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技术开发的途径和条件
一、技术开发的途径
在民营企业中,技术开发的途径主要有独创型技术开发、引进型技术开发、综合与延伸型技术开发、总结提高型技术开发等途径。
(一)独创型的技术开发途径
这是指以科学技术为先导,在民营企业独立地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创造发明的新技术。当代许多新兴技术和尖端技术,如宇航技术、计算机技术、核技术等,都是在基础科学有了重大突破以后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些新兴技术和尖端技术同以往的技术有显著区别,它们不是传统技艺的改造和提高,而完全是现代科学的产物。这些技术产生的途径,都是从基础研究开始,经过应用研究,并在应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后,再通过发展研究进行广泛的技术开发,使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就要重视这种独创型的技术开发途径,因为它的成果常常代表着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表现为全新的技术,全新的产品,全新的工艺,全新的材料。但是,独创型的技术开发途径由于从基础研究搞起,科研难度大,时间长,耗费投资多,对科研人员的素质要求高,这不是一般民营企业所能办得到的。对于有条件的大型民营企业,为了保持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可在这种开发途径上投入较大力量。对于大多数的中小民营企业则主要是从民营企业外部获得应用研究的成果,进而在民营企业内组织成果推广应用工作。
(二)引进型的技术开发途径
又称转移型的技术开发途径,是指从民营企业外部(外国、外地区、外单位)引进与转移新技术。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可以缩小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从民营企业外部引进技术,可以加快民营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由于引进的技术已经得到应用,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性已经得到证实,因而技术开发所承受的风险小,容易较快地取得成果。引进的内容既可以是技术知识(包括产品设计、制造工艺、测试技术、材料配方、聘请专家和培训人员、技术咨询、合作科研、合作生产等),也可以是技术装配(包括单机、成套设备、成套工程等),或者获得工业产权(如专利、商标)的使用权等。引进的方式有“移植”(引进成套或关键技术、设备,由本民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掌握使用)、“嫁接”(把民营企业外部引进的新技术成果,与本民营企业的有关技术成果结合起来)、“插条”(从外部引进初步研究成果,在本民营企业进一步加以培植,最后形成产品)、“交配”(同外国、外地区、外单位共同协作研究开发,以取得共同的科技成果)。对这些方式,民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需要和条件灵活使用,注意要把引进技术的吸收、消化工作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使引进技术得以发展和创新,建立或纳入本民营企业的技术体系。
(三)综合型的技术开发途径
综合型的技术开发途径是指技术的综合,即把两项或多项现有技术组合起来,由此创造和发明新的技术或新的产品。这种方式曾被很多专家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技术革新的重要特征。技术的综合可进一步区分为两种方式。一是单项移植,相互组配。一般是以某项技术或产品为主体,从而产生性能更为优越的新型技术或产品。例如:以机械设备为主体,把电子技术移植到机械设备上,产生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又如:圆珠笔装上电子表,成为多功能的电子表笔。二是多种学科技术的综合。一般指工艺难度大,技术规模也大的高层次的技术综合。其成果常常是一些大型的复杂技术或产品。例如:海上石油钻井装置的开发,就是集机械、光学、电学、计算机、信息传递、能源介质以及环境保护学等多种学科于一身的技术;再如“神舟”系列飞船等,是高度技术综合的结果。
(四)延伸型的技术开发途径
延伸型的技术开发途径是指对现有技术向技术的深度、强度、规模等方向的开发。例如:机械加工设备向运转速度开发,开发出越来越多的高速高效率设备;冶炼设备向大容积开发,开发出达4,000多立方米的高炉;运算设备向计算速度开发,开发出每秒运算数10亿次的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向集成度开发,开发出集成度达上百万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等。
上述综合型与延伸型的技术开发途径虽然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的,但也是一种创新,相对于从基础研究搞起的独创型技术开发途径而言,它有开发难度小、耗费资金少、时间短、见效快的明显优势。因此,一般民营企业在从事技术开发中应该注重综合与延伸型的技术开发途径。
(五)总结提高型的技术开发途径
这是指通过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提高来开发新技术。一般是指以小革新、小建议、小发明等为主体的小改小革活动。这类活动大多建立在生产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虽然,现代技术的原理是在科学指导下形成的,但是,实践经验依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随着广大职工群众文化科学知识水平的提高,群众性的小改小革活动所涌现的技术成果必将逐步增多,达到一定程度,必将带来民营企业整体技术素质的提高。因此,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高应该纳入民营企业技术开发的正常途径,它有利于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锻炼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技术开发的条件
民营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活动,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一)科学技术工作队伍
这是开展技术开发的最基本的条件。一支合格的科技队伍应该满足两个基本要求,即一定数量,结构合理。
1.民营企业中从事技术开发的科技人员应该有一定数量,即科技人员应该在民营企业全体职工人数中占有一定比例。我国的国有民营企业科技人员数量较多,专业门类较全,条件较好。但一般民营企业的科技人员则相对较少,技术开发难度较大,也较困难,因此,组建一支技术开发队伍是众多民营企业当前的迫切任务。民营企业专门从事技术开发的科技人员的主要来源,一是从民营企业外部招聘;二是从现有技术人员中抽出一部分人员,主要从事技术开发活动;三是从有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中选拔、培养成为专门从事技术开发活动的人员。
2.科技队伍结构要合理化。科技队伍结构一般是指构成科技队伍的诸要素及其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结构合理,才能有效地发挥科技队伍的集体作用,取得较好的效益。民营企业科技队伍结构合理化可从以下几方面考察。
(1)学科结构主要是指科技队伍中各类专业人员的比例。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有着高度综合和高度分化的发展趋势,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很多科研开发课题常常需要各种专业的人员共同研究才能开展。因此,民营企业的研究人员就需要各种专业的人员共同参加,需要一个合理的专业结构。
(2)职能结构主要是指从事不同性质科研劳动人员比例。主要包括:有较深厚理论功底的科学研究人员;有较丰富的工程技术专业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专门从事技术开发管理业务的科技管理与经济管理人员等。在科技队伍结构中,这三类人员应该有适当比例,以保证技术开发工作协调进行。
(3)能级结构主要是指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科技人员比例。在技术开发中,需要有高级科技人员(高级工程师)做学术带头人和指挥者;也要有中级科技人员(工程师)作为技术骨干;还要有一定数量的初级科技人员(助理工程师)和辅助技术人员作为助手。若高、中级科技人员不足,科技队伍水平就难以提高;若初级科技人员不足,高、中级科技人员精力消耗在一般技术水平工作中,就会造成人才浪费。因此,高、中、初级三类科技人员要有合理比例,才能保证各类人员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4)年龄结构主要是老年、中年、青年三类科技人员的比例。不同年龄的人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科技队伍在年龄上进行合理组配,可使不同年龄人的特长和优势得到发挥,从而提高整个民营企业技术开发的效率。
为了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要对在职的科技人员进行经常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能够及时取得新的知识,不断地进行智能提高。
(二)技术开发的经费
在技术开发活动中,总是要消耗各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这些资源的货币表现就是技术开发经费。技术开发经费的多少是反映民营企业技术开发实力大小的重要标志。民营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投入是反映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核心指标之一,是民营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反映一个地区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民营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额一般按照责权发生制的原则核算,民营企业所发生的技术开发经费支出额,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工字〔1996〕41号文的规定,下列技术开发活动的支出可以统计为技术开发经费支出额: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整费,原材料和半成品试验费,技术图书资料费,中间试验费,研究机构人员的工资,研究设备的折旧,与新产品试制、技术研究有关的其他经费,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等。按照合并报表原则进行填报。
要求提供民营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额决算表,主要项目如下:
年度、支出总额、新产品设计费、工艺制定费、设备调整费、原料半成品费、图书资料费、中间试验费、研究人员工资、研究设备折旧、有关其他经费、委托研发经费、当年(T年)、上年(T-1年)、单位。
民营企业全部技术开发项目经费总支出一般按收付实现制的原则核算,是民营企业发生的全部技术开发项目的支出额的总和。全部技术开发项目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以及基础性、应用性科研、软科学研究项目发生的经费支出。
其中周期大于或等于3年的项目经费支出额指研究开发周期在3年以上(含3年)的项目的经费支出额。
其中产学研合作项目经费支出额指民营企业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进行研究开发的项目的经费支出额。
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现象,因而科技技术开发的需要同经费不足之间的矛盾是长期存在的,妥善处理它们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开发管理中的重要课题。民营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应该从多方面筹集,一般有以下几种来源:
1.国家和地方财政政策性扶持拨款。这部分经费主要用于重大的、综合性的技术开发项目。能够得到这类经费的民营企业是有限的。
2.从民营企业内部筹措经费。这是民营企业技术开发经费的主要来源。这部分来源,随着民营企业经营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将会越来越多。
3.科技合同收入。这里面主要包括科研合同收入、技术转让收入、批量生产产品收入、技术服务性收入(包括测试费、检验费、为外单位代培人员费、出售图纸资料的费用收入等)、各种专项业务收入(包括固定资产转让和废旧物资利用和处理的收入等)。
4.向银行申请贷款。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在技术开发管理中,一方面要从多方面开辟经费来源,以增强科研实力;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节约开发,实行经济核算,使有限的经费获得更多的效益。
(三)技术开发的装备
现代科学技术是以先进的试验装备,以及在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进的技术装备可以扩大和提高科技人员的认识能力,提高技术开发效率。因此,技术装备是开展技术开发活动的必要条件。技术装备水平也是衡量技术开发能力的重要标志。在技术开发管理中,应该从技术先进性、质量可靠性、研究适用性、经济合理性等方面做出综合评价,以便保证为技术开发提供优良的装备,并能随时根据研究的需要和技术发展的动向,对现有装备进行改造和更新,以不断提高技术开发装备的现代化水平。
(四)技术开发场所
具有一定的试验场所,对于民营企业技术开发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一项新技术、新产品正式投入正常使用或大批量生产前,必须经过各种试验,以解决设计和生产中的技术和工艺问题,为生产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在民营企业的技术开发中,虽然可以利用生产部门的设备、装置、加工条件、场地等现有条件,但是完全依靠生产部门是不行的。因为,民营企业生产有一套正常的生产流程、生产秩序和生产任务,若不断加入试验任务,则一方面可能会打乱正常的生产秩序;另一方面在生产部门任务饱满的情况下,也难以为试验提供条件。因此,民营企业应该根据技术开发的任务和长远目标,在自身能力允许的条件下,建立专门的研究开发试验场所,以保证技术开发工作的进行。
(五)科学技术情报
这是研究开发活动的原料和基础。任何一个科技人员都是在前人已经取得成就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和再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开发是继承情报和发展情报的过程。科技情报是提高创造力的重要因素,有效的科技情报可以使科技人员开阔眼界,启迪思维。另外,科技情报又是提高研究开发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民营企业研究开发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方面,都必须具备充分有效的情报。例如:在开发新产品时,要进行市场调查,以获得用户需要的情报、用户购买力水平的情报、市场供销情报、价格变动情报、顾客心理情报等;在新产品成果推广阶段,又需要获取市场供销情报、用户评价情报、同类产品对比情报等。情报来源是否广泛、速度快慢以及准确程度,都会严重地影响技术开发管理工作水平。因此,民营企业应该建立和健全情报工作机构,提高情报工作人员水平,采用现代化的情报手段,做好收集、整理、分析情报的工作。
(六)技术成果的应用
技术开发成果是一种新的技术成就,具有技术先进、生产可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特点。但这些特点能否实现,能否使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还取决于技术成果能否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一项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重要的条件有二:一是成果的技术成熟性,是指其试验数据完整,原理设计、工艺设计、计算方法等合理完善,性能稳定可靠,配套技术齐全,成果应用单位能重复制造;二是成果的技术适应性能要强,即能够适应使用单位的资源状况、工艺设备状况、职工的技术水平状况以及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状况等。
在技术开发成果的推广应用中要做好以下工作:
1.思想工作。要着重教育员工树立正确对待新事物,大力支持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和推广的观念,动员他们积极参加学习和接受技术培训。对研究开发部门来讲,采用一切有效措施向使用单位传授新技术,耐心地进行技术交底。
2.要从制度上、组织上巩固成果的推广应用。在技术管理方面,要依据新技术、新工艺编制新的工艺规程,修订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等;在设备管理方面,制定或修改设备保养修理规程;在劳动组织方面,要根据成果投产后的技术要求,及时调整劳动组织,正确定员,合理安排分工和协作,修正岗位责任制等。
此外,技术成果投产后,还要注意对技术的改进和提高。
三、科学技术开发的原则
(一)基础、应用、开发研究并举,强化开发应用研究的原则
基础研究是对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规律的研究。应用研究是为某种实用目的,运用基础研究的成果,开辟新的技术道路的研究。开发研究是运用前两者研究成果及其系统知识,寻求具体经济技术发展的研究,亦叫发展研究或推广研究。开发研究的结果是取得生产实际中可供利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新规范、新工艺等技术改进成果,对生产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为迅速改变各地区的贫困落后面貌,各地区应强化开发与应用研究科学技术,高度重视现有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把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生产力。
(二)分类指导的原则
各地区地域广袤,地形复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悬殊。科学技术开发必须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遵循分类指导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制定当地科学技术开发的目标。各大中型城市现代工业技术发达,科技开发条件优越,应将科技开发的重点放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原子能技术等高科技领域,使之在这些领域内取得新的突破,逐步使高新技术在各科技进步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各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开发的重点应放在传统技术与实用技术的有机结合上,大力推进实用和科技成果推广转移的步伐,加快区外先进技术引进;同时着手解决应用先进技术的主体——人的素质问题,在改造当地交通、运输和通讯条件的前提下,大量输入技术和人才。在其他地区,科技开发的重点应是实用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农畜产品加工技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建筑建材技术、服务行业技术等技术的研究和利用。
(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原则
世界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表明,经济开发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各地区由于经济技术水平低,人民生活贫困,为迅速摆脱贫困,人们往往采取一些不恰当手段进行过度的经济开发,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一系列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障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原则,是各地区经济开发的重要原则,也是进行科学技术开发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在进行科学技术开发时,必须高度重视“科技的社会功能”,求得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的平衡,通过科技开发,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四)制定科技开发战略,合理调节科学技术开发内外部比例关系的原则
确定各地区科技开发战略,是各省区政府的重要职能,它必须由政府直接组织实施和进行战略的监督和修正。科技开发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科学技术在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2.大力促进各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3.着重加强科技开发研究和应用研究,确定正确的技术结构;4.大力加强各地区现有产业的技术开发、技术引进和技术推广工作;5.把学习、消化、吸收发达地区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作为各地区科学技术开发的重要途径。
科学技术开发研究内部比例关系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关系以及各学科之间的比例关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者比例关系首先通过科研资金的分配比例表现出来。对于各地区来说,基础研究使用的资金应相对少于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资金,把综合利用国内外现有的先进科技成果的技术开发工作作为各地区科技开发的重点,尽快促使科技成果转化,合理调整科学技术外部比例关系。科技开发资金分配必须与各地区经济能力相适应,并逐步提高科学技术研究费用的总量和比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