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国际金融》双语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国际金融》双语教学实践研究

时间:2023-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情境认知理论在我国的说法不统一。情境认知理论对双语教学的环境和活动创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对传统的环境和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在情境认知理论指导下,双语学习应该有真实的学习环境。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某一领域的活动都是由其文化规定的。

第五章 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国际金融》双语教学实践研究

王扬眉

(浙江万里学院)

1 情境认知理论概述

情境认知(situated cognition)理论来源于国外,情境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具体条件。情境认知的最初思考始于对词汇教学的研究。传统的教学中,有关知与行分离的假设导致课堂词语教学的低速、低效。相反,在日常交际语境中,人们通常能以惊人的速度学习词语。可见,词语和句子并不是孤立的,他们总存在于一定的交际场合和说话的情境之中。所有的知识都是对人的活动和情境互动的产物。因此,情境认知强调将知识视为工具并试图通过实践中的活动和社会性互动促进学生的文化适应。这是情境认知和情境学习最初的来源。

情境认知理论在我国的说法不统一。最初国外的学者们单独从情境学习、情境认知角度进行研究,后来发展到研究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因此,我国很多学者称之为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本文统一将这一理论称为情境认知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的特点包括:

1.1 基于情境的行动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人类活动是复杂的,包括了社会、物理和认知的因素。人们不是根据内心关于世界的符号表征而行动的,而是直接通过与环境接触与互动来决定自身的行动。在这种基于情境的行动中,隐含在人的行动模式和处理事件的情感中的默会知识将在人与情境的互动中发挥作用。

1.2 合法的边缘参与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是情境认知理论的中心概念。该概念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情境学习的非中心化观点。根据这个特征,基于情境的学习者必须是共同体中的“合法”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观察者,同时他们的活动也应该在共同体中的“合法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观察者,他们的活动也应该在共同体工作的情境中进行。

1.3 实践团体的建构

社会性交互作用被视为情境学习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在研究中显现出一个统一的概念,这就是“实践团体”(communities of practice)。该概念既强调学习是通过参与有目的模仿活动而建构的,同时,它也强调实践与团体的重要性。该概念的提出表明,在情境认知中知识被视为行动与成功的实践能力:意义可理解为一种结果,可看作是一种增强对共同体验的情境的参与能力。

2 情境认知理论对双语教学革新的启示

双语教学指在我国利用一种外语(主要是英语)作为媒介语进行的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直接出发点是为了改变长期以来我国滴注式外语教学的耗时低效现象。情境认知理论注重学习环境和学习活动这两个方面。而在双语教学中,需要有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教师要创设丰富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双语环境中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提高双语学习的效果,促进双语学习。情境认知理论对双语教学的环境和活动创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对传统的环境和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

2.1 双语学习环境的革新

情境认知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等充分表明,学习要发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这样得到的知识才是活化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有利于迁移到真实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在情境认知理论指导下,双语学习应该有真实的学习环境。可以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设置,使学生置身丰富的逼真的英语环境中,从而使课堂上学习的东西很容易迁移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虚拟的学习环境,革新双语学习环境。在情境认知的指导下,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学科知识和外语知识交际能力。

2.2 双语学习活动的革新

情境认知理论的关键因素除了环境之外就是学习活动。在传统的教学中,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活动常常是被传统学校文化扭曲了的真实活动的替代品。讲授式的教学、被动的学习和形式化的成绩测试与评估被隐含在学校的这种自给自足的文化之中,形成了至今在学校中占有优势的传统教学模式。由此产生的结果是与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相反,在学校文化中的成功者未必能够成为真实活动中的成功者。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某一领域的活动都是由其文化规定的。活动的意义和目的是通过现今与过去成员之间的磋商而以社会方式建构的。因此,一切有意义、有目的的活动都是真实的。这样,真实活动可以最简单地定义为日常的文化实践。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逼真的双语学习活动,学生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达到语言和学科知识的习得。

当然,环境与活动是不可分割的。情境认知理论倡导的活动其实是在环境中的活动。活动的逼真和意义是在环境中得以体现的。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设好双语学习环境,在这个丰富的环境中让学生参与逼真的学习活动,从而在活动的过程中达到日常交际能力的提高,学科专业知识的表达和掌握。

3 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课堂双语教学的实践案例

本案例来自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三年级的《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课程,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是市场营销的构成要素。在进行双语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大三学生基本已经具备了英语听说的能力,并且大部分已经通过大学英语的四级考试,但即便如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要以运用简单的英语表述为主,尽量降低沟通的障碍,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1 营造英语氛围,创设双语情境

(1)问题的呈现。

情境主要由课件展示。课件选自日常生活中的市场营销问题,学生就是在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步即情境的创设,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在这个案例中,由于知识点是市场营销的构成要素,而学生直接接触市场的机会并不多,所以选择他们熟悉而又感兴趣的情境最为关键,使他们在这样的情境中有意愿借助英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他人分享。教师经过思考,将情境设计为:

Now,if you want to do business in our university,whichl in ewill you enter?What are your product,place,price and promotion?

(如果现在你们想在大学校园里做一笔生意,你会进入那个商业领域?你们的产品、营销渠道、价格和促销方案分别是什么?)

这一情境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将市场营销的要素和学生熟悉的情境联系在了一起:大学校园是学生熟悉的,消费群体也是他们所熟悉的校友,而且校园中形形色色的商业运作模式也为他们理解这些要素提供了天然素材,当然,这种情境设置的关键还在于他们自己的思考创新。

课件的文字部分由英文和中文共同组成。使学生逐渐接触常见的英文表达和一些专业词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拍摄一些校园实地的商业场景,呈现给学生真实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生动有趣的环境下寻找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使英语的运用更加自然。

(2)提供支架——市场营销的四要素。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些基础知识。老师不直接告诉学生到底要怎么样来解决,而仅仅为学生提供具有支架作用的知识,同时提示学生回忆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

在本案例中,教师要提供的支架知识就是product,price,place和promotion的相关定义和所涉及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讲解四个要素的过程中举到一些学生熟悉而且感兴趣的商业产品,如P&G的洗发水,苹果的MP3,DELL的手提电脑等等,使学生对支架知识点理解更加深刻。在提供支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用英语阐述,并反复提醒学生注意四个要素的英文表述以及相关概念的英文表达。

以上过程都是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和支撑的。拥有了这些基本的知识点,下面教师基本上可以让学生动手解决实际的问题了。

3.2 学生自己确定问题、自主学习

教师在提供了情境和支架之后,就应该及时转变自身的角色,由信息的提供者转变为“教练”和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自身也成为一个学习者。学生开始自己来确定问题,在本案例中,就是要确定进入的行业,例如开一个餐馆?一家书店?还是提供一些特定的服务?

当确定了经营的方向后,学生就要根据支架知识并自主查找这个行业的相关情况和校园内的经营现状,对该行业的市场营销四要素进行具体阐述,确定自己要经营的product,及其price,place和promotion。在对四要素的讨论过程中不断使自己的经营更加合理和可行。

3.3 团队协作的学习方式

由于真实问题情境通常十分复杂,凭单个学生的力量不可能完全解决,所以创设能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合作学习必不可少。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团队,通常4~6个人为宜,鼓励学生在团队内部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看看大家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是否能帮助团队获得最佳方案。团队协作的学习方式还能够使基础较好的学生帮助能力稍差的学生,大家分工合作,团队成员更容易获得激励和自信。

3.4 成果展示,评价提升

等所有的团队都有了自己的讨论结果后,教师可以主持一场成果交流会,学生最后用英文呈现自己的讨论成果。由于每个团队选择的行业和产品不同,他们各自阐述的市场营销四要素当然不是一样的,这样所有的团队可以同时分享到其他团队的创意,辨别每个团队对市场营销四要素的判断是否正确。最后,教师和各个学生团队可以共同评选出最可行的方案,教师对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点评,充分肯定创意和细节设计,同时也给出进一步优化方案的建议,或者提供类似产品营销成功案例的信息,供学生参考。由于所有的陈述都要求用英语完成,所以关键的词汇和表述被一次次提及,学生借助英语语言工具学习专业知识并将自己的思想表述出来,实现了双语教学的目的。随着国际市场营销知识的深入学习,可以继续从内容和经营范围等方面来丰富本项目的内容,使教学具有延续性。

4 总 结

在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双语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使学习者能够处在一个真实、完整的双语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需要,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学习、教师的指导教学以及学习小组中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者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从识别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在这个真实的双语情境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以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而且是贴近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接触更多的学科以外的知识。并且学生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的交流和日常用语的交流。

参考文献:

[1]戴维·H·乔纳森著,郑太年等译.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高文.情境学习的关键特征及其对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启示[J].外国教育资料,1997,(6):45-47.

[3]王文静.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02,(1):51-54.

[4]高文.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J].教育发展研究,2001,(8):93-94.

[5]黄建军.网络环境卜的情境认知与学习[J].远程教育杂志,2003,(2):77-7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