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业者的风格

创业者的风格

时间:2023-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 创业者的风格人的风格乃是风度与品格的统称,是通过人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体现出来的人的个性特点的全部总和。创业者最可贵的风格,首先是要发扬改革、开拓和创新的精神。而且,企业家精神和风格,几乎与“创新”一词成了同义语。风险与创新是一对孪生兄弟,凡是创新的事业,都是有风险的;反过来,也只有敢于冒风险,才能有创新的机会。

第六节 创业者的风格

人的风格乃是风度与品格的统称,是通过人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体现出来的人的个性特点的全部总和。人的创业风格可以相似,但不会相同,这正像在大自然中不可能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

风格不是漂亮的口号,不是蛊惑人心的广告导语,不是宣传标语,也不是模范人物的事迹和警句。风格是人们在创业过程中,经过无数的成功与失败,通过反复总结、体验并寓托于人的高大的形象和高尚的精神。风格是一种力量,它可以起到教育人和鼓舞人的作用,可以影响下属的职工,可以塑造一个企业的文化精神。

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不过我认为,对一个创业者来说,最重要的风格有三点。至少我是十分崇尚它们的。

1.勇于开拓、创造的精神

按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观点,开拓和创造并不是相同的观念,二者不可混淆。

创业者最可贵的风格,首先是要发扬改革、开拓和创新的精神。在现代的管理学著作中,在著名企业家的经验总结中,“创造精神”的字眼几乎无处不在。而且,企业家精神和风格,几乎与“创新”一词成了同义语。

日本日立公司的创业者小平浪平是于1910年从三间破旧木屋中起家的,之后,公司已能生产家用电器、发电设备、钢铁及石油生产设备、微电子高技术各类产品达2万多种,销售额曾在日本电机公司中排行第二。小平浪平创立了日立公司,同时也形成了日立的风格——“日立魂”。这风格就是:“以和为贵,待人以诚,办事要有开拓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企业自然会不断发展。在产品创新方面,他们采取了“特别研究制度”,集中力量攻克难关。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立公司在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机器人、核能发电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有些走在同行的前列[24]

2.敢于冒险的精神

风险意识是企业家在寻求最大发展目标的过程中,敢于同传统观念决裂,同传统势力挑战,向充满着未可估量后果的领域进军时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是创业者走向成功的内驱力。风险与创新是一对孪生兄弟,凡是创新的事业,都是有风险的;反过来,也只有敢于冒风险,才能有创新的机会。模仿他人虽然保险,但模仿终究不是创新。

美国的企业家们普遍相信一个观点,即风险越大,成功的机会越多。事实也的确如此。每当一项新的技术出现且人们还未接受它时,如果要去开发这个产品,的确是有风险的。那些率先进入这些尚未开发领域的人,肯定是有风险意识的人,他们不愧为智者和勇者。

我们仅以美国贝尔实验室为例,它几乎成了贝尔电话系统创新的“工具”。在过去70年间,贝尔实验室的发明成果一项接一项,包括半导体、晶体管、光纤电缆以及在计算机理论与工程方面的许多发明,真可谓多得不胜枚举。贝尔实验室的记录证明,即使是高技术领域,创业与创新的风险也是很低的。另一个例子,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的3M公司是一个以开发中等技术产品为主业的公司,在过去的60年当中,开创了近百项新的系列产品,它的成功率大约是80%。以上仅是少数创业家以低风险获得成功的例子,其他成功的例子还有美国的IBM公司、英国的马克斯与斯潘塞公司和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品制造商普罗克特与甘布尔公司等。这些均说明,一个创业者应当具有敢冒风险的精神,它将给你带来成功的希望。

3.百折不挠的精神

百折不挠和百炼成钢,历来是用来形容强人性格的。什么是强人?强人应当是这样的人:遇到风浪敢开顶风船,遇到竞争对手敢挑战,遇到困难不低头,遇到失败不回头。一个强人,在逆境中比在顺境中更能表现出英雄本色,这就是百折不挠的精神。

美国《福布斯》杂志记者采访了1994年度200家出色小公司当中的50位创业者。记者在与他们的交谈中发现了一条共同的线索。这些创业者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假如当时他们的企业破产了,他们肯定会再办一家。同时,记者还采访了发展最快的公司之一美国软件频谱公司的董事长朱迪·西姆斯。他是一个钢铁工人的儿子,40岁,是从收入相当低的家庭开始创业的,他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了成功。

怎样才能成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呢?答复也并没有那么复杂。最重要的是,需要有相当的智力、充沛的精力和一些运气。此外,还要有强烈的成功愿望,甚至于越是失败,决心越大。创业精神基本上就是再三尝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注释】

[1]孙汝亭,编著.心理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516.

[2]转引自[美]S.阿瑞提,著.创造的秘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434.

[3]报刊文摘,1993-05-24.

[4][美]汤姆·彼得斯,南希·奥斯汀,著.志在成功[M].马继森,等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250.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124.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0.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

[8][英]约翰·密尔.论自由[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69.

[9]方展画,夏国英.创造学精华[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 75.

[10]世界博览,1994(6):42-43.

[11][美]大卫·罗麦士,著.财富的创造者[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27.

[12][日]大前研一,著.企业家的战略头脑[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239-240.

[13]转引自肖雪慧,韩东屏,著.自我实现——主体论人生哲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49.

[14]文汇报,1991-05-01.

[15]参考消息,1993-04-11.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92.

[1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未来教育面临的困惑与挑战——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讨论会论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7.

[18]工人日报,1994-08-14.

[19]世界博览,1987(10):55-56.

[20]许嘉利,等编.名人轶闻606篇[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8.

[21]中华周末报,1994-02-19.

[22]日本生产率总部创造性开发委员会,著.创造性开发与事业成功——调动积极性的自发经营之路[M].赵兴昌,英子,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100.

[23][美]亚瑟·裴尔,朵尔蒂·卡耐基,著.积极的人生智慧的锦囊[M].宋子生,荣刚,编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85.

[24]经济日报,1988-03-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