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态创新的特性

生态创新的特性

时间:2023-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1.3 生态创新的特性上述MEI定义清晰地表明,生态创新与一般创新比较只是在于环境绩效改善的不同。“双重外部性”的存在导致了生态创新的第二个特性,即技术推动与市场拉动效应的特殊性。技术推动对生态创新尤其是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生态创新作用显著。Nameroff et al.等认为生态创新与一般创新的影响因素不尽然相同,如环境规制及其执行甚至对企业生态创新起决定性作用。

2.1.3 生态创新的特性

上述MEI定义清晰地表明,生态创新与一般创新比较只是在于环境绩效改善的不同。因此,有些文献认为,生态创新与一般创新在过程上并没有本质区别,即同样都包含研究、开发、试制、生产、传播等环节及其之间的互动,也同样是由技术、组织和制度变革共同构成的组合系统(Leitner et al.,2011)。然而,有些文献指出生态创新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同于一般创新的显著特性,例如双重外部性(Rennings ,2000)、技术推动与市场拉动效应的特殊性(Pavitt ,1984)、制度的推/拉效应与重要性(Porter & Linde ,1995 ; Faucheux &Nicolaï ,1998)。

生态创新与一般创新的不同首先表现在其“双重外部性”上。所谓双重外部性,是指生态创新不仅具有因创新溢出效应而导致的正的环境外部性,也具有环境“公共品”属性所带来的负的外部性(Rennings ,2000)。众所周知,环境是一个典型的公共品,具有外部性(Heller & David ,1976)。生态创新是旨在能够带来环境与经济双赢的创新,可以在扩散过程中将负面环境效应内部化而带来正的溢出效应,然而环境外部性的存在却使得企业在创新研发阶段缺乏动力(Oltra & Saint Jean ,2007)。

“双重外部性”的存在导致了生态创新的第二个特性,即技术推动与市场拉动效应的特殊性。技术推动对生态创新尤其是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生态创新作用显著。例如,电子行业受半导体技术的推动呈现出著名的“摩尔定律” ;再如,内燃发动机在过去十几年里平均输出功率大约提高了50% ,而油耗却降低了大约10% ,排放减少则高达80% 。然而,由于大多数技术创新相对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而言,既定目标过于单一、界定范围过于狭窄,再加上普遍存在的“反弹效应”(即单位产品生态效率的提高抵不过产品用量的增加,导致总污染量绝对增加) ,技术创新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的环境问题。这使得技术对生态创新的推动无论在驱动力方面还是推动效果方面都有别于一般创新。例如,研发活动、供应链压力或企业网络等影响因素对生态创新都有别于一般创新(Scott ,2003)。

同样,双重外部性对市场拉动效应也产生作用。有些研究表明,消费者需求和公众压力是生态创新的重要动机(Florida ,1996)。普遍认为,市场力量对于生态创新的激励不充分,消费者愿意支付环境改善的意愿往往过低(Rennings ,2000)。相对于一般创新而言,生态创新的需求拉动效应的影响往往较低,需要环境政策的激发或支持,如规章或税收等来激发消费者的内在或外部(通过奖励计划)动机。但Taylor et al.(2006)等指出需求拉动的只是生态创新的运用和扩散,而不是生态创新活动本身。

双重外部性对技术推动与市场拉动效应的特殊性又进一步导致了生态创新的第三个特性,即环境管治的推/拉效应与重要性的增加。创新的“推拉模型”认为,在创新的研发阶段,技术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而在创新扩散阶段,市场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环境问题公认的外部性,使得生态创新在研发阶段是否有明确的经济动机、在扩散阶段是否需要“小生境”市场拉动,都需要探究。因此,需要建立整合的分析模型来系统分析组织与政策等环境管治因素的作用。 Nameroff et al.(2004)等认为生态创新与一般创新的影响因素不尽然相同,如环境规制及其执行甚至对企业生态创新起决定性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