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自主创新将成为下一轮企业改革的突破口
全国科技大会明确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并提出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而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企业整体上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一方面企业创新投入低,另一方面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我国企业研发经费人均支出仅为美国的1.2%、日本的1.1%。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其销售收入的比例,多年来一直不到1%,2004年仅为0.7l%,而主要发达国家企业目前已达3%左右。即使以实力最强的中国500强企业的水平来看,统计中2004年的373家及2005年的411家500强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分别为1.20%、1.45%。中央企业2005年的平均值为1.5%。2005年,中国500强企业中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比例5%的仅有28家,达到2%也只有109家,而发达国家大企业的研发投入比值,一般都超过5%。[3]投入不足首先造成了企业专门研发机构的缺乏的现象。
北京大学教授路风指出,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是核心竞争力所在,应该将自主创新作为下一轮企业改革的突破口,培育我国自己的自主创新企业。他说,在现在开放的市场条件下,中国企业还处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阶段,要在达到技术前沿之前就具有竞争优势,就必须通过创新进行技术学习,只有具备开发设计产品的能力才能使企业长盛不衰。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邓楠在2005年12月举行的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介绍,目前中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我国设备投资60%以上依靠进口,而且关键技术自给率低,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许多重点领域特别是国防领域的对外技术过份依赖,会对国家安全构成严峻威胁。穆荣平认为,对外技术依赖度居高不下,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产业总体技术发展水平较低的现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国内还没有形成“注重创新能力建设”和“保障创新领先者权益”的政策环境,需要在鼓励企业增加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还要以重大创新任务带动创新能力建设,从而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穆荣平说,自主创新实际上是企业技术能力引进的过程,实质是生产能力——投资能力——创新能力的转化过程。对于企业,国家在相关政策方面要予以倾斜,核心思想是着眼于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在财政、税收、计划等方面给予支持。
任伟泉说:“方正电子出身名校——北京大学,又有北大计算机研究所的技术支撑,加之我们本身也有一支强大的研发队伍,有着多年对印刷出版业的业务理解和技术积淀,如今业务触角遍及社会生活的各行各业。这本身就是一个将产、学、研、用很好地结合起来,面向市场进行自主创新的范例。在网络出版环境下,我们将联合更多的合作伙伴,把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的应用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完整的产业链,在政策的支持下,参与到一些国家重大技术和项目中去,切实体现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