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高新企业家创造性培训实验
8.4.1 目的
本研究以企业家创新意识与创新决策能力作为创造性的主要指标,目的是验证高新企业家创造性培训方案对高新企业家创新意识与创新决策能力的整体提升效果,以及对创新需要与动机意识、创新手段意识和创新价值意识,对问题发现能力、独立思维能力、方案选择能力、信息聚合能力和超级联想能力的提升效果。
8.4.2 方法
8.4.2.1 实验对象
选取重庆市涪陵区亚东亚集团有限公司120名员工作为实验对象。其中实验组60名,控制组60名。
8.4.2.2 实验材料
材料一:自编枟企业家创新决策能力问卷枠;
材料二:自编枟企业家创新意识问卷枠;
材料三:自编枟企业家创造性培训操作方案枠。
8.4.2.3 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实验组和控制组前测后测的等组实验设计,见表8.4。
表8.4 企业家创造性培训实验设计
8.4.2.4 实验变量
自变量为企业家创造性培训操作方案内容;因变量为创新意识水平和创新决策能力水平;额外变量控制:①个体差异。合理确定实验组和控制组,按被试人数、性别等大致相当的原则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被试进行合理安排。②实验者效应。培训过程中的培训者和组织者均为研究人员,在实测前进行为期3天的统一培训。③期望效应。不对实验对象刻意宣扬实验的目的,不人为制造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前后的比较气氛,不公布实验对象的分组情况。④场景因素。实验地点为亚东亚集团主会议室,场景变化性小。⑤其他干扰因素。诸如培训者的状态、实验对象的状态、培训开发过程中的其他意外因素等难以完全控制和平衡,均视为系统额外变量。
8.4.2.5 实验步骤
第一步,实施前测。将120名实验对象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各60名。利用枟企业家创新决策能力问卷枠对实验组60名和控制组60名实验对象进行施测。
第二步,实验处理。前测完成一周后,依照培训方案对实验组的60名实验对象进行实验处理。
第三步,实施后测。培训结束后间隔一周时间,将枟企业家创新决策能力问卷枠中的题序重新随机排列,再次分别对实验组、控制组共120名实验对象进行施测。
8.4.3 结果
8.4.3.1 创新意识培训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数据显示(表8.5),实验组被试的创新意识得分在实验进行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创新需要与动机意识、创新手段意识、创新价值意识3个因子的前后差异极其显著,而控制组的前后测在各个因子和整体上均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说明创造性培训对实验对象的创新意识影响显著,具有明显的提升效果。
表8.5 实验组、控制组培训前后创新意识得分比较
注:倡表示p<0.05,倡倡表示p<0.01,倡倡倡表示p<0.001。
由表8.6和表8.7可以看出,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创造性培训前,创新意识和各因子上的得分都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两组被试是随机选择组合而成,符合平衡组试验设计的要求。创造性培训完成后,两组被试的创新意识和各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创造性培训对被试的创新意识产生了影响。
表8.6 实验组、控制组培训前的创新意识得分差异比较
表8.7 实验组、控制组培训后的创新意识得分差异比较
注:倡表示p<0.05,倡倡表示p<0.01,倡倡倡表示p<0.001。
8.4.3.2 创新决策能力培训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数据显示(表8.8),实验组被试的创新决策能力得分在实验进行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独立思维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两个因子的前后差异极其显著,问题发现能力也表现出显著差异,控制组被试前后测在各个因子和整体得分上均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说明创造性培训对实验对象的创新决策能力影响显著。
表8.8 实验组、控制组培训前后创新决策能力得分比较
续表
注:倡表示p<0.05,倡倡表示p<0.01,倡倡倡表示p<0.001。
由表8.9和表8.10可以看出,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创造性培训前,创新决策能力及其各因子上的得分都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两组被试是随机选择组合而成,符合平衡组试验设计的要求。创造性培训完成后,实验组被试的问题发现能力、独立思维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创新决策能力整体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控制组被试的得分,这说明创造性培训对被试的创新决策能力产生了影响。
表8.9 实验组、控制组培训前的创新决策能力得分差异比较
表8.10 实验组、控制组培训后的创新决策能力得分差异比较
注:倡表示p<0.05,倡倡表示p<0.01,倡倡倡表示p<0.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