,而且影响各不相同。引导学生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路,也全面吸收其他成员的想法,能够产生许多思维的火花,创新思维是不同信息大量碰撞融合的结果。因此,同学间交流与讨论推动信息交换与碰撞是非常重要的,不管学生成绩好坏,每个人总有所专长,小组成员的微不足道的一句话就可能使问题迎刃而解。团体的思维优势大于个体思维之和。随着学生不断地积累信息和不断积累知识,为将来重新整合这些知识和技能,获得更多的创新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课堂辩论赛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展开辩论赛。在课程教学内容正好完成过半时,学生已掌握国际金融基本的原理与知识,组织学生展开主题为“在五年内,人民币应不应该国际化”的辩论赛。这场辩论赛完全由学生组织:学生提前策划安排好总时间,学生主持、学生辩论、学生记时间、学生打分、学生点评,最后由学生选出最佳辩手和最佳风采奖,以及获得胜利的团队。辩论会既是表达见解、展示才华、展示智慧、展示能力的舞台,也具有强烈的对抗性。正方立足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中国的经济地位不相称,应该尽快国际化”,而反方则基于“国内金融市场还未发育成熟,不能在短期内国际化”。参赛者不仅要设计好自己的行动方案,还要预计对手的可能反应以及应付之策。正方反驳的理由是如果等到市场发育成熟,我们今天还在WTO门外徘徊,可以预见的事实是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促使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育成熟;而反方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泰铢被迫贬值为例,认为一国货币在金融监管不成熟前仓促实现国际化,后果不堪设想。在辩论中,学生对掌握的知识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发送,让它们各显其能,各显其威;对潜在的知识从边缘到内核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挖掘,力求获得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的知识;对对方传递过来的新信息及时进行选择、加工、编码,迅速作出反应:或接受,或剔除,或批判。思维活动的路路相通,学生在激烈的对抗活动中灵感纷至,技巧横生。

通过积极辩论,使学生各抒己见,想人之所不想,见人之所不见,能人之所不能,从而优化学生的创新心理环境,激发想象、开阔思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尽管最后判定是反方胜出,这可能受目前金融危机大背景的影响,其实双方基本是势均力敌。虽然双方观点对立,但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都能提出充分的论据,并且方法新颖别致,这样的辩论能锻炼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引导学生对汇率、国际收支、资本流动等课程核心问题的深入思考,更能培养学生全面地分析金融问题。辩论赛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准确、全面地辨析本方论题,使自己的立论固若金汤;二是分析对方立论的思路,找出对方立论存在的逻辑盲点,更准确地抓到对方破绽,及时’毁对方立场根基,建立起严密的攻防系统;三是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辩题,攻对手于不备,也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这种全面的观点对金融专业的学生尤其重要;四是意外发现了学生的组织能力特别强,能够完美组织一场高水平的辩论赛。

3 引导学生加强交流的方法

交流和辩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非常重要,如何引导学生加强交流,避免各自为战,最好的办法是根据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设定教学内容。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整个过程,它反映了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在整个职业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功能。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对特定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分析有学习价值的典型工作任务,从而形成可用于教学的“学习领域”典型工作任务。由全系教师共同讨论将金融职业理论基础、职业技能按照工作性学习过程,转换形成课程体系,并制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按照典型工作任务设定问题,设定的问题需要具有启发性和连贯性,引导学生在交流、辩论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

我们设定《国际金融》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学会判断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走势,以及汇率、利率走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黄金价格走势等,为国际投资获利或者避险操作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在此基础上我们设定的核心任务为国际收支、汇率理论、国际金融市场、国际投资和国际资本流动、国际金融协调等。在每一个任务前先设定若干问题,并以案例形式提出问题,安排好解决问题的步骤,在学生充分研究和交流后提交结果,教师检验结果并纠偏,引导到下一个任务。教师纠偏的过程就是能力点和知识点的解释过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多方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互相帮助、集思广益获得结果,利用头脑风暴法,思想不断的交流与碰撞,产生创新的火花,依靠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和提高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大学学习的目的既需要积累知识,又需要培养工作能力,而工作中解决问题需要创新思维,所以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中心任务,而典型工作任务的设定既实现了课程与行业的对接,又解决了引导学生研讨和交流的积极性问题,也锻炼了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促进学生在课堂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径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