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责任烟草创新前行

责任烟草创新前行

时间:2023-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责任烟草创新前行许化峰许化峰,生于1966年7月,1988年7月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农艺师、经济师、中国合格评定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评审员。至此,吸烟与健康问题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掀起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持续时间最长的反吸烟浪潮,直接催生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及对烟草的管制。

责任烟草创新前行

许化峰

许化峰,生于1966年7月,1988年7月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农艺师、经济师、中国合格评定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评审员。先后从事烟叶生产经营管理、烟草物资经营管理、烟草质量监督检验等工作,2006年9月任江西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站长,曾在《江西烟草》等杂志发表多篇文章。

2007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联合发文对我国境内卷烟包装标识作出规定:“2009年1月1日起国内生产和国外进口的卷烟必须印刷健康警句,警句区域面积不得少于其所在面的30%”,国家烟草专卖局2008年再次对卷烟盒标焦油最高限量做出调整,规定“从2009年1月1日起生产的盒标焦油量在13毫克/支以上的卷烟产品不得在境内市场销售”,表明了我国烟草业以自律负责的姿态和自觉行动履行着“维护消费者利益”的承诺。

本文旨在对吸烟与健康问题以及我国烟草行业在降低烟草危害上所做的努力做一简介。

一、吸烟与健康

(一)吸烟与健康问题的提出。烟草起源于中南美洲,最初是一种亚热带植物,它燃烧的烟气具有一种特殊的香气和气味,并有一种令人兴奋的感觉。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并发现当地人吸食烟草,随着美洲航道的开通,欧美大陆之间的往来日益频繁,烟叶和烟草种子被带进了欧洲,并传播到世界各地。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统计数字,目前全世界约三分之一的成年男性吸烟,其中,我国的卷烟消费量和烟民均约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吸烟人数高达3.5亿。这个被称为“相思之草”的植物在给人们带来生理兴奋和心灵安慰的同时,也一直饱受争议,毁誉相随,面临一次次反吸烟浪潮的冲击。初期人们对烟草的抵制和封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大多数反感烟草的理由集中从道德、排外和经济的角度阐述烟的危害,直至1954年,英国皇家医学会分离鉴定了一些烟草中的化学成分,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动物试验等多方面的资料,提出了“吸烟和健康”的报告。1964年,美国外科医生联合咨询委员会发表了“吸烟和健康”的报告,提出吸烟和肺癌有关。至此,吸烟与健康问题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掀起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持续时间最长的反吸烟浪潮,直接催生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及对烟草的管制。全球反烟浪潮迅猛推进,由各国的宣传舆论、制定各种禁烟措施等单一行动,到各国经验交流合作,一直发展成为建立全球性的控烟联盟。世界卫生组织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关注控烟问题,1988年提出“缔结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构想,1995年提出了制订公约的动议。经联合国秘书长授权,WHO开始牵头组织公约的制定工作,从2000年始经过4年谈判,2003年192个成员国通过了第一个限制烟草的国际性条约——《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标志着烟草控制已经走向以国际法为依据的全球控烟运动,2005年2月27日正式生效。2005年8月28日,我国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批准《公约》的决定,中国成为第89个批准《公约》的国家,2006年1月9日,《公约》在我国正式生效。

《公约》的目的是“优先考虑其保护公众健康的权力”,“提供一个由各缔约方在国家、区域和全球各级实施烟草控制措施的框架,以便使烟草使用和接触烟草烟雾持续大幅度下降,从而保护当代和后代免受烟草消费和接触烟草烟雾对健康、社会、环境和经济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公约对烟草的危害性以缔约国认同的方式,在法律上作了认定,在减少烟草供应、降低烟草需求方面对缔约国提出了财政手段、经济政策及法律上的相关要求。其中减少烟草需求的相对明确的措施有:管制成分和排放物、在包装上使用健康警语并披露相关有害成分和释放物、综合禁止或限制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这些规定都比较具体严格,对缔约国烟草业产生影响十分深重。

在烟草制品成分管制条款上,要求缔约方制订检测烟草制品成分和排放物的指南,管制烟草有害成分和排放物;有害成分和释放物披露条款上,要求烟草制品生产商和进口商向政府当局披露烟草制品成分和释放物信息;在烟草制品的包装和标签条款上,在烟草制品的任何包装和标签上附有占主要可见面积50%或以上,但至少不低于30%的对健康造成有害后果的警语和国家确定的相关成分和排放物信息等。

(三)吸烟的危害性认定。《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对烟草的危害性以缔约国认同的方式,在法律上作了认定:“认识到科学证据明确确定了烟草消费和接触烟草烟雾会造成死亡、疾病和残疾……”,“还认识到……所含的许多化合物和它们所产生的烟雾具有药理活性、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承认存在着明确的科学证据,表明孕妇接触烟草烟雾是儿童健康和发育的不利条件”,“各缔约方承认科学已明确证实接触烟草烟雾会造成死亡、疾病和功能丧失”。加入《公约》就意味着缔约方政府在法律上明确承认烟草的严重危害,任何机构和个人对烟草危害性所持的与《公约》结论不同的观点不再可能具有法律上的说服力。

(四)烟气的主要成分和危害。吸烟有害的证据是流行病学调查、动物试验等,最直接的证据是烟草及其排放物中存在着对人体有害的成分。

烟草本身的化学成分超过2000种,经燃烧后产生了几千种化学物质,对这些化学成分的认识由最初了解到的80种成分,发展到80年代鉴定出5289种物质,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多维色谱仪的应用,预计会超过10000种。烟草烟气是在抽吸期间烟草不完全燃烧形成的,是不断变化的极复杂的化学物质混合物。卷烟燃烧后产生的气溶胶分为气相部分和粒相部分,气相部分约占整个烟气量的92%,其中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的蒸气,过量的氮气(约58%)、氧气(约12%)、二氧化碳气(约13%)、少量的碳氢化合物、含氧化合物以及其他成分,并且含有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气相中的有害成分主要有一氧化碳、氢氰酸、挥发性的醛类物质、挥发性的亚硝胺、氯乙烯、氮氧化物、氨、吡啶和气相自由基等。粒相部分约占整个烟气重量的8%,主要由烟碱、焦油和水分组成,粒相中的有害成分主要是两类,存在焦油中,一类是多环芳烃,另一类是烟草特有的亚硝胺,另外,还有芳香胺、二元酚类、低分子量挥发性羰基化合物、自由基等。

科学家大多承认,从主流烟气中已发现的4850多种成分来分析,对有害成分的认定是基于这些成分的性质和动物实验结果,绝大部分对人体无害,有害成分中亦只有极小部分是致癌或有可能致癌的成分。目前烟气有害成分比较公认的说法是霍夫曼名单。1990年D.Hoffman和S.S.Hecht在烟草致癌物和致突变物研究进展一书中对烟气主要有害成分作了归纳,列出了12类共计44种有害成分,通称Hoffman名单。

1.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阻碍氧气输送和利用的有害气体,它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吸烟者碳氧血红蛋白为2%~15%,而不吸烟者仅为1%。碳氧血红蛋白还可使氧不易从血红蛋白上分解下来,妨碍机体对氧的利用。研究发现很低水平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就可诱发心肌缺血,一氧化碳浓度与发生心肌收缩力,甚至直接导致动脉内膜水肿,诱发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并与烟草中其他有害物质一起,促进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形成。

2.尼古丁

尼古丁是烟草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生物碱。它既是神经节兴奋剂又是抑制剂,它刺激机体产生过多收缩血管物质(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导致周围血管收缩,增加血管阻力,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脏负担加重,氧耗量增加。研究报告表明吸入尼古丁不会致癌,尼古丁所起到的作用是造成吸烟者成瘾的问题。目前,每支滤嘴卷烟燃烧后,烟碱的释出量一般为1毫克左右,低烟碱卷烟每支释出量可低达0.2毫克,这样的低剂量不至于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但中等剂量的烟碱能使人呼吸加快、血管舒张和呕吐明显加剧,稍大剂量的烟碱可引起震颤和痉挛。重度吸烟者吸入较多的烟碱后,表现为短暂的呼吸增强和血压上升等。因此,包括Hoffman名单、加拿大政府名单和FCTC管制名单中都将尼古丁列为烟草中的有害成分。

3.焦油

焦油是减去烟碱和水分重量后的粒相物总量,烟气中的有害成分比重很小,而且多存在于焦油中,据美籍华裔烟草专家左天觉博士的研究,烟气焦油中99.4%的物质无害,有害成分约占总量的0.6%,在0.6%的有害成分中,0.2%为致癌和可能致癌的成分,0.4%为辅助致癌成分。卷烟国标中把焦油量划分为高中低三档,目前我国卷烟产品的平均焦油量已下降为每支12.8毫克/支。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烟草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但它对健康也有一些正面作用,研究表明吸烟能够降低患帕金森氏病和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尼古丁和阿尔茨海默氏疾病(一种神经性智力衰退疾病)负相关。同时,一些学者提出:“烟草产品在引起疾病方面有太多的科学不确定性,没有已知的毒理试验能预料吸烟者的疾病危险性”,还有人认为“如果不进行剂量分析和评价,单凭卷烟烟气中存在的有害成分,就认定其对健康有不良影响,是不科学的”(所有的物质本身并非毒物,剂量才使一种物质变成毒物)。霍夫曼名单中很多成分在烟气中含量十分低,有的可以说是微不足道,在这种低剂量的状况下对人体究竟造成何种影响,目前尚无直接的实验数据。由于烟气成分的复杂性、吸烟引发疾病的不确定性、人类吸烟行为多样性,使如何评价烟草产品的危害性程度成为目前科学界的和权威机构尚未破解的难题。

二、烟草业在减少卷烟危害方面的努力

(一)烟草业积极应对。反吸烟运动直接推动了世界烟草业的技术变革和产品的进步。1913年混合型卷烟研发上市,使卷烟中的有害成分明显减少;20世纪60年代以后,烟草行业把降低焦油和尼古丁含量作为共同目标,研制出可有效降低卷烟焦油和烟碱的过滤嘴卷烟;1976年综合降焦技术的应用催生了第一支15毫克低焦油卷烟,预示着卷烟低焦油消费潮流的到来,世界烟草业以技术变革推动着卷烟安全性的进步。美国卷烟平均焦油量由1954年的37毫克/支,降到1980年的14毫克/支,一直到目前的11毫克/支;欧盟允许的卷烟最高焦油量由1993年的13毫克/支,到目前的10毫克/支,日本的卷烟平均焦油量已经下降到8毫克/支,超低焦油卷烟(5毫克/支以下)已经成为市场的热点。

(二)高度负责的中国烟草。在我国,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以来,特别是《烟草专卖法》颁布实施后,我国烟草业始终遵循“提高烟草制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加强对烟草专卖品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烟草制品的质量,降低焦油和其他有害成分的含量”的立法宗旨,通过大力推进行业技术进步,深入开展技术创新,致力于提高烟草制品的质量,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体现了责任烟草的形象。从1983年至今20多年间,卷烟的降焦减害活动始终在有条不紊地开展,焦油含量从当时无嘴烟的30毫克/支以上下降到2008年上半年的12.8毫克/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体现了关注消费者健康,积极负责的行业形象。

(三)我国烟草的降焦减害历程。根据阶段性的目标和工作重点,可以把我国的降焦减害工作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6—1994年。为顺应国际化健康潮流的趋势,行业提出卷烟降焦减害的目标,1986年正式实施的85版《卷烟》国家标准,提出了卷烟焦油量按“高、中、低”划分的原则,提高了对卷烟焦油量的要求,全行业通过加大烤烟生产力度,改造卷烟制丝线的技术和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大力发展滤嘴烟,使焦油量大大降低,全国卷烟平均焦油量由1986年的26.68毫克/支降至1994年的17.97毫克/支。第二阶段为1995—2000年。在这期间,国家局明确提出降焦要求。96版《卷烟》国家标准,加强了对卷烟焦油的技术要求,明确将焦油量分为“高、中高、中、中低、低”五个档次,进一步降低了各档次的焦油量值。工业企业经过设备改造、技术更新,积极探索降焦、控焦技术,控制能力也有很大提高,焦油量实现了稳中有降,由1995年的19.61毫克/支降至2000年的16.11毫克/支。第三阶段为2001—2004年。这一时期国家局进一步加大了降焦工作力度,2000年国家局明确规定:从2001年起,盒标焦油量高于17毫克的卷烟不得进入全国烟草交易中心交易;从2001年开始,全国卷烟平均焦油量每年要降低0.5毫克/支,到2005年达到平均12毫克/支左右。根据这一要求,烟草行业全面推进降焦工程,紧紧围绕降焦减害工作,坚持“一高两低”卷烟产品开发方向,全面开展降焦减害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技术研究,不断提高卷烟的技术含量,焦油量呈逐年递减趋势,2003年平均焦油量水平由2001年15.3毫克/支降至14.3毫克/支。第四阶段为自2004年开始,中国烟草走上了“中式卷烟”的发展道路。这一时期的中国烟草的任务是在提高卷烟产品安全性的同时增强产品竞争能力,应对国际烟草巨头的威胁。2003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制定并发布了《中国卷烟科技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以中式卷烟为发展方向,实施积极而稳妥的降焦策略,要在保持和发扬中式卷烟固有风格的基础上实现“减害降焦”,以“高香气、低焦油、低危害”为主要方向的产品开发原则,加强研究选择性降低烟气中式卷烟中有害成分,做到减害保香保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卷烟,以提高中国卷烟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中国烟草核心竞争力。2004年1月9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再次调整卷烟焦油限量:2004年7月1日以后生产的盒标焦油量高于15毫克/支的卷烟不得进入销售市场,2005年底以前卷烟焦油量必须控制在12毫克/支以内。2006年全国烟草科技大会提出了建设创新性行业的总体部署,对中式卷烟的减害降焦工作进行了进一步明确,通过完善科技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实施重点领域、优先主题和重大专项的研究等,进一步增强我国烟草行业的减害降焦工作的科技竞争能力。2006年05版《卷烟》新国家标准实施,重新划分了高中低焦油量产品档次,进一步降低了各档次的焦油量值,对一氧化碳指标进行考核,对卷烟包装标识、警句等进行了规定,使卷烟产品逐步满足《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要求。从这一时期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烟草减害降焦工作已经逐步走上通过自主创新实现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2007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对我国境内卷烟包装标识表示再次作出规定,要求2009年1月1日起所有产品必须印刷健康警句,警句区域面积不得少于其所在面的30%;2008年再次对卷烟盒标焦油最高限量做出调整,规定从2009年1月1日起生产的盒标焦油量在13毫克/支以上的卷烟产品不得在境内市场销售。这既是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需要,也是中国烟草对自身产品进步的自信。目前我国的卷烟平均焦油量已由2003年的14.3毫克/支降为2008年上半年的12.8毫克/支。

img20

三、中式卷烟减害降焦的目标和进展

(一)减害降焦目标。《烟草行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坚定不移地走中式卷烟的发展道路,围绕提高中式卷烟的核心竞争力,确定了支撑中式卷烟发展的重点领域与关键技术,把减害降焦列为行业科技创新的8个重点领域之一。提出了减害降焦工作目标要求:到2010年卷烟烟气主要有害成分明显降低、卷烟平均焦油量降至12毫克/支以下;到2020年国产低焦油卷烟比例达到20%以上,减害技术水平居世界同业领先地位。明确了减害降焦工作的思路:坚持“稳步降焦,重在减害”原则,强化减害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充分挖掘并发挥中式卷烟产品在减害降焦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和潜力,形成相关评价技术、方法和以我为主的相关系列技术标准。明确了工作重点:把卷烟烟气危害性研究、减害降焦新材料研究、降焦技术集成与应用列入28个优先主题之中,把卷烟减害技术列为行业9个急需解决的重大专项之一,予以优先安排,以期重点突破,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带动行业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满足中式卷烟发展需要。

(二)科技进展。政策的激励推动着我国烟草业减害降焦科技创新的步伐:行业加强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目前全行业已建立了50多个烟草科研机构,初步形成了科研院校、农业科研推广网站和卷烟工业研究开发创新体系。全行业紧紧围绕减害降焦主线,大力开展科研攻关,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卷烟综合降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在高透气度卷烟纸、加长滤嘴、新型滤嘴、叶组配方研究、膨胀烟(梗)丝和造纸法再造烟叶开发与应用、加香加料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重点科研项目“降低卷烟烟气中有害成分的技术研究项目”、“提高白肋烟质量及其在低焦油卷烟中的应用研究”获得国家和行业科技进步奖,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卷烟烟气危害性评价体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优质烟叶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成绩。行业的不断创新换来了累累硕果,成果推广率不断提高,科研成果已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三)减害降焦技术及应用。减害降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从烟叶生产、卷烟生产工艺到降焦减害技术的综合应用等均影响到卷烟产品的烟气成分。常规的降焦方式是通过降低卷烟焦油产生量、稀释和过滤主流烟气来实现的。低焦油烟叶品种、富钾烟叶、配方中大量使用成熟度好的上部烟叶是低焦油量产品的原料基础;通过采用接装滤嘴可以有效地降低卷烟烟气中的酚类成分;在烟丝中掺用烟草薄片、采用烟丝膨胀技术以改善烟丝燃烧性,是降低焦油量的重要手段;使用高透气度卷烟纸、打孔滤嘴、调整规格工艺参数等则可分别起到提高燃烧速度、稀释烟气、减少焦油递送量的作用;改变滤嘴辅材和参数、加入吸附剂可提高烟气过滤效率,这些都是实现卷烟降焦减害的常规有效方法,已被我国卷烟企业普遍采用,取得了明显的降焦效果。近年来,国际烟草界除采用常规的降焦技术外,还在烟草农业、卷烟工业两个技术领域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农业领域已成功培育出低焦油烟草品种,研究利用基因技术培育抗病毒、抗虫、有害化学成分含量低的转基因烟草,研究有效降低有害成分生成量(如TSNAs等)的采用热交换烘烤技术等,工业领域开展对多种滤嘴添加剂(主要是吸附剂类物质)、特种滤嘴、应用生物降焦减害技术(血红蛋白等)的研究,均取得成果,有的研究成果已经应用到烟草生产上。国际市场出现了加速向更低焦油、烟碱等有害成分的卷烟发展的趋势。我国的科研工作起步晚,研发内容目前总体上已与国际一致,尽管研究深度和推广应用比国外有一定差距,但在一些特色技术和特色研究(中草药添加技术、分子筛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上取得突破,在降低卷烟烟气中的焦油、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s)、自由基、苯并(a)芘[B(a)P]、CO等技术研究应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应用于卷烟生产,在减害降焦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四)低危害中式卷烟的几个代表品牌。我国烟草业在借鉴国际上先进的降焦减害技术的基础上,应用适合我国国情的卷烟(尤其是烤烟型卷烟)新型降焦减害技术,成功开发培育了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低焦油低危害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南海”,北京卷烟厂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成功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含有中草“新混合型”卷烟,1993年研制出中国第一支低焦油混合型“中南海”(8毫克/支)。日本烟草权威机构对中、美、英、德、日等国卷烟进行技术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中南海”的有害物质最低,是其他国家卷烟的1/8~1/3。1995年,北京卷烟厂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共同开发了“低自由基低毒技术”,1999年,北京卷烟厂将“低自由基低毒技术”成功应用于产品中,开发出低自由基、低焦油型产品,并作为中国高科技产品参加了“’99日本健康博览会”展出。2003年北京卷烟厂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制出我国第一支纳米低危害卷烟3毫克“中南海”,利用纳米材料的有选择性催化和吸附的特性,成功地将烟气中的有害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的无害物质,明显降低了致癌物质含量,成为我国最早应用纳米技术先进性的产品之一。

“金圣”,1994年南昌卷烟厂与江西省中医学院历经两年合作成功研制出的卷烟品牌,在精选名贵药材100余种,反复试验100余次的基础上,成功克服了“烟香与药香的协调”和“药在烟气中的有效性”两大难题,实现了“药在烟中存,不改烟之本”。所做临床实验表明:抽吸“金圣”烟后,观察者33%自感行走矫健有力;49%自感早起咳痰量少;45%自感畏寒现象改善;能使阴虚者尿-17酮含量降低;使阴虚、阳虚者尿-17酮含量恢复正常值,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该项技术获得1996年第24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和新技术展览会金奖。至2007年的十多年间,“金圣”品牌累计实现税利100多亿元,依靠“金圣”品牌,南昌卷烟厂得到了快速发展。2007年“金圣”卷烟在降低卷烟危害方面的核心技术得到实质性突破,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对第二代“金圣香”科研成果作出了权威评价,“金圣烟所添加的金圣香具有明显降低卷烟危害的作用,整体降害效果达到全国领先水平;金圣香与卷烟烟气具有明显的协调性;金圣香降低卷烟危害具有明确的机理”。2008年“金圣”黑带脱颖而出,成为江西第一支低焦油卷烟(10毫克),且香气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叶神”,1998年广东神农烟科技有限公司和郑州烟草研究院研制开发出的新型天然植物提取液——神农萃取液,神农萃取液对挥发性亚硝胺及烟草特有亚硝胺合成有明显阻断作用,具有阻抗苯并[a]芘[B(a)P]致突变性作用,并能显著缓解吸烟所致咳嗽、气喘、瘀痰等不良反应。利用“神农萃取液”开发出的低害卷烟“五叶神”,烟气中的自由基减少20%左右,烟草特有亚硝胺降低50%以上,而且融入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特醇“五叶神”,吸味醇和丰满,香气自然协调,基本保持了原有的风格和吸味。

“和”牌,郑州烟草研究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长沙卷烟厂合作开展“利用含纳米贵重金属催化材料降低卷烟烟气中CO技术”研究,利用含纳米贵重金属催化材料和二元催化材料复合滤嘴,在不影响卷烟感官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同时降低焦油的含量,与对照卷烟相比低侧流卷烟的CO释放量可降低45.4%、普通卷烟的CO释放量可降低26.9%。利用该技术生产的“和”牌卷烟的焦油和一氧化碳含量均控制在10毫克以下,有效降低了卷烟对人体的危害,提高了卷烟吸食安全性,“和”牌卷烟成为我国第一个低一氧化碳(低焦油)烤烟型卷烟,成为高档卷烟市场的一大亮点,2003年1月被国家局成果鉴定为“国内首创,在行业内具有积极示范作用”。

结束语

张保振副局长在一次行业自主创新座谈会上描述了中国烟草业的追求——“如何能使烟草从有害到低害、无害,直至有益;如何能使具有行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上一个大台阶;何时行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能够成为抵御国外品牌的技术壁垒;何时能够涌现出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上都有所建树的真正代表中式卷烟的大品牌。”这被广为称知的“一大梦想,三小梦想”,是整个中国烟草的创新之梦,中国烟草正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艰苦奋进,将这美好梦想变为现实,以实际行动履行着“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庄严承诺。

参考文献

[1]郑州烟草研究院.降低卷烟烟气中有害成分的技术研究与应用[A].低焦油低危害卷烟产品及相关技术交流材料汇编(上册)[C],国家烟草专卖科技教育司,2003.

[2]张建平.对“中式卷烟”的一些观点和思考[C].中式卷烟理论内涵论文汇编.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教育司,2004.

[3]刘惠民.卷烟减害及危害性评价.[OL]http://www.tobac-coinfo.com.cn/Uploadpdf/2007/1112/07110820.pdf

[4]王彦亭,谢剑平,张虹,赵明月.降低卷烟烟气中有害成分的技术研究及应用[J]中国烟草学报,2003,(3).

[5]朱茂祥等.卷烟烟气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技术研究[R].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2007.

[6]雷樟泉,杨进,储国海,等.我国卷烟降焦历程回顾、现状与展望[J],烟草科技,200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