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迎接“新材料”的春天
8.2.1 政策扶持 春风送暖
一般来说,一项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总是表明政策对产业的扶持,意味着在财政、金融税收、产品推广、科研投入等方面都会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也意味着这个产业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
新材料产业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经济发展格局,其规模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在未来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国际竞争力。目前,新材料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借助其雄厚的财力和人力资源,制定相应的研究开发计划,竭力抢占新材料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因此,随着我们国家对新材料产业越来越关注,政策扶持力度越来越强,新材料产业更打开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的新材料将登上世界舞台,与发达国家的研发成果共同推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国新材料发展重点将围绕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关键作用的五大方向展开:现代交通运输,如轻量化汽车、高速铁路、远洋货轮等;高效清洁能源,如半导体照明(LED),风电、太阳能及其能量存储系统,热核聚变等;环境资源,如镁、稀土等储量丰富的特色战略资源材料,清洁煤化工,秸秆材料综合利用等;民生产业,如小城镇化和城市化所需的绿色建筑材料,涉及文化娱乐和传媒介质等的新一代先进显示材料,与人口安全相关的生物医用材料和医疗器械设备等;此外还有国防领域。
国家已先后通过高技术产业化新材料专项等7个项目大力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也明确将新材料产业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浙江也已提出了“十二五”时期重点发展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构想及具体举措,2010年浙江的“一号工程”拟定了科技投入年均增长超过15%,主要用于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的目标要求。随着各项相关政策的出台实施,新材料产业进入提速发展的快车道。
8.2.2 突破壁垒 对接市场
不难发现,新材料领域科研水平不断的提升与产业领域重大专利为国外所控制之间存在巨大的矛盾,这也导致产业发展遭遇了长期以来的停滞与瓶颈。其原因就在于技术研发成果无法实现市场化、产业化。而其中的一大重要原因又在于,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缺乏中试平台,缺乏帮助技术人员识别产品和市场需求之间差距的有效助力,便也失去了产品和市场进行对接的最佳契合点。
加强产学研合作联动的工作中,政府也积极地发挥了主动作用,在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进产业研发过程和产业化的对接,形成整套工程化技术创新成果,从政府层面建立起新材料产业化的长效机制。
另一方面,只依托高校及科研所的研究成果对新材料企业来说势必会带来路越走越窄的窘境。因此,政府也将进一步发挥高校、院所对全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作用,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建新材料研发中心或行业创新平台,解决中试平台缺乏的问题;同时,引导建立企业与院校共同参与的新材料开发战略联盟,加强企业创新机构建设,培育若干家省级、国家级新材料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等,从企业本身的创新研发能力着手,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由企业主导新材料的研发,也能更适用于企业的实际,具备更好的产业化前景。
浙江拥有研究型重点大学浙江大学,以及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计量学院等一批省内重点高校。拥有新材料相关的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师范大学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实验室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浙江省磁性材料试验基地等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拥有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及相关的多个国际研究平台。科研院所与新材料企业结成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为企业生产排忧解难,为产业发展出谋献策,成为浙江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的坚强后盾。
8.2.3 集群合作 内外并举
在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来看,从产业链角度,新材料产业是产业技术进步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装备制造业,是发展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导。新材料往往作为中间型产业为各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现阶段,政府对新材料产业作为先导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出台了相关政策规划予以发展扶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反过来促使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促进新材料企业与下游用户纵向联合开发新技术,使上下游产品间形成更好的匹配,促进其产业链延伸向高附加值的同时,可以强化集群发展,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得到稳步提升。(见图8‐1)
图8‐1 新材料是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和先导
浙江省作为民营经济的乐土,汇集了大大小小的民营中小企业,而民营经济的创新发展,将成为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我省民营企业面临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迫切要求,且具有体制灵活、市场嗅觉敏锐、创新活力强劲的优势,可以促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新材料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新材料产业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而浙江民企资金实力雄厚,完全有能力支撑这一行业发展。
同时,鉴于新材料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政府也在积极引导国际交流,深化国际合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强与国内外新材料产业与科技领域的合作交流,扩大招商引资,帮助国内企业尽快掌握关键技术,占据产业研发前端重要高点,利用全球化机遇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当前,浙江省内不少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域发展良好,联动效果明显,假如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依托,发挥产业集聚作用,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工作也会事倍功半。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基础,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和规模。因此,政府也在不断地引导、创造和优化集群发展环境,加快产业融合和集聚,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并重点培育骨干企业,因地制宜,逐渐形成以大企业(集团)为核心、专业化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集群,促进新材料产业跨越式发展。
浙江经济在空间上高度集聚,非常有利于新材料产业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促进新材料和相关行业共同实现技术进步。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发区建设在加快制造业集聚的同时,成功“孕育”了一批新材料产业基地,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国家火炬计划在浙江设立的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已达9家,数量占全国同类基地的1/5。“十二五”时期,全省将在三大产业带上建设14个区域性和跨区域产业发展大平台,新材料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结合浙江省实际,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需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依托环杭州湾产业带、金衢丽产业带和温台产业带现有产业基础,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整合资源,打造一批特色化新材料基地。具体来说,确立环杭州湾产业带是浙江发展新材料产业主战场,发展目标是打造长三角新材料科技创新引领区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明确金衢丽产业带重点发展非金属新型材料及特种纸,发展目标是打造国际磁性材料和氟硅新材料专业生产基地。促进温台产业带着重发展新型塑料原料及其产品,发展目标是成为全省新材料产业拓展区。
如今,政府在营造产业政策环境、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化示范等方面逐渐发挥出了主导作用。在确定企业为主体的基础上,依靠政府力量来推动,最终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配置“三力合一”。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利用市场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