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企业家创新意识问卷编制
2.4.1 企业家创新意识开放式问卷的施测与分析
2.4.1.1 目的
拟采用开放式问卷的形式,对企业家创新意识的内容进行收集整理,以期初步考察企业家创新意识的内容、结构及其特点,并为后期正式构建企业家创新意识的结构、编制问卷提供实证研究依据。
2.4.1.2 方法
2.4.1.2.1 研究工具
通过文献分析、专家组的研讨,最终确定以开放式问卷作为研究工具,采用20问的方法研究企业家创新意识的内容。即在一张A4纸上,前半部分印有指导语和相应的人口统计学变量选项,如性别、年龄、教育背景、职位、企业性质等。正文部分印有“创新对于企业是_____________”的20个未完成句子,要求被试把整个句子补充完整。在“创新对于企业是”这一问法的确定上,参考了两位企业家创造性研究专家教授及两位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意见,否定了“在企业,创新是指_____________”“创新对于企业而言是_____________”“创新对企业是_____________”等问法,力求使被试的回答更加自由并切合研究初衷。
2.4.1.2.2 研究对象
在重庆大学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学员中,选取了重庆四联集团、重庆长安汽车公司、中国联通重庆分公司、重庆华洋产业集团等企业的副总经理(总监)及以上职位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发放开放式问卷28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241份,有效回收率为86.1%,共收集企业家创新意识有效条目2 490条(以含义为单位,剔除明显错误、无意义或难于理解的条目)。
2.4.1.2.3 研究程序
(1)正式施测。问卷实际施测全部由专家组成员操作,向被试讲清楚指导语后,让被试尽可能多地把未完成句子补充完整,并记录下完成的时间,不管20句是否全部完成,只要不能再写便告结束。
(2)建立编码结构。在对结果的分析中,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以含义作为分析单位,初步建立编码结构。通过对随机抽取的40份问卷的反复阅读,初步确定了3个一级编码13条释义的编码结构,经过相关专家的讨论,汇总后得出如下结果:一级编码分别是创新需要与动机意识、创新手段意识、创新价值意识。
(3)资料编码。按照上述3个一级编码将所有问卷纳入归类范围,进行持续性比较(反复考虑每个条目在3个编码上的符合程度,以确定最合理的归类方法,如果归入任何一个编码都不合理,则另行记录),这个阶段后并未发现新的有意义的编码,我们据此对所有问卷进行了归类。
(4)频数计算。在编码过程中,以频数作为统计量,原则上一个语段只在一个类目上计数。特殊情况下的计数方法如下:如果个别语段可能有多种含义,按其含义分别统计,如“创新对于企业是技术创新带来的发展动力”既包含有创新手段意识的内容,又包括创新价值意识的内容,就在各自的频数上分别计数一次;如果在一个语段上被试的回答重复或举示例,只计数一次。
(5)信度检验。选取中国联通重庆分公司的41名被试进行前后两次测试,时间间隔20天,编码的稳定性系数为0.71,p=0.01,重测信度较好;由两位研究者对随机抽取的30份问卷分别进行评定,编码的一致性系数为r=0.82,p=0.00,说明开放式问卷的评分者信度良好。
2.4.1.3 结果
将141名企业家创新意识的回答内容进行归类,企业家平均写出的条目数为10.33条,标准差为4.13条;有104人按照要求记录了回答时间,平均用时为13.15分钟。表2.5的结果表明:通过对企业家创新意识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得出,企业家一共写出2 490条创新意识的相关内容。其中属于创新需要与动机意识的语句占16.79%;属于创新手段意识的语句占32.17%;属于创新价值意识的语句占的比重最大,达49.00%;其他无法归入上述3个主要一级编码的内容仅占2.05%,说明我们提取的3个一级指标的构想比较合理,能够包含企业家所有回答内容的95%以上。从所涉及的具体释义来看,15项中有11项低于平均百分比(6.67%);从被试回答的条目中涉及的人数比例来看,16项中有9项低于50%,所以企业家的创新意识趋向于个别类别的集中,在其他类别上散落在较低水平,离散性较大。
表2.5 企业家创新意识开放式问卷编码归类及频数表
续表
2.4.2 企业家创新意识封闭式问卷的编制与检验
2.4.2.1 目的
在企业家创新意识初试问卷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的企业家创新意识维度来设计封闭式问卷,编制测量企业家创新意识高低水平的测试问卷。
2.4.2.2 方法
在前期开放式问卷寻找到的企业家创新意识相关项目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研究文献的内容,采用Likert五点量表法编制了封闭式问卷。问卷项目的设计主要来源于对前期开放式问卷中归类出来的二级编码进行内涵或外延的释义,共设计出46个项目,经过相关研究者4人,以德尔菲法对问卷进行审查和修改,又通过专家研讨的方式,共删除了11个意义相近的项目,完善了个别项目的用词或表达方式,最终得出施测问卷。
2.4.2.2.1 被试
调查对象主要包括:重庆大学MBA在校学员、重庆大学高级管理人才进修班学员,共150份有效样本。
2.4.2.2.2 程序
采用现场测试方式,由专家组成员担任主试,测试前由专家组成员阅读指导语,集中施测,当场回收。测试时间为2007年4月10日到2007年5月5日。
2.4.2.2.3 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2.0 forWindow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4.2.3 结果
2.4.2.3.1 探索性因素分析
使用SPSS12.0 forWindows统计软件包对封闭式问卷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KMO取样适当量值为0.865,正交旋转后抽出3个可解释的有效因子,能解释的总变异量为40.99%。因子1的项目属于企业家自我创新动力方面的认识,命名为创新需要与动机意识;因子2属于企业家创新方法的理解,命名为创新手段意识;因子3属于企业家对创新价值的态度,命名为创新价值意识。这3个因子的条目都是由正向表述的条目组成。分析表的构成情况如表2.6所示。
表2.6 企业家创新意识因子分析表
2.4.2.3.2 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
对回收的150份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1)问卷信度的检验。利用统计工具SPSS12.0 forWindows对150份问卷进行克龙巴赫α系数检验及分半信度检验发现(见表2.7),企业家创新意识问卷在3个维度上的信度均在0.70以上,处在较高水平,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可靠性较高。
(2)问卷效度的检验。本研究从专家效度、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3个方面检验问卷的效度。
表2.7 问卷信度分析表
专家效度方面,本问卷在编制过程中的每一个结点都邀请到相关专家做德尔菲法评定或集中讨论,在本问卷发放之前,我们又请研究企业家创造性的相关专家(6位)就问卷能否真实反映被试的创新意识水平做了评定,相关专家一致认为问卷编制过程严谨、方法科学,能较好地考察企业家的创新意识。
结构效度方面,根据测量理论(孟庆茂、郭庆科,2003):一个具有良好效度的问卷各个因素之间应该有中等程度的相关,如果相关太高则说明因素之间有重合,有些因素可能并非必要;如果因素之间的相关太低,则说明有的因素可能测的是与想要调查的完全不同的内容。图克(Tuker)曾经提出,为给调查提供满意的信度和效度,项目的组间相关应在0.10~0.60(戴忠恒,1987)。另外,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应高于相互之间的相关,以保证因素间既有不同但又是一个心理特征。
表2.8表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71、0.47、0.45,创新需要与动机意识与创新手段意识之间的相关系数略高于0.60,考虑到心理过程上需要与动机和手段(行为)之间的紧密联系,故此相关系数的较高水平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各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7~0.9,且各维度之间的相关都低于各因素与总分之间的相关,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表2.8 企业家创新意识问卷各因素之间以及与总问卷的相关情况
注:倡表示p<0.05,倡倡表示p<0.01,倡倡倡表示p<0.001,下同。
在问卷调查后期,我们特别关注了一组被专家组及其企业家同行公认的创造性出众的企业家(命名为高创造性企业家组),并将其在创新意识问卷上的得分与总体进行了比较,结果如表2.9。
表2.9 高创造性企业家组与总体样本比较
表2.9显示,高创造性企业家组在创新需要与动机意识、创新手段意识以及总分上得分显著高于样本总体的均分,验证了自编的企业家创新意识问卷具有良好的效标效度。
2.4.2.3.3 验证性因素分析
为了验证问卷所依据的理论模型的可靠性,并进一步检验问卷的良好程度,本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各项指标如表2.10(遗漏值以平均数估计)。
表2.10 创新意识三维度模型拟合结果
可以看出,χ2/d f的值为3.03,远小于5,表明理论模型能够较好地与观察数据拟合;其他的拟合优度检验指标GFI,PNFI,NFI,CFI都在0.9以上,大于0.85,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9,略大于0.08,可认为理论模型和原始数据的拟合程度基本达到了统计要求。可见总的说来模型拟合良好。
2.4.2.4 小结
通过对问卷信度及效度的多方法检验,证实问卷具有良好的统计学意义,结构构造良好,符合可靠、有效的要求,适合作为测量企业家创新意识的工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