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安徽省凤阳县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与建议

安徽省凤阳县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与建议

时间:2023-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作者在组织实施工程过程中,对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并就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关键词]凤阳县;科技入户;调查研究;建议1基本县情凤阳县地处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南岸。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了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实现农业总产值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52元。特别是被列入省级小麦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县后,进一步推动了凤阳县的科技入户工程开展。

安徽省凤阳县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与建议

徐德明 许华新 李国平 高树维

(凤阳县农学会 安徽,凤阳233100)

(凤阳县农委 安徽,凤阳233100)

(凤阳县农技推广中心 安徽,凤阳233100)

[摘 要]安徽省凤阳县自2005年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作者在组织实施工程过程中,对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并就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凤阳县;科技入户;调查研究;建议

1基本县情

凤阳县地处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南岸。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了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凤阳县是全国首批商品粮基地县之一,100个产粮大县之一,商品瘦肉猪生产基地县之一,安徽省黄牛综合开发牵动项目基地县之一;是测土配方施肥和小麦、水稻、油菜良种补贴项目县,也是安徽省小麦科技入户工程实施县。国土面积1949.5平方千米,承包耕地72000公顷。总人口73万,其中农业人口63万;辖15个乡镇,1个工业园区,389个行政村。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60000公顷,其中粮食作物120000公顷左右,总产600000吨以上。山场资源丰富,可放牧面积13400公顷,畜牧业以猪、羊、牛和家禽养殖为主,常年生猪饲养量60万头以上,家禽饲养量900万只以上,羊饲养量20万只以上,大牲畜饲养量9万头左右。养殖方式由农户零散放养逐步向小区化、规模化转变。有水面25000公顷,其中可养水面11000公顷,主要以放养螃蟹、鳜鱼、鲫鱼、青虾、龙虾等名、特、优、新品种为主,常年水产品产量35000吨左右。“三网”等精养逐步取代了粗放和常规养殖。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凤阳县紧紧围绕构建“和谐凤阳、人文凤阳、生态凤阳、魅力凤阳”和“打造中国最具竞争力的玻璃产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级生态农业县”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东向发展、工业立县、产业强县、科教兴县”四大战略,在把握机遇抓重点中,积极优化农业结构,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初步成效。2007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克服了局部严重的洪涝灾害,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20267公顷,实现总产660000吨;生猪饲养量60.12万头,家禽饲养量959.21万只,羊饲养量22.43万只,大牲畜饲养量8.92万头;水产品产量35100吨。实现农业总产值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52元。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0.2∶36.6∶33.2。

全县乡村户数15.94万户,乡村劳动力40.88万人,乡村从业人员37.3万人,其中男劳动力20.67万人,占55.4%、女劳动力16.63万人,占44.6%;具有初中文化的21.12万人,占56.6%,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的5.51万人,占14.7%。在所有劳动力中,40岁以下男劳动力13.48万人、女劳动力11.02万人;40~50岁男劳动力4.5万人、女劳动力3.68万人;50岁以上男劳动力4.54万人、女劳动力3.66万人。全县常年外出打工人员约16万人以上,2007年实际外出打工17.6万人,实现劳务经济14.5亿元,其中在省内和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占19.2%,其他多集中在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占80.8%,且以江、浙、沪为多,占57.4%。

2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成效与经验

2.1取得的成效

凤阳县自2005年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以来,通过连续三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促进粮食生产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被列入省级小麦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县后,进一步推动了凤阳县的科技入户工程开展。

2.1.1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通过培育科技示范户,建立科技示范田,实现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全县示范户的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95%以上,在提高生产水平的同时,促进了农产品的产量提高、品质提升、效益增加和农民的收入提高。如:总铺镇农技站结合当地粳稻种植面积较大、品种使用不当、管理粗放等实际,采取入户指导等方式,推动了当地粳稻生产水平和生产基地的形成。据调查,以一季粳稻生产为例,2007年一般亩产550千克左右,高产田块达到600千克以上,稻谷上市均价1.80元∕千克以上,比普通杂交中籼稻谷售价高出0.3元∕千克以上,比杂交中籼优质稻谷高出0.2元∕千克以上,科技示范户平均亩产590.5千克,较全县水稻平均单产472千克(统计数字)高118.5千克,亩均增加现金收入354.9元,而且生产成本由以前每亩140元左右,下降到120元左右,节本20元,增收和节本达374.9元。

2.1.2增强了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

示范户通过接受培训、指导与自身实践,绝大多数能够将从技术指导员那里学到的先进实用技术,毫不保留地传授给邻居和亲朋,自然地就培育了一批辐射户,如总铺镇寺山村小钱队钱家礼,接受能力强,在指导员薛祝广的指导下,运用科技发展生产的水平迅速提高,不但他自家获益,周边20余户群众在他的示范引导下,迅速地种上了高效田。每当技术指导员进村时,他总是细心地对农业技术详细咨询。2007年,凤阳县遭遇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两迁”虫害危害,他在防治关键时期,按照技术指导员的要求,科学管理,有效地防治了“两迁”虫害的危害,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村民组水稻虫害较轻,长势很好,基本上没有损失,辐射户感到很满意。

2.1.3锻炼了农技人员的业务能力

科技入户工程是发挥农技人员技术推广服务,农户接受适用技术的平台和有效措施之一,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机遇和平台。科技入户工作的评价主体是示范户,技术指导员入户服务的时间、解答技术问题是否正确、全面,农户是否满意,将直接影响科技入户工作的成效。通过工程实施,促使技术指导员一方面注重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工作经验和解决具体技术问题的实际能力也随之得到不断高新;另一方面,在实施科技入户过程中,需要科技人员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这就促使技术人员必须改变过去跑跑腿、动动嘴的服务办法,促其到生产一线手把手、面对面、田到田,靠真才实学示范推广农业技术,和农民打成一片。

2.1.4促进了农技推广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需要农业技术人才。过去少数农技人员受主观或客观因素影响,存在着干不好事,不肯干事的现象,影响到其他想干事、会干事的人。通过开展科技入户,迫使农技人员必须要亮出真本事,发挥专长,在平台上展现自我,形成相互比较,相互竞争的局面,致使人人有了危机感和紧迫感。实施农业科技入户,促进了农技人员与农户建立稳定而长期的联系,调动农技人员的积极性,焕发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生机与活力,不但让群众看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技员身影,而且也看到了发展现代农业新的希望。另外,在开展科技入户过程中,通过吸引许多农业产业化企业和科研院所、农资企业等参与,搞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等“三新”技术试验示范,有力地加快了农业科技推广机制由单纯依赖政府推广机构向多方协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转变。

2.2经验与做法

2.2.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凤阳县农委成立了科技入户工程实施领导小组,由委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分管主任为副组长,具体抓落实,相关科室和县农技推广中心有关同志为成员,负责工程实施的重大决策、组织协调、考核验收等相关管理工作,确保科技入户工程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农委同时成立了科技入户专家组,并聘请安徽科技学院有关专家、教授为顾问,为全县的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2.2.2实行“五个到位”,不断提升入户水平和质量

第一,人员到位。全县共派出指导员120人,联系农户1500多户;第二,入户目标到位。入户户数和次数按照所有技术人员的职称予以确定,其中高职联系三个村20户,中职联系三个村15户,初职联系两个村10户;第三,技术指导到位。按照所联系农户的主要作物,在该作物的各个关键环节,深入农户开展技术指导;第四,活动记录到位。根据农委提供的科技示范户手册与技术指导员手册,按时将所有内容填写到位;第五,考核奖惩到位。按照规定,县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对入户活动所取得的成效进行考核验收,并实行奖惩。

2.2.3做到指导与培训相结合,提高示范户科学生产的意识和能力

凤阳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常年外出打工劳动力接近全村劳动力的30%,加上就地转移人员,全县有近40%以上的劳动力脱离直接农业生产,且均为青壮年劳动力。因此,我们结合现实,通过有效措施,提高农民的“傻瓜”生产技术含量。第一,开展入户指导。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对每个示范户开展农业生产全程技术指导,并且与示范户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第二,开展技术培训。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按生产季节开展集中和分散培训。利用田间指导、黑板报、广播电视讲座、户主会、现场会、编印宣传资料、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重点地向农户传授生产技术。仅2007年,就开办各类培训班92期,受训农民9万多人,组织巡回报告20多场次,听众达4万多人次。另外,还通过“12316”专家咨询热线,接受群众技术咨询;向农业生产大户、示范户、乡镇和村组干部、农技人员等,发送手机技术指导短信10000多条。

2.2.4建立考核机制,实行成效与奖惩挂钩

建立以单产、质量、效益等入户效果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入户考核验收机制,农委领导小组在产前、产中、产后分阶段开展多次检查指导工作,于周期结束后,根据单位或个人申报,对各站和全体农技人员的科技入户活动进行考核验收,并对达标的先进乡镇站和个人予以一、二、三等奖励,对后进单位和个人予以惩罚。对排名倒数第一的单位和倒数后5位的人员,予以通报批评,并将结果记录到乡镇农技站和农技人员岗位责任考核档案。

3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科技入户工程是一项利农民、兴行业的促进工程,但通过近三年来的实践,我们认为还有一些实在的问题需要逐步加以解决。主要表现在:

3.1投入资金总量少,难以推动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开展

凤阳县现有县乡农技人员(种植业)138人,其中96名在基层,如果都开展科技入户工程,按照每人年交通、通讯、试验示范、生活等费用5000元计算,96人共需要48万元;县农技推广中心42名技术人员开展科技入户,按照每人年6000元计算,需要25.2万元,县乡合计仅此费用就达73.2万元。这一笔经费作为经济不发达的县是难以承担的,如果没有上级部门扶持,势必制约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影响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质量。

3.2县乡农技推广力量薄弱,且推广队伍逐年萎缩

由于人事制度改革,近十多年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没有分配新的大中专毕业生,新鲜血液得不到有序补充,人员老化现象严重。照此发展下去,十年后,这支队伍将自我消失。据统计,全县35周岁以下的农技人员只有20人,比例不足15%。

3.3基础设施和推广手段落后,制约了工作开展

乡镇撤并前全县26个乡镇的农技、畜牧、水产等直接从事技术服务的推广机构,有20个乡镇属于无办公室、无服务场所、无住房的“三无站”,6个有办公、服务和住房的站,也还是“六五”期间利用国家首批商品粮基地建设资金建成的。经历二十多年的风吹雨打,目前破旧不堪,甚至已成危房。“六五”以后至今,国家未投入一分钱用于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没有一件像样的仪器设备,没有推广经费和农技人员的学习培训经费,农技人员难以有学习深造更新知识的机会,知识老化,推广手段落后,开展业务工作时十分困难,只能形式化、应付性地进行工作。

3.4农民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和入户方式方法存在缺陷,影响了工程实施效果

一是技术到位率低。由于大部分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38,99”部队文化水平差异大,接受新事务能力不一,导致了主推技术到位率不够,少数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力不够,社会影响面不大;二是入户效果差异大。指导员联系示范户都在10个以上,分别分布在不同村组,户与户之间有一定的路程,受服务条件限制,加之农业生产季节性强,时效性要求高,指导员难以做到在同一时间对所有示范户及时进行入户指导,导致了入户效果的差异性。

3.5农技推广人员待遇低,部分人员缺乏为农服务的责任感

每次机构改革,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和工作人员都是首当其冲,不少农技人员对农技部门丧失信心,一有机会,纷纷要求调出或改行。自1996年以来,仅从乡镇农技站改行出去的农技人员就达22人。鉴于此,部分农技推广人员工作上缺乏主动性和压力,少数农技人员参与了家属子女从事的种子、农药、饲料、兽药等农资经营活动,影响了农技队伍公益服务形象,基层干群有意见。

4建议

近三年来的实践证明,科技入户工程是科技工程,惠民工程,对促进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综合能力提高起到了巨大作用,既是国家出台政策推动的效果,更是广大基层农技人员知难而上、努力服务的结果。推进科技入户工程可以说任重而道远,必须要在资金支持、政策扶持、资源整合、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力度。为此建议:

4.1扩大实施县范围,将凤阳县列为部级项目

科技入户工程项目是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应将项目向农业大县、粮食主产县倾斜,为确保粮食安全提供支撑。同时,入户服务对象也可向养殖业等产业拓展。凤阳县是省级小麦科技入户项目县,作为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农业大县和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县,应该在科技入户上进一步有所作为,因此建议将凤阳县列为部级项目县。

4.2加大资金投入,提高项目实施水平

作为部级项目县,国家农业部每年均能够予以一定的项目经费支撑科技入户工程实施,但作为省级项目县及响应农业部和省农业主管部门号召实施科技入户的非项目县,既无上级经费支持,又无法筹措足够资金来支撑,只得咬牙硬挺。鉴于工作实际,建议提高项目经费投入规模,每县的中央经费投入应在50万元以上,并在入户设施上给予支持,如:给每个项目县支持1台科技入户直通车,确保县级人员及时入户服务。同时,应当建立省、市配套机制,在国家投入的基础上,省、市应该按照一定的比例予以资金补配,体现出齐抓共建,合力推进工程实施。另外,省农业、财政部门也要安排专项经费,对被列为省级的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县予以经费支持,建议投入规模在20万元以上。

4.3优化科技入户方式,提高指导服务效果

一是采取示范户相对集中的原则。连片建立示范田,既可以便于指导员集中指导,克服因入户时间差异造成指导效果不一的问题,又可扩大示范带动的整体影响力,形成农业“三新”技术的强示范推动力;二是科技指导与相关的农村专业服务组织相结合。如:指导员与植保服务小分队、测土配方技术服务小分队等合作,由指导员将农事活动的各个关键技术环节,统一对服务组织的成员进行培训指导,由他们将技术集中统一地落实到户、到田头;三是对农村专业服务组织进行扶持。通过扶持,增强专业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科技入户的到位率。

4.4整合农业项目资源,提高项目实施的综合效率

当前,国家扶持农业农村的项目较多,可将有关项目向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县倾斜,通过项目捆绑,发挥各类项目的综合作用,达到“1+1>2”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