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壤改良技术方法的几点思考
童水生 李恭淼 彭岗
(江西省铜鼓县农业局土肥站 江西,铜鼓336200)
[摘 要]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育具有高度肥力的土壤,创造适宜于作物生长发育的条件,从而达到高产再高产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最根本的手段是调节农业生产过程中物质的循环,改变它的天然过程。积极达到定向培育土壤肥力的要求。
[关键词]土壤改良;技术;方法
随着作物的收获,每年从土壤中带走了相当数量的养分。但如果仅从这一现象去理解,自然会认为土壤肥力(养分供应能力)和作物需要之间存在着矛盾。然而,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证明,这种矛盾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找到了解决途径,就是通过外部养分输入,及一定的农艺措施,建立一个更高级的养分平衡体系。土壤的形成受气候、地形、时间及生物的影响,故耕作时土壤的可利用性存在差异,人们在利用过程中,需要对土壤进行因地制宜的改良。结合生产实践和相关理论,我们总结出三种技术方法。
1深耕细作
农业生产实践证明,加深耕作层并结合施肥,特别是施用有机肥料,是培育肥沃土壤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它的主要作用是加厚土壤耕作层,改善土壤结构和耕性,促进大量微生物的生存活动,改良作物的营养条件,促进土壤的加速熟化。
深耕可以改善土壤坚实度和通气状况,并松动了生土层,加厚了松土层。使原来坚实土层的容重减小,孔隙度增大,这不仅有利于根系的伸展,而且对土壤通气状况,水热状况,微生物活动和养分转化等一系列的性状,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包括土层间各肥力因素的相互交换的加强,从而扩大了农作物根系的伸展和吸收水分与养分的范围,为作物地上部分的良好生长奠定了基础。但是深耕必须结合细作和施肥,才能使土肥相融,加速土壤熟化,培育成肥沃的土地。
深耕时要根据作物特性、土壤类型质地的不同,在深度和时间安排要区别对待。在缺水地区或缺水时节,不宜保耕;对于水稻土应注意不要破坏犁底层。
为了适时而合理地调节土壤肥力因素,以满足作物不同生长时期的需要,耕、耙、耘、耥作措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地建立优良的耕作制度。
2合理施肥
作物中有机质和养分的累积过程,由于长期的耕种和农作物的不断收获,破坏了天然的物质生物小循环,虽然部分养分来自作物的有机质合成和分解,但是主要是依靠施肥措施来补充和调节植物吸收和淋洗所消失的养分。
作物中养分的动态变化主要决定于吸收淋失和补充累积的矛盾过程,农作物不同生长时期的吸收是养分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根系吸收养分的强度是不同的,但是总的消耗量是相当大的,土壤剖面中土壤养分动态变化,说明了养分有下移的现象,与此相反,施肥对土壤中养分的补充和累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肥料的种类和施肥量对土壤中养分的累积浓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肥料中养分元素的有效性的差异,所以不同性质的肥料,反映在肥效上有迟有速,而在保存时间上也有长有短。不同作物生长季节不同,以及不同品种对养分的要求和吸收能力也不尽相同。
为了使土壤中为数有限的营养物质具有供应不尽的特点,以满足年复一年的农业增产需要,必须加速农业生产上的物质循环,以及参与循环物质的数量的增加。为此,除了合理施肥并建立以有机肥为主配合化学肥料等综合的施肥制度以外,还应建立包括绿肥、秸秆还田、农家肥、草木灰、火土灰等在内的合理轮换制度以及全面发展的养猪为中心的畜牧事业。
此外,某种养分的过多或过少都可使作物的生长发育不正常,施肥的作用就是在于调节土壤中养分的状况,合理而适时地满足作物不同时期对养分的要求,力求避免作物养分平衡的失调,影响作物正常代谢,因此施肥与作物的关系,实际上是土壤中养分供给状况与作物需要求之间的一个复杂的养分和谐问题。
3水浆管理调节土壤肥力因素
水浆管理是通过灌溉排水的措施,调节土壤水肥状况,解决水分和空气的矛盾,促进氧化还原过程的交替进行,改变土壤养分释放供应和土壤温度的条件,从而控制作物的生长发育,达到高产的目的。
水浆管理措施主要分为灌溉和烤田两个方面。灌溉处理又有深水灌溉、浅水灌溉、干干湿湿、湿润灌溉。
由于灌溉水层的厚度不同,而且土和水的比热温度相差很大,以致影响到热量的吸收、传导和辐射,从而对土壤温度发生了影响。试验证明,随着水层的加深,土层的最高温度渐减,而最低温度则渐增,日差减小,因而水层的深浅具有调节土壤温度的作用。
在土壤水分过饱和的情况下,土壤的还原过程占了主导,对土壤的化学和生物特性也有显著的影响,根据电导率和氨化强度的不同,证明土壤溶液的离子浓度随灌溉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离子浓度的次序是:湿润灌溉>干干湿湿>浅水灌溉>深水灌溉。这说明运用各种灌溉措施可以调节土层中养分的浓度,促进作物营养环境的更新。
各种灌溉处理不仅影响到土壤水分、氧化还原过程、养分的浓度和土壤湿度,而且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烤田过程首先是改变了土壤中液相和气相的比例和组成。由于空气的进入,氧化过程占了主导,有益微生物活动增强。土壤养分获得充分释放,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随着水分的渗透得以更新。在烤田过程中,由于土壤从淹水状态转变成旱地状态,引起了作物根部吸收能力的暂时削弱,从而影响了养分的吸收,暂时抑制了作物地上部分的生长,而促进了茎秆的健壮。在烤田复水之后,由于有效养分的增加,又有了充足的土壤水分,作物根系吸收能力加强,所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合理的水浆管理制度是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期的要求以及各种土壤的特性,采用不同灌溉处理并结合轻重不同的烤田措施。但是这种灌溉和烤田处理的水浆管理制度是因作物生长和土壤特性的情况,甚至气候的变化而因地制宜地灵活运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