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创新和创新思维
一、什么是创新
在革故鼎新的改革年代,企业职工,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对“创新”这个词并不陌生,报刊中经常看到它,收音机里经常听到它。然而,至今为止,笔者未能在辞书中找到诠释它的文字。笔者认为,所谓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有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
例如,哥白尼推翻以地球为中心的天文学理论,创立日心说,这是创新。泰勒打破以往经验管理的常规,建立“科学管理”理论,这是创新。瓦特把气筒裸露在外的纽可门式蒸气机改造成现代蒸气机,这仍是创新。从“香水纽扣”、“组合文具盒”到“可视电话”、“多媒体电脑”等等,无一不是创新的成果。我们生活在一个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的世界里。
要准确理解创新含义,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1.创新的核心是新,即用不同寻常的思考方法,想出新颖别致的点子,获得新奇独特的实践成果。
对于一般的餐馆酒店来说,为了在竞争中获胜,总是追求餐饮环境的高雅、舒适、温馨。如果大家都这样做,也就没有什么新奇了。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有家牛排店,就来了一次反其道而行之,居然堂堂正正把店名称之为“肮脏牛排店”。在店堂里,不用电灯,点的是煤油灯,显得灰蒙蒙的。天花板上全是脏兮兮的灰尘(其实是人工制造的,不会往下掉)。墙上钉有多得数不清的纸片和布条,还挂着几件破旧的装饰品,如木犁、锄头、牛绳、印第安人的毡帽和木雕等。桌椅都是木制的,做工粗糙,椅子坐上去还会“咯吱”作响。厨师和侍者所穿的花格子衬衫和牛仔裤,其颜色看上去像从来没洗过似的。最有趣的是,店里还有个怪规定:顾客光临不准戴领带,否则“格剪勿论”。如果一位戴领带的顾客进门,就会有两位笑容可掬的服务员小姐迎上前去。她俩一个持剪刀,一人拿铜锣,只见锣响刀落,顾客的领带已被剪下约5寸长一段。站在一旁的当班马上递上一杯美酒,敬酒压惊,以表歉意。这杯酒不收费,其售价足以赔偿顾客领带被剪的损失。那被剪下的一段领带,则随即连同顾客签了名的名片,被钉到墙上留念。这一招术,从未惹起顾客不快,反而感到颇有情趣。肮脏牛排店达到了奇名、奇店、奇招的效果,店名不胫而走。
有一些企业家却不善于在“新”字上下功夫,总喜欢东施效颦,你搞有奖销售,我就搞让利销售,你聘几个俄罗斯导购小姐,我就雇用西班牙迎宾女郎。这种拾人牙慧,人云亦云,一哄而起的竞争方法,没有半点创新之意,也不会取得更佳的效果。
2.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完形、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
日本东芝电气公司1952年前后曾一度积压了大量的电扇卖不出去,7万多名职工为打开销路,费尽心机地想了不少办法,依然进展不大。后来,由于石坂董事长采纳了一个小职员的建议——改变电扇颜色,即把当时一统天下的黑色变为浅色,结果大受顾客欢迎,市场上还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几个月之内就卖出了几十万台。
改变颜色这一建议的提出,既不需要渊博的知识,也不需要丰富的商业经验,为什么7万多名职工都没有想到?原来,在此之前全世界的电扇都是黑色的,虽然谁也没有规定过电扇必须是黑色的,而彼此仿效,代代相传,渐渐形成一种惯例,似乎不是黑色的就不成其为电扇。这位小职员之所以能给东芝公司解决了一大难题,是突破“电扇只能漆成黑色”这一思维定势的束缚,独辟蹊径,勇于创新的结果。
毕加索有句名言“创造之前必先破坏”。所有创新活动都是向现存规则的挑战。例如,许多学者曾一度认为火车机车应用齿轮咬合着齿轨行驶,否则,火车就会打滑或脱轨,所以,当时的火车速度极慢。怎样才能提高火车的速度呢?美国的一位火车司炉工司蒂文森想:不用齿轮、齿轨,换上平轮、平轨如何呢?试验表明,火车不但没有打滑脱轨,而且使车速提高了5~10倍。
此例说明,如果不能打破旧的框框,只按前人的模式,只能是走原来的老路,那就无法创新。
3.创新的基础是信息。有人曾说:“信息经常提供重要情况的火花,点燃创造和发明天才的火焰,帮助人们解决日益复杂的世界问题。”日本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几乎100%地依靠咨询部门的合作,从信息中开拓视野、加快科研开发的步伐。我国实践也证明,创新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几乎95%~99%都可以通过科技文献检索获得启发。然而,由于有些单位信息意识淡漠,在创新活动中,特别是在技术攻关前不肯花上几百美元通过国际联机检索查阅所需的全部信息,浪费了大量资金和劳力。例如,上海一家保温瓶厂,用了十年时间,组织技术攻关,搞成一项以镁代银镀膜的新工艺,曾宣布是重大的技术突破,要申请发明奖,后来得知早在1992年英国就有一家公司研制出这种工艺并取得了专利。这种不注重信息只知闭门造车的做法不仅不能开发出新产品,反而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我们要把信息(包括情报信息和知识信息)当作企业的眼睛、触角和神经,科学积累信息,有效地利用信息,让信息在创新活动的每阶段都能充分发挥其基础作用。
二、什么是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高级过程,是人类智慧最集中表现的一种思维活动,是创新活动的主要精神支柱和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深入探索创新活动的奥秘,就必须了解创新思维的含义和特性。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人们为解决某个问题,自觉地、能动地综合运用各种思维形式和方法,提出新颖而有效的方案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过程一般包括准备、酝酿、顿悟、求证四个阶段。例如:
格拉斯大学里的一台纽可门式蒸气机坏了,瓦特经过反复检查发现该机存在严重的缺点。它的气筒裸露在外边,四周的冷空气使它温度下降,蒸气放进去,没等气筒热透就有相当一部分变为水,约3/4的蒸气白白浪费。瓦特下决心要改良纽可门式蒸气机,这就需要解决保持气筒温度、提高热效率的问题。这是准备阶段。瓦特整天思考着、痴想着,去图书馆查资料,与别人研究探讨,时间一天天过去,而解决的办法却毫无踪影,这是酝酿阶段。一个夏日的早晨,瓦特起床后,散步在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的格拉斯大学校园里,突然,好象电光一闪,头脑中闪现出一个思想:如果在原来的气筒外加上一个分离凝结器,使气筒与凝结器分开,不就可以解决热量浪费问题了吗?瓦特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这是顿悟阶段。瓦特立刻跑到工作室,夜以继日地实验,最后终于制成了分离凝结器,真正的高效率蒸气机创造成功了!这是求证阶段。
创新思维不是单一的思维形式与方法,而是许多不同的思维形式与方法的汇合。在创新思维全过程中,各种思维方式交织在一起,又各起不同的作用。例如:
日本一家旅馆,生意尚可,但休息活动场所有限,店老板为此大伤脑筋。他忽然想起旅馆后山有一大片未开发的荒地可以利用,但全面开发耗资巨大,自己无此经济实力。在两难之下,他贴出布告,公开征求开发荒地的最佳方案。人们提出若干建议,但都跳不出花费相当的财力人力的思维定势。此时,有一名职工提出了一个不但不花财力人力,反而可以多赚钱的建议,即,在旅馆内贴一张海报,上写“亲爱的旅客,您好!本旅馆后山有片山地,宽阔又安静,是植树纪念的预定地,如果您有兴趣,不妨亲手种下一棵小树,本馆派人拍照留念,并立下木牌,刻上您的大名和值树日期。当您再度光临时,这棵树已枝繁叶茂,您看了一定非常高兴,因为是您亲手种植的,纪念意义非凡。仅收树苗费用两千日元”。此建议被老板采纳。这个颇具魅力的海报贴出后,许多到此度蜜月的夫妇或结伴而来的学生,大都踊跃参加,愿意亲手植树以作永久的纪念。不久,后面的荒山就绿树成荫,环境变得雅致了,旅馆的休息活动空间狭小的问题也解决了。而且,植过树的旅客们回家后大都把此事转告亲友,并拿出照片作证,无形中也为旅馆作了广告,他们本人一旦有机会也还会不断光顾该旅馆。结果旅馆生意日益兴隆,财源茂盛,还带动了这个地区的观光事业的发展。
此例中旅馆老板面对休息活动场所狭小问题,大伤脑筋之后,忽然想起后山有一大片荒地可利用,这里运用的是发散思维的形式。面对经济实力不足、无力开发的困难,去征集点子,是个人发散思维的延伸。那位员工所以能提出上述方案,是逆向发散思维形式和集束思维形式相结合的结果。老板在诸多建议中决定采纳他的点子,是集束思维形式的结果。
创新思维有如下一些特点:
1.独创性。即与众不同,独具卓识。敢于对人们“司空见惯”或“完美无缺”的事物提出怀疑,能力破陈规、锐意进取,也能自我否定,打破自我框框。
2.连动性。即能够由此思彼。表现形式有:A、纵向连动——发现一种现象后,立即纵深一步,探究其产生的原因。B、逆向连动——看到一种现象后,立即想到它的反面。C、横向连动——发现一种现象后能联想到与之相似的事物。
3.多向性。即善于从不同角度想问题。问题提出后能提出多种设想和答案;能灵活地变换影响事物质和量的某种因素,产生新的思路;思维受阻时,能马上转向另一个方向。
4.跨越性。其表现为省略思维步骤,加大思维前进的跨度;跨跃事物“可现度”的限制,迅速完成“虚体”与“实体”之间的转化加大思维的“转换跨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