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海洋是最丰富的粮仓
有的人可能会想,海洋中怎么能生长粮食,怎么能成为未来的粮仓呢?
是的,海洋里不能种水稻和小麦。但是,海洋中的鱼和贝类却能够为人类提供滋味鲜美、营养丰富的蛋白食物。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最重要的物质,是生命的基础。
现在人类消耗的蛋白质中,由海洋提供的不过5%~10%。令人焦虑的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洋捕鱼量一直徘徊不前,因为有不少鱼类已经呈现了枯竭现象。用一句民间的话来说,现在人类把鱼的子孙都吃得差不多了。要使海洋成为名副其实的粮仓,鲜鱼产量至少要比现在增加十倍才行。美国某海洋饲养场的实验表明,只要进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大幅度地提高鱼产量是完全可能的。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数不清的食物链。在海洋中,有了海藻就有贝类,有了贝类就有小鱼乃至大鱼……海洋的总面积比陆地要大一倍多,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渔场,大都在近海。
这是因为,藻类生长需要阳光和硅、磷等化合物,这些条件只有接近陆地的近海才具备。海洋调查表明,在1000米以下的深海水中,硅、磷等含量十分丰富,只是它们浮不到温暖的表面层。因此,只在少数范围不大的海域,那里由于自然力的作用,深海水会自动上升到表面层,从而使这些海域海藻丛生,鱼群密集,成为不可多得的渔场。
有关专家乐观地指出,海洋粮仓的潜力是很大的。目前,产量最高的陆地农作物每公顷的年产量折合成蛋白质计算,只有0.71吨。而科学试验表明:同样面积的海水,饲养产量最高可达27.8吨,而具有商业竞争能力的产量也有16.7吨。据科学家计算,由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光照强烈,在这一海域,可供发电的温水多达6250万亿立方米。如果人们每次用1%的温水发电,再抽同样数量的深海水用于冷却,将这一电力用于饲养海洋生物,每年可得各类海鲜7.5亿吨,相当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人类消耗的鱼、肉总量的4倍。
通过这些简单的计算,不难看出,我们要加大对海洋的开发和保护,使海洋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是完全科学可行的。
知识小百科
一口海水里的生命
国际海洋生物学家在全球多个海洋研究点采样调查和分析后惊讶地发现:生活在地球海洋中的微生物种类可能比人类目前估计的数量多100倍,达到上千万种。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一名泳者不小心吞下了一口海水,他同时也会吞下了1000种微生物。
海洋微生物是地球最早生命形态的后代,因此科学家迫切地希望对这些生物进行研究。他们使用一种DNA技术分析海水样本。这种基因分辨技术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杯海水中分辨出数千种微生物种类。
无论是舀起一桶海水还是咽下一口海水,无论这些海水看上去多么晶莹透亮,都有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在其中。地球的海洋是无数小动、植物,统称浮游生物的家园。“浮游生物”这个词并非指的是某种特殊的有机体,它所界定的是那些个头太小而无法游过大洋流的海洋生物。
浮游生物包括水体病毒、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到的海藻和水中细菌、小虫子、甲壳纲动物,还有鱼卵、大动物和植物(如海草)的幼体,以及螃蟹、龙虾、鱼和海胆的卵。因随波逐流,大水母也被归类为浮游生物。
虽然浮游生物的重要性不必夸大,但是,浮游生物却为世界上高级生命形式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重要氧源。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共同支持着整个海洋水生食物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