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就业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工作都是按计划分配的,甚至根本没有从业、择业和创业的概念。实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领域里的竞争和优化组合,相当多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倒闭或被外资企业收购。与此同时,大量工人失业。
就业与失业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因为有了失业者,所以才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反之,就业问题解决好了,失业者就少了。失业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更何况我国是以农业人口为主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世界上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其就业、失业情况有很大差别。近10年以来,发达国家的失业率已从7.8%下降到6.2%;中东和北非的失业率从14.3%下降到12.2%。但是,东南亚的失业率从3.9%上升到6.6%;南亚从4%上升到5.2%;非洲撒哈拉以南的情况最糟,失业率从9.2%上升到9.8%。从全球来看,虽然经济增长强劲,但失业人口仍超过以往,全球失业率平均为6.3%。[1]
根据联合国国际劳工局年度报告,2004年全球失业人数为1.847亿人。其中,中国城市登记失业人口占17%。如果再加上农村的失业人口,中国失业人口总数达2亿,超过了其他国家登记失业人数的总和。我国统计局的数据表明,我国的失业率大致在4.2%~4.6%之间浮动,但学者和内部的统计数据远高于这个数字。我国目前就业的严峻性是不可忽视的。主要有三种人急需要解决就业问题:一是青年尤其是大专毕业生;二是下岗的职工;三是农村劳动力。据国家发改委的消息,2006年全国劳动力资源增量达1 700万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数量达到1 400万人,其中主要是大专毕业生和下岗职工。[2]
2006年10月29日,国际劳工局在日内瓦发表了题为“世界青年就业趋势”的调查报告,该被告指出:1995—2005年的10年里,全球青年失业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全球青年失业率为13.5%,而成年人的失业率平均为4.6%,其中43.7%是15~24岁的年轻人。因此,青年人的就业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这既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又影响到社会安定。
在中国同样存在青年人就业困难的严峻形势,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盲目扩招,同时也与我国中等职业、高等职业、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结构不合理有密切关系,大量的毕业生不能就业,极大地浪费了教育资源。据统计,大学毕业生不能就业的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1年是34万,2002年是37万,2003年是52万,2004年是69万,2005年是79万……[3]
30年以来,我国大体上经历了三次就业高峰:第一次是70年代末大量知青回城所引起的就业问题;第二次是90年代初开始的大量职工下岗所带来的就业困难;第三次是自21世纪初开始的大批大专毕业生求职的难题。总之,失业问题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而且带有周期性。
对于我国来说,失业问题可能会长期存在,解决失业问题也将是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必须把握其长期性、综合性、多样性,特别是要从制度上采取有力措施,做到标本兼治,把失业率降到最低的限度,在维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权利,保障社会安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