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经济增长新引擎

经济增长新引擎

时间:2023-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6.1 经济增长新引擎——生物产业生物产业是指将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应用于经济社会相关领域,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产业群体,主要包括生物制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全球生物产业销售额几乎每5年翻一番,增长速度是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近10倍。

6.1 经济增长新引擎——生物产业

生物产业是指将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应用于经济社会相关领域,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产业群体,主要包括生物制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生物医药产业链中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主要包括疫苗与诊断制剂、创新药物、现代中药和生物医学工程。而生物农业中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包括生物良种、林业新品种、绿色农用生物产品和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生物作为一个正在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的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对解决人类健康、资源、环境以及农业、工业等关乎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将产生深刻影响。我国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具有坚实的基础,具有发展的巨大市场空间。在技术领域方面,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相继开展了重组DNA技术、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细胞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固定化酶技术、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训技术以及生物反应器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经过近30年发展,我国在生物信息、基因组、蛋白质工程、生物芯片、干细胞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测序工作。在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与应用、转基因植物研究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也日臻完善,废水处理新型反应器和新工艺的开发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一大批生物技术成果或已申报专利,或进入临床阶段,或正处于规模生产前期阶段,一些生物技术公共研发平台初步形成。在基因测序、干细胞、抗体工程、蛋白质药物、医疗器械、生物育种等生物技术前沿领域,我国初步建设了一系列国家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整体技术能力大幅提高。一批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通过自主实施生物技术药物、疫苗与诊断、现代中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育种、绿色农用生物、生物能源、微生物制造等产业化专项,有力推动一大批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

生物产业不仅在技术领域发展迅速,同时在市场规模的扩展亦卓有成效。进入21世纪以来,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孕育和催生新的产业革命。全球生物产业销售额几乎每5年翻一番,增长速度是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近10倍。预计到2020年,生物医药占全球药品的比重将超过1/3,生物质能源占世界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到5%左右,生物基材料将替代10%~20%的化学材料,精细化学品的生物法制造将替代化学法的30%~60%。在我国,“十一五”期间生物技术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并开始进入产业盈利期。同时生物产业作为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十一五”期间生物产业产值从6000亿元跃升至16000亿元,年均增速达21.6%,生物产业已被视作国内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医药市场消费总额快速上升,从全球第9大药品消费国上升到第3位,而在“十二五”期间,药品消费总额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2大医药市场。

而在生物农业方面,至2008年年底,我国已获审定的抗虫棉品种共有160个,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迄今已达2.5亿多亩,直接为棉农带来收益490亿元。2008年,我国转基因抗虫棉面积达到5700万亩,占全国棉田面积的70%,其中,国产抗虫棉已占93%以上;我国有710万农户种植抗虫BT棉花,平均增产9.6%,杀虫剂施用量减少60%,每公顷增收220美元。

而“十一五”期间,我国生物制造产业一直呈高速增长态势,在多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例如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我国生物制造产业实现总产值5500亿元。其中大宗发酵产品中的味精、柠檬酸、赖氨酸等产品的产量和贸易量位居世界前列,在国际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生物制造的自主创新能力亦显著增强,带动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日益先进、产品质量大幅提高。原料结构出现多元化,非粮原料比重明显增加,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产业国际化也取得新进展,产品出口表现为稳定增长态势,大型企业成功打入了欧洲、美洲等国家和地区。

从另一方面而言,2011年1—11月,我国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1112.70亿元,同比增长28.84%,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50个百分点。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62.45亿元,同比增长30.55%,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3.62个百分点。累计利润153.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5.15亿元。预计“十二五”期间,通过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物制药,完成医药行业的产业升级和占领生物制药制高点,实现总产值翻两番,达到3万亿元的规模。

表6‐1 2009—2010年各季度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产业规模情况

img87

“十一五”规划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力度,使得生物产业得到了更宽松的政策环境、更高端的研发平台及更充沛的经费投入,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生物产业仍旧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如目前生物产业面临底子薄、投入少、顶尖人才缺乏和创新能力薄弱等挑战,绝大部分生物技术创新和专利来源于发达国家。就生物技术专利而言,59%来自美国、19%来自欧洲、17%来自日本。另一方面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增长虽然迅速并初具规模,但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弱,近年在国际市场上排名前十位的生物技术产品中,没有我国的产品。在产学研结合方面,我国每年取得的约3万项重大科技成果中,平均转化率仅为20%,实现产业化不到5%。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10%,而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更是不足8%。在众多不足的情况下,“十二五”规划应运而生,生物产业面临着新的产业升级机遇,未来的生物产业发展要以巩固基础研究、加速推进产业化、有序促进大规模应用为主线,大力利用生物技术开发重大疾病防治新药,加快发展新型生物医学工程产品,强化重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禽和水产品等为主要对象的生物育种产业发展,促进绿色农用生物产品和海洋生物技术产品的发展。推进生物制造技术和产品对传统化工工艺路线的技术替代和对化石资源的原料替代,以最终使得生物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的引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