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设创新型的国家

建设创新型的国家

时间:2023-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建设创新型的国家建设现代化的中国,这是我国13亿多人民共同的意愿,是中华民族历代志士仁人们长期追求的梦想。经过了几代人的摸索,我们方发现,只有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建设创新型的国家,这才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目前,我国离创新型国家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

第四节 建设创新型的国家

建设现代化的中国,这是我国13亿多人民共同的意愿,是中华民族历代志士仁人们长期追求的梦想。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被告知,“我国地大物博”,可是当我们面对一个开放的世界,才发现我国地域还算大,但物并不博,经济基础薄弱,而且人口众多,几乎占世界人口的20%。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国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的建设呢?经过了几代人的摸索,我们方发现,只有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建设创新型的国家,这才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

1.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模式

目前,世界上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各个国家地理位置分布不同,气候、资源、人口和国家大小差别很大,这就决定了各国经济状况的差别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别。

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经济发展模式概括起来无非是五种类型。

一是自给自足型。这些国家基本上是自然经济,如瑙鲁、图瓦卢、马绍尔群岛、塞舌尔、格林纳达、梵蒂冈、安道尔、摩纳哥等内陆国和海洋岛国。这些国家的特点是国土面积狭小、人口稀少,发展经济只能因地制宜,基本上属于自然经济。例如梵蒂冈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380人,主要经济来源是旅游、邮票、宗教银行盈利和教徒向教皇的捐赠等。安道尔公国面积只有6.45平方公里,人口2.55万人,主要经济来源是旅游和邮票,它的邮票和纪念币闻名于世。摩纳哥公国面积只有1.95平方公里,人口近3万人,主要经济来源是赌博收入。瑙鲁共和国面积只有22平方公里,人口8000人,经济主要收入靠从每年来这里栖息的候鸟的大量粪便中提取磷酸盐出口,该国人均收入是世界上最高的。

二是资源型。一般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能源或是矿藏资源,主要经济收入靠出口资源,如中东、非洲和南美的一些国家。例如,中东的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曼以及北非的利比亚都盛产石油,它们堪称世界石油储藏的心脏。据统计,该地区石油储量占世界的67.1%,而且储量超过100亿吨的就有5个海湾国家。这些国家靠出口原油和石油制品获得了巨额的经济收入,从而使它们迅速地走上了致富之路。

三是劳动力型。这类国家的经济来源主要靠输出劳动力。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目前全球每年流动劳动力约3000万到3500万人,比20世纪80年代增长了50%以上。对于人口众多且经济欠发达的国家来说,输出劳动力不失为发展经济的措施之一。这些国家包括东南亚、南美和非洲的某些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它们对劳务输出均采取积极措施,劳务输出已经成为这些国家外汇收入的主要途径。

四是资源劳动力型。这类国家在出口资源的同时也出口劳动力,像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就属于这种类型。

五是创新型。什么叫创新型国家?凡是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立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的国家,国际学术界将之称为创新型国家。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创新型国家(或地区)大约有20多个,它们是:美国、芬兰、新加坡、卢森堡、瑞典、以色列、爱尔兰、荷兰、英国、冰岛、瑞士、法国、德国、丹麦、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挪威、比利时等。那么,创新型国家与那些经济依附型国家的区别在哪里呢?有一句话说得很深刻:“富国出口技术,而穷国出口资源。”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前四种经济发展模式都不适合我国国情,摆在我国面前的唯一选择是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才是富民强国的正确之策。

2.创新型国家的标准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了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这是为建设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伟大战略部署,全国人民应当万众一心,为实现这一光荣任务而努力奋斗。

那么,作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应当具有哪些特征呢?一般来说,创新型国家有三个特点:

一是高等教育比较发达。这些国家都实现了大学教育的普及化(即大学入学率达到适龄青年的50%以上)。按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马丁·特罗(Martin Trou)的理论,所谓适龄青年是指23岁以下的青年。

二是科学技术比较发达,不仅基础科学理论研究走在前列,而且还拥有大量知识产权和新技术。

三是创新产出高。这些国家的高技术产业是制造业贸易的主体,服务业向高端迅速发展。美国、爱尔兰、韩国等国家的出口制造业都具有技术密集的特征。据世界银行统计,2004年世界GDP总产值是40.11万亿,美国为11.75万亿,美国人口不足世界的5%,但它却创造了世界GDP总值的40.11%。

上面那些创新型国家是怎么评定的呢?根据世界通行和公认的标准,有三个条件:一是科学技术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70%以上;二是技术依赖率在30%以下;三是国家的研发经费占该国GDP的2%以上。仅以研发经费来看,2002年瑞典和芬兰都超过了3%,日本是3%,美国是2.7%。在全球的研发经费投入中,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占了86%。在国际技术贸易方面,高收入国家获得全球技术转让和许可收入的98%。

世界经济论坛和哈佛大学联合作过一次调查,并据此提出了一个“创造力指数”的经验计算公式,以它作为划分创新型国家的标准。[12]

这个经验公式是:

IC=(A+B)/2

式中:IC代表创造力指数(Index of Creation);A表示公司的创新指数,如公司的创新环境、研发经费、技术力量和接受外国新技术的程度等;B表示革新指数,如申请专利数和技术转让数等。

根据这个经验公式计算,凡创造力指数在0.6以上的,就算是创新国家。用这个方法计算的结果与用上面三条标准统计的结果是一致的。例如,美国用这个公式计算出来的创造力指数是2.02,名列世界第一。

目前,我国离创新型国家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例如,我国技术依赖率在60%以上,技术自主率在30%以下,研发经费仅占GDP的1.34%[13],离“十一五”规划目标(到2010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要占GDP的2%)尚有较大差距。仅以汽车制造业为例,2006年我国汽车总产量为507万辆,但90%是“舶来品”,有人讽刺说:“年过半百,尚没有学会自己走路。”在其他工业制造领域里也存在类似的状况。因此,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再抱着盲目地欣赏“制造大国”的心态,唯有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才能使我国从“制造大国”变成创新型国家。

3.创造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保证

回顾改革开放30年以来所走过的道路,虽然我们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教训也是很深刻的。过去,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是遵循“三段式”,本意是想走“引进—消化—自主创新”的路子,但实际上却陷入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误区。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关于计算机芯片的研制。在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就研制出了计算机,当时与美国只有10年的差距,可是现在的差距比50年前还要大,原因就是我国不重视芯片的自主研制,一味地靠引进生产线,从3英寸、6英寸、8英寸到12英寸的硅单晶生产线都引进了,在关键性技术上出现了空缺。于是,一条生产线落后了,又引进新的,老是跟在外国的后面跑。

汽车生产也一样,我们与外国合资生产20年了,结果90%的轿车市场让给了外方。我国现有110家汽车整车生产厂家,另外还有724家专用汽车生产厂家,规模堪称世界之最。许多大学都设有汽车制造系,先后培养的人才不下数万人,但是就是设计制造不出拥有自己品牌和知识产权的汽车来。据美国《商业周刊》评比,列出了2007年亚洲50强优秀的企业,印度有12家上榜,其中有2家汽车公司。然而,中国上榜的只有3家公司,甚至还赶不上经济落后于我国的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人才,特别是缺乏创造型人才,这是制约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瓶颈。我国历来有重量不重质的毛病,无论是在生产方面,还是在人才方面,都是“多多益善”。

例如,我国现在有科学技术人员3850万,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学家有120万人,其规模分别位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但是,美国有各类科学发明家200万人,如果按照人口比例,我国应该有1000万以上发明家。虽然我没有看到有关的统计数字,但我国具有发明家素质和专门从事发明创造的人恐怕是不多的。

又如,在科技论文统计方面,我们也是追求数量而不重视质量。据2006年我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按照国际论文数量排序,我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继2005年超过德国后,又超过日本和英国,仅次于美国。我国化学论文数量的排名,也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被列为世界化学论文“三大国”之一。但是,论文质量怎么样呢?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如果不是原创基础上的论文,即使数量再多,都不可能提高我国科学的地位,也不可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缺少原创性的成果,这说明我国科学技术人才素质不高,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原因何在呢?首先,近十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大跃进式的发展,使得在校大学生激剧增加到2700万,研究生也已突破100万,均居世界第一。但是,由于教师素质、教学设备跟不上,特别是严谨学风遭到了破坏,致使浮躁、浮夸成风,教学质量大滑坡。不少用人单位感叹:现在的本科生不如过去的高中毕业生,现在的研究生不如过去的本科生。其次,保守的教育思想阻碍了创造教学的实施,继续沿用僵化的教育制度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培养杰出人才,而且还压制了创造型人才。同时,我国学术研究的制度与环境并不宽松,缺少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致使一些有创见性学术观点的人才得不到支持与保护。这种状况的确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必须大力进行教育改革。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D.Sachs,1954—)指出:“一个创新国家的核心是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一批推动科学发展进而带动科学技术创新的科学家。”[14]看来,我国要想在2020年以前建成创新型的国家,不能缺少这样一批“带动科学技术创新的科学家”。对于这个问题,一些有远见卓识的人士已经提出来了,但未能引起我国教育领导部门的重视,在推行创造教育方面也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现在已经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