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近年来耕地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初探
傅丽青 金健生
(浙江省金华市农业局 浙江,金华321017)
[摘 要]近年来,浙江省金华市耕地土壤受耕作、施肥及土地整理等活动影响,土壤养分状况变化较大。本文根据十年的土壤检测结果,分析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变化趋势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培肥、改良的对策。
[关键词]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原因分析;改良对策
近年来,由于大规模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引起的种植制度、耕作方式的变化以及土地整理等基础建设的影响,使土壤养分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何培肥、改良土壤,在耕地数量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加强耕地质量管理,保持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是很迫切,又是艰巨和长期的任务。从1998年起,浙江省金华市开始有计划地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连续10年对全市耕地土壤进行动态检测,建立了数据库,基本掌握了金华市土壤养分总体变化趋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保护、培肥、改良、利用土壤,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本文主要对10年来土壤的部分检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比较,探讨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土壤采样及养分测试项目
1.1土壤样本分布情况
从1998年至2007年,我们在全市范围根据主要的土壤类型、主要的种植制度和种植方式以及受其他影响比较明显(如土地整理)等情况,采集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3014份,其中水田土样2139份,蔬果地土样875份。2005年以后土地整理农田土样355份,保护地土样78份。
1.2土壤养分测试项目及方法
土壤样品测试项目包括有机质(容量法NY/T1121.6-2006)、有效磷(分光光度法NY/T 1121.7-2006)、速效钾(火焰光度法NY/T889-2004)、pH(玻璃电极法NY/T1121.2-2006),保护地土壤增加土壤水溶性盐总量(重量法NY/T1121.16-2006)的测定。
2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及原因分析
2.1土壤养分结果统计
对2139份水田土壤样品的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pH测试结果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土壤养分结果统计表
注:1981年数据为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汇总数据
2.2水田土壤有机质下降
从表1可以看出,水田土壤有机质从1998年起逐年下降,至2004年降到最低23.20克/千克,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25.10克/千克下降7.57%。近几年加强了对使用有机肥的宣传和示范,从2005年起土壤有机质含量略微有所提高,2007年为23.65克/千克,但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时仍降低5.78%。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以紫云英为主的冬绿肥面积大幅度减少,恢复难度大;二是农民对耕地重用轻养图方便、偏施化学肥料的现象仍然较普遍。有机肥占农田总施肥量的比例仅占30%左右;三是部分地区的土地整理,在改善了水利、交通、农机操作条件的同时,也使土壤原有的耕作层受到较大程度的破坏,熟地变生地。
2.3土壤酸化现象严重
从表1看,以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为背景值,从近十年测试土壤pH结果看,2000年以来,土壤酸化情况较为严重。且有加剧的趋势。以2007年测定的水田土壤pH为例,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比较,其酸度有很大增加,pH值平均下降了0.8个单位。
表2 2007年土壤pH测定结果分析
表3 不同土壤养分测定结果汇总表(2005-2007年)
注:表3数据为2005~2007年的测试数据
从表2可以看出,541个水田土壤,pH<5.50强酸性土壤占58.12%,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增加了30.20%,pH5.50~6.50的酸性至弱酸性土壤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61.118%降到34.69%。从表3可以看出,蔬果地土壤酸化现象更严重,平均pH4.95,最低的pH只有4.40。主要原因还是有机肥施用量严重不足,含酸或生理酸性化学肥料施用量大幅度增加以及忽视石灰等钙质物质的投入。
2.4蔬果地土壤磷素积累明显
从表3可以看出,375个蔬果地土壤有效磷比水田显著提高,达到39.12毫克/千克,比水田土壤高280.2%,而且有明显加速趋势。主要原因是一些种植蔬菜、水果的农户,盲目施肥、过量施肥、多用高浓度的三元复合肥造成磷肥施用过量,肥料利用率偏低。据我们对部分采样点蔬菜种植户调查,平均每亩蔬菜地施用五氧化二磷高达22.5千克,使得土壤有效磷含量累积严重。水田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在10.06~10.31毫克/千克,比1981年的9.8毫克/千克略微上升,但不明显。
2.5土壤速效钾含量有所提高
从表1可以看出,土壤速效钾含量从1981年的59.3毫克/千克提高到目前的71.30毫克/千克,提高了21.92%,且呈逐年提高趋势,但还是处在70毫克/千克左右的低水平。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农民开始重视对钾肥的施用,使土壤速效钾有所提高,但由于钾容易流失及有机肥施用不足,土壤中钾的含量仍处于较低水平。
2.6新整理标准农田土壤肥力整体下降
从表3可以看出,355份2005年后新整理的农田土样,有机质平均为21.77克/千克,比普通水田土壤总体含量低7.68%,有效磷为8.73毫克/千克,比普通水田土壤总体含量低15.16%,速效钾含量为66.24毫克/千克,比普通水田土壤总体含量低4.81%,土壤养分含量整体比普通水田和多年种植的农田低。主要原因是大规模的农田整理,造成原有的土体结构改变,保水保肥能力下降;表层的熟土变生土,有机质含量降低。尽管这两年通过种植农作物、加强培肥措施,但仍没有恢复到整理前原有的肥力水平。
2.7大棚土壤开始出现盐渍化
据78份大棚土壤样品的测定,其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平均值为1.87克/千克,其中有49份土样水溶性盐总量大于2.00克/千克,对作物生长已产生危害,最高的达到9.52克/千克,已严重影响作物种植。蔬菜大棚形成盐渍化的主要原因:一是大棚蔬菜的施肥水平较高,尤其是一些农户为了追求产量,过量施入化肥,加剧了蔬菜大棚土壤的盐渍化;二是棚内温度较高,蒸发量大,盐分得不到雨水的冲刷淋洗,返盐现象严重;三是施用未腐熟人畜粪尿,氨容易被挥发,使一些硫化物、硫酸盐、有机盐和无机盐残留于耕层土壤内,造成大棚土壤板结,加剧盐渍化。
3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3.1完善耕地质量检测监测体系,加强土壤质量管理。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金华市人多地少的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耕地的负担也将越来越重,要进一步重视土壤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明确土壤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在加强数量管理的同时,要着重加强质量的管理。继续培肥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确保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要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检测和监测体系建设。在多年来动态检测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开展一次全面的耕地质量调查,全面掌握金华市耕地土壤肥力状况。建立和完善土壤质量动态检测体系,及时掌握土壤状况的变化,为指导当前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3.2多途径增施有机肥,提高有机肥使用效益
积极发展绿肥生产。发展种植绿肥是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也是减少冬季抛荒的重要举措。通过实行绿肥种子补贴、对绿肥示范基地实行奖励等财政支持政策,扩大绿肥种植面积,采取田里种、地里播、园地套种等措施,鼓励农民种植绿肥。特别是经过土地整理的田块,更应重视通过种植绿肥来提高土壤肥力;大力推广技术秸秆还田和农家肥使用技术,充分利用畜禽粪便等其他肥源,推行有机肥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出台商品有机肥扶持政策,积极推广商品有机肥的应用;要进一步加强土壤培肥技术和有机肥使用技术的研究。选择示范推广鲜草产量高,抗逆性强、繁殖系数高的绿肥,建立留种基地,扩大种植面积。示范推广秸秆全量还田,机械还田,腐熟还田,易地覆盖等配套技术,提高使用效益。加强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等,提高有机肥的使用效益。
3.3加大施肥技术推广力度,提高技术到位率。
合理施肥既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保护和提高土壤质量的重要举措。当前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努力提高技术到位率。根据金华市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需肥特性,科学施肥。如在需磷较少的作物上减量或不施用磷肥;对水稻、棉花、甘蔗、果树及豆科作物强调施足钾肥;对新整理的农田,应增施有机肥,合理增施磷钾肥。促进农户科学施肥,减少盲目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开展设施栽培土壤障碍因子治理的技术研究和应用。采取水旱轮作、揭棚让天然雨水冲淋洗盐、增施腐熟有机肥、少施含盐量高的有机肥和含氯的化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防止和治理大棚土壤盐渍化,提高设施栽培的经济效益;
要开展施肥技术标准化、规范化研究。合理施肥不仅要以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而且要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保护农田相结合。要拓宽思路,扩展工作领域,加强横向联系,开展协作攻关,采取综合配套的耕地改良保护措施,保持耕地质量能稳定提高,为保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