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创新型经济研究动态及趋势
创新型经济给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因而创新型经济在全球范围内也受到了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的关注,研究这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已非常重要,国外相关机构也提出了创新经济评价的相关研究和指标体系。由于创新型经济仍然是一个新的概念,因此浙江省创新型经济蓝皮书借鉴了国外先进成果和国内的相关研究,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
1.2.1 国际创新型经济研究现状及趋势
欧盟1997年发表的《第2号欧盟科技指标报告》把欧洲放在全球视野中,对欧盟创新能力指标和与科技密切相关的经济指标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国际比较,从投入和绩效两个角度对欧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
2000年3月,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的欧盟理事会明确提出了建立欧盟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并将此作为提高欧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这是将欧盟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知识经济社会的战略思想。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最重要表现形式是创新综合评价表。该表由17项与创新活动密切相关的指标组成,这17项指标分为4个类别,这4个类别分别是人力资源、新知识的产生、新知识的转移和应用以及创新的投入、产出和市场。创新评价表对评估欧盟各成员国的创新措施、监控创新发展的过程、评价创新政策的优劣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后,欧盟从2001年开始正式发布“欧盟成员国创新计分卡”(Euro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建立创新指标体系对成员国及美国、日本等国的创新表现进行定量比较,分析优势和劣势。“欧盟成员国创新计分卡”是欧盟依照里斯本策略(Lisbon Strategy)所发展出的综合性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衡量及比较欧洲各国的创新表现计分卡,主要包括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大类指标。创新投入分为创新动力、知识创造和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三类指标,创新产出包括创新应用和知识产权两类指标,这些指标又分别由5~6项指标构成。数据主要来自于欧盟组织、各成员国参与的“共同体技术创新调查”(CIS)、EUROSTA T等创新调查以及OECD的R﹠D统计。
“里斯本战略”在2010年到期。因此,2010年3月3日欧盟委员会当天在例行工作会议上,公布了未来十年经济发展战略,即“欧盟2020”,这一备受瞩目的战略提出了欧盟未来十年的发展重点,目的是帮助欧盟最终摆脱金融危机,并在全球化浪潮中处于不败地位。根据“欧盟2020”,欧盟在“欧盟成员国创新计分卡”的基础上发布了“创新联合记分卡2010”(Innovation Union Scoreboard 2010),用来对欧盟的27个成员国,以及克罗地亚、冰岛、前南斯拉夫共和国马其顿、挪威、塞尔维亚、瑞士和土耳其的创新表现进行比较性评估。同时,将其与美国、日本和BRIC(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国家进行了比较。在与中国和巴西的对比中,可看到欧盟依然在创新绩效上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从12个一般的指标来看,这些优势正在快速流失。
美国麻省技术联合会(The Massachusetts Technology Collaborative,MTC)自从1997年以来一直跟踪麻省创新型经济的运行情况,每年提供一份关于经济运行情况的定量分析报告Index o f the Massachusetts Innovation Economy。该报告在国际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受到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以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美国国会竞争力委员会(Council on Competitive)于2004年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美国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创新促进计划”(National Innovation Initiative,NII),其明确指出:创新是决定美国在21世纪取得成功的唯一关键要素。该计划以“创新美国:在充满挑战和变化的世界中生存”为主题,提出了以创新为核心连接技术、知识、资本、管理等要素供给和安全、效率、质量等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包括了教育、知识产权、法律规制等政策环境和能源、交通、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在创新人才、投资和基础设施等关键问题上制定了详细的议程。计划的目的旨在汇聚美国关于创新的最优秀的真知灼见,加深对创新演化过程的理解,并为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制定可操作的战略行动方案。
2008年4月,联合国在加纳首都阿克拉发布了《2008创新经济报告》,这是联合国第一份关于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虽然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创新经济”或“创新产业”的定义,但是其都具有一个本质特征“创造力”,它能带来技术上的进步并且使企业和国家经济具有竞争优势。报告同时指出,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受益于全球创新经济的发展活力并制定了扶持创新产业的政策;中国在全球创新经济发展中居领先地位,到2005年已经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增值创新产品的生产者和出口者。
日本从1953年开始实行科学技术调查制度,成为OECD成员后参与《弗拉斯卡蒂手册》编制,并使用OECD科技指标,但并不完全照搬OECD的科技指标体系,1985年起每年由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出版《日本科学技术指标白皮书》,其主要由世界科技趋势与日本地位、知识基础人才与教育、知识生产等三大部分11个方面上百个指标构成。其中,科学技术综合指标由12个变量解析支持的创新能力评价综合指数计量。
韩国1962年施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次年开始统计科研数据,此后每年发布相关调查报告。20世纪90年代韩国开始施行创新型国家战略,自1995科研统计改用《弗拉斯卡蒂手册》指标,次年正式成为OECD成员。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建立国家创新评价体系,由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每年出版《国家研究开发事业调查分析报告》来公布评价结果。体系由创新资源、创新活动、创新过程、创新环境和创新成果等五部分,14个分项和80多个别指标构成。
2011年1月12日,汤姆路透(Thomson Reuters)知识产权解决方案事业部公布了《2010年创新报告:12个重要技术领域及其创新情况》。该报告主要对全球12个重要技术领域2010年的专利情况进行了追踪,采用专利数量来衡量创新水平,列出了在各个领域中排在前10名的机构。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差距相当大。根据该报告中的数据,日本的专利总量是中国的100倍以上,美国是中国的4.3倍,韩国是中国的1.8倍。
1.2.2 国内创新型经济研究现状及趋势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了中国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走以科技创新为主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发展后劲,依靠科技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资源,是引领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借鉴了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发表的《国际竞争力报告》的经验,重点从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的环境、创新的经济绩效等5方面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是以中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主题的综合性、连续性的年度研究报告。从1999年开始,为各地区判断自己的创新优劣势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分析框架。通过“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多年形成的评价方法,利用大量的研究统计数据,权威性、综合性、动态地给出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创新能力排名和各项创新能力分析,为地方政府了解本地区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继2009年首次跃居全国首位之后,江苏区域创新能力在2010年保持了第一的位置,依旧是全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与2009年相比,2010年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的总体格局略有变动,但是前7位地区的排名十分稳定,没有变化,依次是江苏、广东、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和天津。在综合指标排名中,湖北由2009年的第10位上升到第8位,四川由2009年的第8位下降到第9位,重庆由2009年的第13位上升到第10位。
由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和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三家在2007年联合推出了《长三角区域创新发展报告》,该报告首先描述了长三角区域创新发展的总体进程,揭示了长三角区域在创新发展方面遭遇到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促进长三角区域各地区创新发展的制度机制还不健全、企业普遍缺乏强烈的创新发展冲动、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相当稀缺、创新发展的协作体系不够完善等。第二,列举了长三角区域加快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与初步成就,并进行了分省的论述。第三,描述了长三角各地区创新发展的宏伟目标。第四,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和定位,找出了制约长三角创新发展的因素。最后,为长三角区域创新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同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报告》季刊专门编排了“长三角区域创新经济”这一专题,浙江省创新经济蓝皮书课题组在该专题中发表了对长三角地区创新型经济的评价报告。在该报告中对长三角两省一市进行了创新指标的评价对比,揭示了长三角创新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009年中国城市创新报告》作为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的重点研究项目,在前两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从基础条件和支撑能力、产业化能力和品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对中国主要城市创新能力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其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城市创新的总体状况及特点,在对中国各类主要城市发展现状及潜力进行研究与比较的基础上,按副省级以上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三大类型进行城市综合测评;同时,重点选择了一些典型城市和企业,总结和介绍了他们的创新经验。
国内的相关研究表明,发展创新型经济,从目标角度讲,是我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从战略角度讲,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从发展角度讲,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民生角度讲,是解决就业问题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总之,发展创新型经济具有全方位的重大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